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張宗子丨奧菲麗亞的秘密:愛、死亡和失貞

張宗子丨奧菲麗亞的秘密:愛、死亡和失貞





拉斐爾前派畫家亞瑟·休斯筆下的Ophelia,1852年

和《紅樓夢》里的史湘雲一樣,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奧菲麗亞也留下一些

未解之謎

。在作者,這不過是對人物的藝術處理,但讀者還是忍不住要刨根問底。

《紅樓夢》是殘稿,某些內容我們可能永遠看不到了。《哈姆雷特》據專家考證,有過修改,修改往往造成前後情節和設定銜接不好的問題。這部戲場景複雜,人物眾多,戲中有戲,奧菲麗亞並非主角,用在她身上的筆墨有限,故事有空白,也算正常。比如說,哈姆雷特在劇中有多處大段獨白,展示其內心世界,而奧菲麗亞對身邊發生的重大變故:父親的死,愛人的發瘋,哥哥的遠離,等等,是怎麼想的,我們就無從得知。

她在劇中幾次露面,第一次是回答父親和哥哥對她與哈姆雷特關係的盤問,她有所隱瞞,至少是避重就輕;第二次,父親讓她去試探哈姆雷特是否真瘋,她和王子的對話完全被動;其後兩次,她發瘋了,唱曲,念白,都是別有意味的。



1948年電影《王子復仇記》,Jean Simmons飾演Ophelia

梁實秋提到過哈姆雷特的年齡問題。莎士比亞當然沒有必要直接介紹每個人物的年齡,但我們知道故事開場時,哈姆雷特剛好

三十歲

。葬禮那一場,掘墓人說他開始干掘墓的活兒,是老王哈姆雷特戰勝了挪威的福丁勃拉斯那一年,也是小哈姆雷特出生的年份。後文他說,他掘墓掘了

三十年


所以,儘管第一幕里奧菲麗亞的父親波洛涅斯稱哈姆雷特為「一個年輕的王子」,實際上他已經不年輕了。三十歲了,還在威登堡留學,明顯不合理,除非我們假設,哈姆雷特早年過著紈絝子弟的放蕩生活,把時間耽誤了。奧菲麗亞的哥哥雷歐提斯告誡妹妹不要太把哈姆雷特的調情當真時說:「你必須把它認作年輕人一時的情感衝動」,也說明哈姆雷特彼時應該是二十齣頭的年紀,甚至可能比雷歐提斯還小。

至於奧菲麗亞,只能說很年輕,大約十六、七歲或十八歲。她父親教導她,說她是

未經世事的小姑娘

,她哥哥臨去法國前和她告別,以及為她的發瘋和死亡傷心,態度和言辭都顯示她正當青春年華。

波洛涅斯是御前大臣,一子一女還都年輕,他自己的年紀自然不會太大,應該是四十多歲。但劇中沒有交代其夫人何在,應該是故世了。否則,處理女兒的婚姻大事及應對家中發生的巨變,做母親的不會不出來支撐大局。如果有母親的呵護,奧菲麗亞的發瘋和死或許是能夠避免的。

有學者認為,波洛涅斯夫人沒有出現在劇中,代表了在關鍵時刻女性角色的缺席。在男性的世界裡,奧菲麗亞只能孤軍作戰。哈姆雷特失去了父親,適與奧菲麗亞失去母親成為對比。父親的死導致了哈姆雷特的復仇行為,引發一系列巨變,最終讓他送命。同樣,母親的缺席斷送了拯救奧菲麗亞於巨痛的唯一希望,也使死亡成為必然的結局。

哈姆雷特的母親儘管愛他,卻是一個「背叛者」,奧菲麗亞的父親也愛女兒,卻為了討好篡位的國王而讓女兒充當試探哈姆雷特的「間諜」角色,這在哈姆雷特眼裡,也有背叛的意味,因此

他對母親的鄙夷和批判,也都半真半假地——因為裝瘋——轉移到奧菲麗亞身上,進而引申為對一般女性的控訴:

「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弱者。」

弱者沒有堅強的意志,所以她們不貞又不忠。

波洛涅斯夫人的死,依劇情揣度,應該是很早的事,大概在奧菲麗亞很小的時候就死了,甚至可能死於女兒的出生之日。雷歐提斯在辭別時絮絮叨叨地囑咐妹妹潔身自好,這個角色本該由母親承擔的。同樣習慣這個角色的還有波洛涅斯。父兄承擔了母親的角色,但又不能完全承擔。

在母親缺席的情況下,奧菲麗亞因失戀和父親之死的雙重打擊而發瘋,進而自殺,實在順理成章。

自認為深愛她的哈姆雷特,因多疑而誤解她,為復仇大計而犧牲她,於道義有損,是應當感到愧疚的。

莎士比亞用巧妙的辦法交代了奧菲麗亞「富於詩意」的死:她編了花環,想把花環掛在溪邊斜生的楊柳樹上一根橫垂的枝上,結果樹枝折斷,連人帶花落水。寬大的裙擺使她浮在水上,飄流很久才沉沒,完全是一個

典型的拉菲爾前派的畫面。




拉斐爾前派畫家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成名作《奧菲麗婭》(1852)

死亡的情景不是在舞台上直接呈現出來,是觀眾從王后口中聽到的,美,而且合理,然而並非事實。在後來的安葬場景,我們就知道,奧菲麗亞是自殺而死。不明內情的小丑諷刺說,不該用基督徒的儀式安葬一個自殺的人。教士「迫於權力」作了通融,然而又弄得很草率,引起她哥哥雷歐提斯的不滿。

但奧菲麗亞的失戀嚴重到什麼程度?僅僅是相思無處排遣嗎?不是的,

事情不像表面上那麼簡單:奧菲麗亞可能懷孕了。

莎士比亞也許不願意給她天使般的純潔添上一點雜色,採取了委婉的寫法,屢屢暗示,卻暗示得非常明確。

在第一幕第三場,波洛涅斯和雷歐提斯就哈姆雷特示愛獻媚一事忠告奧菲麗亞,反覆強調保持「寶貴的童貞」,不要為甜言蜜語所誘騙,干下「齷齪的勾當」:

「一朵初春的紫羅蘭早熟而易凋,馥郁而不能持久,一分鐘的芬芳和喜悅,如此而已。」




朱·約瑟夫·勒費弗爾筆下的Ophelia

第二幕第二場,哈姆雷特裝瘋後與波洛涅斯對話,他問波洛涅斯是否有個女兒,波洛涅斯說有,哈姆雷特說:

「不要讓她在太陽光底下行走;肚子里有學問是幸福,但不是像你女兒肚子里會有的那種學問。朋友,留心哪。」

肚子里有學問,學問的原詞是Conception,既表示想像和設想,也表示懷孕。

朱生豪沒有翻出這層意思,梁實秋就明白無誤地譯為

「受胎固然是福氣,但是別教你的女兒受胎。」

Conception如果不是指受孕,哈姆雷特沒必要用很強的語氣說,「朋友,留心哪!」哈姆雷特說,別在太陽底下走路,後文又說,「要是太陽能在一條死狗的屍體上孵育蛆蟲,因為它是一塊可親吻的臭肉——你有一個女兒嗎?」

梁實秋此處作註:

「意甚明顯,謂死狗尚可受太陽的眷愛,媾合生蛆,你的女兒豈不更易與人通姦?」

阿頓詳註本更進一步說,太陽(Sun)與兒子(Son)諧音,這句暗指一個女婿,一個son,son-in-law,將使奧菲麗亞懷孕。

波洛涅斯聽完哈姆雷特關於讀書的話後曾自言自語:

他的回答有時候是多麼深刻!瘋狂的人往往能夠說出理智清明的人所說不出來的話。

(How pregnant sometimes his replies are! A happiness that often madness hits on, which reason and sanity could not so prosperously be delivered of.)

其中的「深刻

(pregnant,意為含蓄,豐富,梁譯為「

巧妙

」)

」和「說出

(delivered of)

」分別有「懷孕」和「生

(孩子)

」的意思。

哈姆雷特裝瘋時說話,故意說得粗俗甚至下流,太陽和死狗這段話就非常粗鄙,對於奧菲麗亞,未免太不厚道,等於褻瀆了。

波洛涅斯剛上場,問哈姆雷特是否認識他,哈姆雷特回答:

很熟,你是一個魚販子。

魚販子

(fishmonger)

,在莎士比亞時代,借指

皮條客

(pimp)

第四幕第五場,

奧菲麗亞發瘋後唱小曲,這些小曲全都與愛、死亡和失貞有關,最顯豁無誤的是情人節那一首:

明天是聖瓦倫丁節,


記得要早起身。


看我啊到你的窗前,


做你的意中人。

他下床披了衣裳,


他開開房門;


她進去時是個女郎,出來變了婦人。

憑著神聖慈悲名字,


這種事太丟臉。


少年男子不知羞恥,


一味無賴糾纏。

她說你曾答應娶我,


然後再同枕席。


他說:本來確是想這麼作,


無奈你等不及。

這首詩最後一節,模擬男女對話,女的說:


Before you tumbled me, You promised me to wed



梁實秋譯:

「你害我以前,答應娶我做新娘。」

和朱譯大致相同。



男的回答:

So would I ha『 done, by yonder sun, An thou hadst not come to my bed.


這兩句,朱生豪繞得太遠,以辭害意,完全背離了原文。


原文的意思如梁實秋所譯:

「我發誓必定這麼做,你若沒來上我的床。」


這才是莎士比亞的原話。


男方是說,

如果你能不受誘惑,保持貞潔,我就一定娶你了。但你沒守住自己,那就怪不得我了。

哈姆雷特譴責他母親,最恨的就是她不能控制慾望,在丈夫屍骨未寒的時候,就與小叔子苟合。現在,奧菲麗亞犯了同樣的「

」。

瓦倫丁節小曲的每一句,都和前面的情節對應。




發瘋的奧菲利亞

最後一個確證在墓地那一場。

雷歐提斯不滿妹妹的葬禮太草率,教士解釋說,她的葬禮已經超過了「她應得的名分」,因為她「死狀可疑」。又說,按她的死法,死因,

「我們不但不應該替她禱告,還要用磚瓦碎石丟在她墳上。可是我們現在允許給她處女的葬禮,用花圈蓋在她身上,替她散播鮮花,鳴鐘送她入土,這還不夠嗎?」

(梁譯更準確:

然而現在准許她戴上處女的花冠,撒著貞女的花朵……


教士言外之意,奧菲麗亞已經不是處女了。




Ophelia,約翰·威廉·沃特豪斯,1889

確實,劇中奧菲麗亞和哈姆雷特的關係,遠比她父兄所了解的要更親密,也比觀眾粗粗從劇情中得到的印象更親密。這裡只提一個細節:

第三幕第二場,國王夫婦及王子等一起看戲,王后招呼哈姆雷特坐在她旁邊,哈姆雷特不從,說,「不,好媽媽,這裡有一個更迷人的東西。」去找奧菲麗亞:「小姐,我可以睡在您的懷裡嗎?」被拒絕後,改口說,「我的意思是,可以把頭枕在您的膝上嗎?」奧菲麗亞允諾。這時,哈姆雷特還調笑奧菲麗亞:你以為我在轉著下流的念頭嗎?睡在姑娘的大腿中間,想起來倒是很有趣的。

看戲過程中,哈姆雷特大概就一直保持這樣的姿勢。

哈姆雷特確實是愛奧菲麗亞的,這從奧菲麗亞第一幕里的敘述即可看出。哈姆雷特聽了父親鬼魂的控訴,決定復仇,為了復仇,決定裝瘋。精明的波洛涅斯,以及疼愛哈姆雷特的王后,都首先想到他的失常是失戀造成的,只有弒君篡位的克勞迪斯表示懷疑。在波洛涅斯和克勞迪斯密謀利用奧菲麗亞試探哈姆雷特時,後者很可能在幕後聽到了他們的密談,當天真的奧菲麗亞與哈姆雷特攀談時,哈姆雷特出語毫不容情,諷刺,駁斥,直到惡毒地詈罵,就因為他認為奧菲麗亞參與了密謀,而不明白奧菲麗亞只是被利用了,正像他母親格特魯德也是被利用了一樣。她們都相信,找出病因,有助於哈姆雷特恢復精神健康。

所以,奧菲麗亞一上場,哈姆雷特很粗暴地問她:

你貞節嗎?你美麗嗎?


奧菲麗亞:殿下是什麼意思?


哈姆雷特說:要是你既貞節又美麗,那麼你的貞節應該斷絕跟你的美麗來往。


奧菲麗亞:殿下,難道美麗除了貞節以外,還有什麼更好的伴侶嗎?


哈姆雷特:是的。美麗可以使貞節變成淫蕩,貞節卻未必能使美麗受它自己的感化;這句話從前像是怪誕之談,可是現在時間已經把它證實了。

其後哈姆雷特更直接詛咒奧菲麗亞:


「要是你一定要嫁人,我就把這一個詛咒送給你做嫁妝:儘管你像冰一樣堅貞,像雪一樣純潔,你還是逃不過讒人的誹謗。進尼姑庵去吧,去,再會!或者要是你必須嫁人的話,就嫁給一個傻瓜吧;因為聰明人都明白你們會叫他們變成怎樣的怪物。

「我也知道你們會怎樣塗脂抹粉;上帝給了你們一張臉,你們又替自己另外造了一張。你們煙視媚行,婬聲浪氣,替上帝造下的生物亂取名字,賣弄你們不懂事的風騷。算了吧,我再也不敢領教了;它已經使我發了狂。我說,我們以後再不要結什麼婚了;已經結過婚的,除了一個人以外,都可以讓他們活下去;沒有結婚的不準再結婚,進尼姑庵去吧。」

尼姑庵是收留未婚婦女的地方,在俗語里,意為妓院。

哈姆雷特的咒罵惡毒之極,可以說是導致奧菲麗亞發瘋最直接的原因。

格特魯德並沒有參與克勞迪斯殺害王兄的陰謀,在哈姆雷特眼裡,她的的罪惡是在父親死去不久即投入叔叔的懷抱。


「你的行為可以使貞節蒙污,使美德得到了偽善的名稱;從純潔的戀情的額上取下嬌艷的薔薇,替它蓋上一個烙印;使婚姻的盟約變成賭徒的誓言一樣虛偽。這樣一種行為,簡直使盟約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神聖的婚禮變成一串譫妄的狂言。」

他覺得不僅是父親,而且自己也被母親背叛了——哈姆雷特的父親也叫哈姆雷特。

他對母親的憤怒導向奧菲麗亞,覺得奧菲麗亞和格特魯德一樣,把本性藏在了貌似無瑕之後。

通過母親和奧菲麗亞,我們看到了哈姆雷特的成長,一種反向的成長:

他變成一個成年人,思想卻更加幼稚和偏激,相信所有女人都是外表純潔,內心淫蕩。格特魯德因為克勞迪奧斯而成為婊子,奧菲麗亞因為其父而成為婊子。

哈姆雷特心裡沒有灰色地帶,一個人墮落,就是徹底的墮落。在他看來,女人的美麗被超過一個男人利用,她便成為婊子。格特魯德在小叔子和死去的老王哈姆雷特之間選擇了前者,奧菲麗亞在父親和活著的哈姆雷特之間選擇了父親,都等於一種「亂倫」。

沒有母親呵護的奧菲麗亞,誰是那個真正理解和愛她的人呢?

父親把宮廷政治放在了第一位,哥哥對她感情深厚,但在巨變發生之際,他遠在異國,同樣是一種「缺席」,哈姆雷特愛她,一方面誤解了她,另一方面,即使不誤解,也會復仇高於一切,為了復仇大計,隨時可以犧牲她的愛情。

自始至終,少女奧菲麗亞是孤單的。

故事開始時,雷歐提斯告誡她,王子也許現在愛你,可是他身居高位,他的意志並不屬於他自己,不能像普通人一樣為自己作出選擇。觀劇時,

伶人念開場辭,只有短短三行,哈姆雷特不滿,奧菲麗亞說,它很短,殿下。哈姆雷特介面:正像女人的愛情一樣。

這兩段話說出時,似是陳詞濫調,最終都成為預示命運的讖語。只有一點,哈姆雷特說女人的愛情很短,錯了!是他的愛情很短。

只有在奧菲麗亞死後,那些親密的人終於有一絲悔恨,終於不再吝嗇對她的珍視和愛惜,然而為時已晚,無限深情在一抔黃土面前,豈止是徒勞,簡直無異於虛偽了:


王后:好花是應當散在美人身上的,永別了!我本來希望你做我的哈姆雷特的妻子,這些鮮花本來要鋪在你的新床上,親愛的女郎,誰想得到我要把它們散在你的墳上!

哈姆雷特:我愛奧菲麗亞。四萬個兄弟的愛合起來,還抵不過我對她的愛。

奧菲麗亞報花名的時候,給自己留下了芸香:「

這是給您的芸香,這兒還留著一些給我自己。

西方的花語里,芸香代表

悔恨

。奧菲麗亞稱芸香為「

禮拜日的懺悔草

(Herb of grace o』Sundays,朱生豪譯為「慈悲草」)

grace

,無論是懺悔還是仁慈,

「可愛的羅賓是我的寶貝,他再也不回回來。」




Ophelia,約翰·威廉·沃特豪斯,1894



原標題:《奧菲麗亞的芸香》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家 的精彩文章:

流沙河講解《易經》與他人有何不同 | 沙龍預告
曹利群 | 40年,我的中國古典音樂流水賬

TAG: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