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摳門誤國的皇帝

摳門誤國的皇帝

清朝在經歷了康乾盛世之後,到了中期就走了下坡路,開始走向衰敗,尤其是道光皇帝當政期間,曾經強盛的大清朝逐步走向衰落且毫無迴轉之勢。因為各種原因,道光帝並沒有顯赫的功績,但也算是一位勤政的皇帝,可惜這位皇帝有個致命傷——摳門。作為個人摳門,有利有弊;可是作為皇帝摳門,這就有可能誤國了。

天下第一摳門皇帝

皇帝自古以來就是榮華富貴的代名詞,正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富有四海的皇帝一旦崇尚節儉就會被史書記錄在冊並大加頌揚,但是一生節儉的道光帝卻被人揶揄,因為他不是節儉而是摳門,而且生前娶的三位皇后也是夫唱婦隨。

當道光還是皇子的時候,隨著嘉慶帝去盛京(今瀋陽)祭奠先祖時,被祖上節儉的生活深深觸動,回京後立即派人清空了房間里除了床鋪桌椅等基本傢具以外的所有陳設,每天下午四點前後打發小太監出宮買燒餅,因來迴路遠,買回的燒餅又冷又硬,道光夫妻倆就沏上一壺熱茶,等啃完燒餅馬上上床睡覺,這樣連燈油錢也能省下來了。

這樣的節儉作派可不是偶爾為之,而是一以貫之。根據史料記載:道光帝只用普通的筆、硯,每頓飯只吃四個菜,除了代表國體的龍袍之外別的衣服破了都打上補丁接著穿。不僅如此,道光帝還把宮廷每年經費從四十萬兩降到了二十萬兩,於是進宮不再是吃香的喝辣的了,除了太后、皇帝、皇后以外,其他人在非節慶日不得吃肉,嬪妃們平時也不準用化妝品,更不能穿錦繡的衣服。

道光登上皇位之後,迅速把他的節儉風氣推而廣之,要求所有官員也一起節儉。每次上朝議事,他看見衣著光鮮的官員就生氣不止,於是規定六品以下的官不能穿綢緞,一律布衣布靴。對於不愛節儉的官員,道光帝處罰起來毫不手軟,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有人舉報盛京將軍經常在家裡大宴賓客,道光帝立即革了他的職務;而他對於堅守節儉信條的人獎賞起來也很大方,道光十四年(公曆1834年)冬檢閱京城禁衛軍時,他看到官兵都穿著樸素的衣服,當場高興地允諾給幾位主管官員各升一級。

治國也摳門

如果道光帝在生活瑣事中摳門也就罷了,不過是讓宮裡的妃嬪們陪著皇帝過過苦日子罷了,但是道光帝治國也秉承摳門的準則,一旦要討論諸如海防、邊務、河患治理等用錢的問題時,大臣們一提撥款,道光帝立即面露不虞之色。

道光初年,新疆地區發生張格爾叛亂,數萬清軍遠行萬里、征戰多年,終於平定了叛亂。但叛亂平定之後,在張格爾地區布防的問題上,邊防將軍們因為道光的摳門而與皇帝出現了分歧:原本將軍們考慮到道光帝的本性充分精簡人數之後,呈報了1.8萬人的邊防人數,但是道光帝還是嫌兵多、軍餉多,硬是砍去了三分之二的人數。將軍們認為6000士兵根本無法勝任張格爾地區的布防任務,於是向皇上提出只守新疆東部、讓西部自治的方案,道光帝又大罵他們膽敢放棄防守國土,居心叵測。關於到底派多少士兵既能布防又能節省銀子的一直懸而未決,於是張格爾布防事宜拖了好幾年,最後折中出各省裁兵、將省下的餉銀充作新疆布防的方案。

此後,又發生了鴉片戰爭,其實道光帝最初對待鴉片的態度就是強硬的「禁」,不僅發布禁煙法令,還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赴廣東禁煙。但是隨著戰事的發展,道光帝終於還是從主戰派倒戈到主和派里去了,因為不僅大英帝國船堅炮利,清朝接連失敗,損失慘重,更重要的是打仗是要花大錢的,眼見得大把銀子花出去,清軍卻接連失敗,損失慘重,這可把道光帝心疼壞了。在收復被英軍佔領的浙東三鎮的戰事以失敗告終之後,道光帝徹底喪失了武力戰勝敵人的信心,因為這次對抗清朝徵兵11500人,募鄉勇22000人,用餉銀164萬5000兩,這種規模的「大出血」完全不符合道光帝節儉的本性,考慮到如果對抗還將繼續往裡面填銀子,道光帝堅決要求妥協。

節儉不能挽救「道光蕭條」

道光帝以節儉為一切行動的準則,也是迫於漸趨蕭條的社會經濟形勢。道光年間清朝經歷了最嚴重的一次經濟衰退,幾乎貫穿了道光朝(1821-1850年)始末,影響的地域範圍十分廣泛尤其是工商手工業發達的江南地區,而且波及到農、工、商等各個行業。

與乾隆時期國庫白銀儲備最高達八千餘萬兩相比,道光年間國庫儲備僅有二千萬兩,國庫空虛民間也不富裕,各行各業都不景氣。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因為白銀外流,根據估計道光年間白銀供給大概減少了30%,直接導致了「通貨緊縮」。清初規定一兩白銀與一千文銅錢等價,並且清政府一直很注重維持這一比價,但是由於鴉片貿易帶來的逆差加速了白銀的大量外流,依靠政府宏觀調控控制貨幣供給以及銀錢比價就成了泡影,銀價急劇上升,銅錢越來越不值錢了。而銅錢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主要的貨幣,銀錢比價的大幅波動通過物價上漲引起了一連串的經濟危機,最終釀成了金融恐慌。道光年間,錢票擠兌時常發生,由於投機失敗導致大量錢莊倒閉進而引發信用危機;民間買賣用銅錢計價,而向朝廷納稅則按銀兩計算,這使得廣大勞動者的實際稅負加重。再加上,鴉片戰爭帶來的巨額軍費和戰爭賠款,也讓本就外強中乾的大清國庫脆弱不堪。

面對空虛的白銀儲備,道光帝堅定不移地貫徹實施節儉宣言,各級官員認真學習之後都對道光帝歌功頌德,不過也只是嘴上說得漂亮,辦起事來卻是陽奉陰違,不但沒有變得節儉反而變本加厲。道光朝吏治敗壞程度是清朝開國以來最為嚴重的,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官員的貪污腐敗。

例如,黃河年年泛濫成災,治理河患的費用非常高昂,乾隆年間每年要花一百萬左右,從嘉慶年間開始每年動輒就上千萬。道光年間本就蕭條又遇到貪得無厭的各級官員,能有十分之一的費用治理水患就已經算是不錯了,因此要年年撥款治理,如此循環往複就是一個填不滿的無底洞,而且還不能不顧百姓生死不治理。

道光帝在紫禁城裡身體力行的節儉,可是出了北京城,官員們豪奢的生活與前代比更勝一籌。以官員們隔三差五就舉辦一次的宴席為例,幾十頭豬才製成的一盤豬脯、幾十隻鵝才出的一盤鵝掌以及幾十尾魚烹制出的魚羹簡潔就是「家常便飯」,奢侈至極,而這些揮霍的資本不是出自各項治患經費就是刮自民脂民膏,貪污腐敗成了官場的常態。

道光帝的節儉根本對緩解大清的經濟危機毫無用處,治理國家需要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而不是捨本逐末、錙銖必較的摳門。清道光在位時期,有心治國但不得其法,終致清朝由盛而衰,逐漸走向沒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科技雜誌社 的精彩文章:

把人咒死背後的真相
多大的水體才會受到 月球引力的影響?

TAG:大科技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