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半島局勢出現重大轉機,和平機制建設任重道遠

半島局勢出現重大轉機,和平機制建設任重道遠

6月12日,首次美朝首腦會晤在新加坡舉行。(圖源:視覺中國)

【海外網按】

2018年,註定在國際關係史上寫下劇情跌宕起伏的一頁。

雷曼兄弟轟然倒下10年之後,當世界經濟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的撕扯中蹣跚前行時,又遭遇了全球範圍貿易摩擦的陰雲;延宕數年的英國「脫歐」還未迎來大結局,法國「黃背心」運動又蔓延多國,打破歐洲昔日的平靜安寧;引發全球關注的卡舒吉案,依然逃不開中東亂局背後大國博弈的宿命。

人類歷史潛流深沉,關鍵的轉折卻往往只有幾步。慶幸的是,在這個亂雲飛渡的世界,理性的光芒未曾熄滅,依然照亮著人類的前路。

時至2018歲末,海外網推出年終系列國際評論,以秩序重構為主題,從全球、區域、國別等層面來觀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

2018年,是東北亞局勢的轉折之年。就在一年前還劍拔弩張的朝鮮半島,吹來了和平的暖風,橫亘於半島的無形堅冰開始消融。特別是在朝鮮啟動首腦外交之後,中朝、朝韓、朝美之間相繼實現了多輪首腦外交,相互間的高層實務協商日益頻繁,雙邊關係亦出現了明顯的改善或緩解,構建朝鮮半島新的和平秩序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的重點。

朝鮮策略調整

2017年,朝鮮與美國之間還時常出現「以核武對決」的緊張態勢,而進入2018年後,朝鮮開始調整姿態,不斷做出示善之舉,半島局勢出現重大轉機。

朝鮮策略調整的原因有四。

一是政治上具備了有利條件。2018年朝鮮宣布完成了「核導大業」,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空前高漲,國內政治穩定,為推進積極和平外交打下了基礎。

二是安全上要避免戰爭發生。在美國特朗普政府多次表示出動武意志的情況下,雖然朝鮮以超強硬姿態進行了回擊,但實際上朝鮮明白朝美之間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當局勢接近戰爭臨界點時,需要作出適當調節。

三是經濟上要滿足發展的需求。當前雖然朝鮮頂住了國際制裁壓力,但如果這種制裁局面長期持續下去,將會危及朝鮮的體制安全。在擁核在手實現安全「自保」的基礎上,朝鮮急需打破國際制裁,緩解外部壓力,發展國內經濟,改善民生。

四是從外交上需要打破孤立,改善國際形象。因長期的核導開發,朝鮮的國際形象受損,在外交上陷入孤立。在這種狀況下,朝鮮選擇啟動「以無核化換取切實的安全保障和經濟發展」的模式,以主動出擊打開局面。

多方努力的結果

2018年,朝鮮和平外交取得一定成就,也是多方努力的結果。當朝鮮半島局勢危機爆發之時,維護地區和平的力量再次發揮了重要作用。

首先,中國為推進半島無核化進程、維護半島和平穩定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建設性作用。中國和俄羅斯多次明確反對動用武力,呼籲協商解決問題,從結構上管控了危機進一步外溢。

其次,半島問題的核心當事方韓國強烈反對美國對朝動武。2017年上台的文在寅政府,政策基調強調對朝「接觸」,為朝鮮的政策調整創造了有利條件。

再次,特朗普政府雖然高懸武力大棒,但並不見得真願意動武。在「美國優先」主義之下,只要不觸動美國的核心利益,美國不會願意耗費巨資打一場充滿諸多不確定性的戰爭。當美國的制裁施壓達到最大限度時,還是會回到談判桌上。

和平機制建設任重道遠

隨著朝鮮半島局勢不斷得到緩解,特別是美朝啟動無核化協商之後,世人開始將關注的焦點鎖定在半島和平機制構建問題之上。

長期以來,頑固的冷戰結構使朝鮮與美韓之間無法建立最起碼的信任,在高度「互疑」之上的對立行動,時常助推半島緊張局勢螺旋上升,舊有的停戰機制已經難以有效管控局面。這就急需建立新的機制來保障半島和平,而建立新機制又是一個牽涉多方利益且難點極多的系統工程,需要主要相關方拿出真正的誠意,並為之付出切實努力方可奏效。

自朝美首腦新加坡會談之後,雙方實務部門就啟動無核進程展開了多輪協商,但因雙方各執立場,協商再次陷入僵局。被朝鮮視為檢驗是否終止敵對行動的「終戰宣言」,美國並沒有給予積極回應,朝鮮釋放的「2021年特朗普任期結束前實現無核化」「美國採取相應行動的情況下朝鮮將廢止寧邊核設施」等善意,也沒有得到美國的實際響應。截至目前,美國的基本立場仍是「在朝鮮實現完全無核化之前不會解除制裁」。特朗普還曾多次表示,要將朝核問題放在長期的框架下來解決。可見,構建新的半島和平機制註定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期間,特朗普表示將在2019年1、2月再次會面金正恩,這讓人們對2019年的朝鮮半島局勢充滿了期待。但根據第一次朝美首腦會談的經驗教訓,雙方無核化實務協商在第二輪會談之前就需要取得實質性進展,否則第二輪會談將失去實際意義。如果朝美雙方不拿出解決問題的誠意,真正的無核化進程將無法開啟,半島局面仍將難以跳出「危機-協商-協議-危機」的循環。不僅如此,隨著未來韓美國內政治的周期性變動,半島無核化與和平機制構建將面臨新的挑戰。

未來為實現東北亞地區的持久和平,需要有關各方以真誠的姿態相向而行,從解決朝鮮半島問題入手,不斷積累信任,進而逐步構建起「積極和平」意義上的東北亞新秩序。

(畢穎達,山東大學東北亞學院副院長,海外網特約評論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蔡英文想連任?民進黨大佬激烈反對:不要再選了
互指侵犯主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最近「有點沖」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