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燕趙玲聲」——張秋玲

「燕趙玲聲」——張秋玲

河北梆子,是戲曲百花園中一朵綺麗的奇葩,也是一個古老而備受百姓喜愛的劇種。其中,有一個特別的聲音,多年來備受戲迷的青睞,被親切地譽為「燕趙玲聲」、「德藝雙馨藝術家」、「河北梆子皇后」,她,就是張秋玲。

張秋玲出身在戲曲世家,受父母影響,自幼就和戲曲結下了不解之緣。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初,她就登上了藝術舞台:唱歌、跳舞、演唱戲曲……憑著一幅好嗓子,俊俏端莊的扮相,以及聰慧天賦和刻苦努力,張秋玲很快便成為一名多才多藝的優秀青年演員。

後來,她發現自己對河北梆子格外鍾情,選擇了專門從事這門表演藝術,師從賈桂蘭、李淑惠、張惠雲、張菊等河北梆子藝術名家。她博採眾長,繼承發展,融會貫通逐漸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多年來,她在河北梆子戲曲演唱上潛心研究、精益求精,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深受戲迷們的熱愛。

三十多年來,她主演了河北梆子現代戲《紅色娘子軍》、《蝶戀花》、《江姐》、《龍江頌》及傳統戲《竇娥冤》、《吳漢殺妻》、《蝴蝶杯》《陳三兩》、《杜十娘》等三十多齣戲......塑造了眾多鮮活、感人肺腑的婦女形象。他們有在社會底層痛苦呻吟、掙扎反抗的女性;有為爭取自由而吶喊奮鬥的女性;也有極力體現女人人生價值而叱吒風雲的女英雄以及掌握了自身命運的現代女性。張秋玲成為了河北梆子藝術舞台上一位不可多得的的中青年演員領軍人物。

表演上的成就,讓她獲獎無數:

1984年獲河北省河北梆子青年演員匯演第一名;

1985年、2003年分別獲得河北省首屆和第六屆戲劇節表演一等獎;

1986年獲全國優秀現代戲唱腔比賽優秀演唱獎;

1987年獲河北省青年演員電視大賽「十佳」之首;

1994年在全國歌、戲雙棲明星大賽中獲金獎;

2001年、2002年獲河北省、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

更是多次隨團赴法國、義大利、新加坡、台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演出,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高度讚譽。

回憶自己大半生的從藝路,印象最深的還是1983年,當時全國戲曲尖子演員聚集在一個學習班。張秋玲回憶說,當時,她是學習班裡年齡比較小的一位,同班的有京劇李維康、楊春霞,評劇谷文月,晉劇王愛愛等,「當時把我興奮的,那可都是角兒,給我們講課的是張庚、阿甲等老師,確實是收穫了很多,還學了水袖」。

從北京回來後,張秋玲將上黨梆子《吳漢殺妻》移植成了河北梆子,在全院大賽60多名選手中一舉奪魁,長水袖、女殭屍為她贏得了雷鳴般的掌聲,「當時比賽,我是最後一個出場,前面演員都獲得了很多掌聲,我出場了,摔殭屍之前,沒有一點掌聲。結果殭屍一倒,掌聲嘩的響起來了,把吳漢後邊的表演、唱腔全部淹沒了」。

出身在戲曲之家,對於父母,尤其是母親,張秋玲內心是愧疚的,因為要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小秋玲,作為石家莊市京劇團中堅力量的母親,放棄了去西安進修的機會,這一舉動也丟了大好前程,每每想起這事,張秋玲總覺得虧欠了母親,一輩子無法償還。

在名為「命運的詠嘆」的個人演唱會上,張秋玲不僅演唱了《竇娥冤》《吳漢殺妻》等河北梆子經典劇目片段,還演繹了豫劇《抬花轎》、京劇《鎖麟囊》以及歌曲《武則天》主題歌,美聲唱法《孤獨的牧羊人》。有觀眾描述當時的現場:台上唱得驚天動地,台下火得地崩山裂。連演四場後,張秋玲帶著演唱會走進了高校,贏得了莘莘學子的喜愛。

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張秋玲終於圓了母親未能站在舞台中央的夢想,「人這一輩子,遺憾總會有的,但不能抱怨,能站在戲碼頭的舞台上。我很滿足」。

上周日晚,《戲碼頭》的舞台上,張秋玲帶來河北梆子版《洪湖赤衛隊》,說到《洪湖赤衛隊》,當屬河北梆子和秦腔最為聞名。關注湖北衛視戲碼頭微信號,欣賞張秋玲帶來一個怎樣不同的韓英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揭秘 的精彩文章:

談元:我要把醜行的旗幟接過來!
朱福:京劇是我追求熱愛的事業 我願意為它付出一切

TAG:大揭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