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許褚徐晃張遼打過一場窩囊仗,三人合力對付張飛,結果令人費解

許褚徐晃張遼打過一場窩囊仗,三人合力對付張飛,結果令人費解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五十回,發生在曹操兵敗赤壁之後,相關人物分別為曹操、張飛、許褚。原文如下:

行至葫蘆口,軍皆飢餒,行走不上,馬亦睏乏,多有倒於路者。操教前面暫歇。馬上有帶得鑼鍋的,也有村中掠得糧米的,便就山邊揀干處埋鍋造飯,割馬肉燒吃。盡皆脫去濕衣,於風頭吹曬;馬皆摘鞍野放,咽咬草根。操坐於疏林之下,仰面大笑。眾官問曰:「適來丞相笑周瑜、諸葛亮,引惹出趙子龍來,又折了許多人馬。如今為何又笑?」操曰:「吾笑諸葛亮、周瑜畢竟智謀不足。若是我用兵時,就這個去處,也埋伏一彪軍馬,以逸待勞;我等縱然脫得性命,也不免重傷矣。彼見不到此,我是以笑之。」

正說間,前軍後軍一齊發喊、操大驚,棄甲上馬。眾軍多有不及收馬者。早見四下火煙布合,山口一軍擺開,為首乃燕人張翼德,橫矛立馬,大叫:「操賊走那裡去!」諸軍眾將見了張飛,盡皆膽寒。許褚騎無鞍馬來戰張飛。張遼、徐晃二將,縱馬也來夾攻。兩邊軍馬混戰做一團。操先撥馬走脫,諸將各自脫身。張飛從後趕來。操迤邐奔逃,追兵漸遠,回顧眾將多已帶傷。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曹操兵敗赤壁,經烏林地區倉皇逃竄,其間遭到甘寧及趙雲的截殺,好不容易才來到葫蘆口。曹操突然仰面大笑,認為諸葛亮和周瑜的謀略不足。他認為只要在葫蘆口安排一路伏兵,自己縱然可以活命,但也必將遭到重創。曹操話音未落,張飛快馬殺到,許褚、張遼、徐晃三將拚命抵抗,曹操這才脫離險境。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曹操口中的「以逸待勞」,意為作戰時想採用守勢,養精蓄銳,等待敵人前來進攻,然後乘其疲憊,戰而勝之。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孫子兵法》中的「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飢,此治力者也。」

曹操兵敗赤壁,是真實的歷史事件,但是否如小說所描述的那樣在撤退途中連續遭到趙雲、張飛、關羽的追擊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三國志?武帝紀》注引《山陽公載記》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公船艦為備所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尋亦放火而無所及。」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是諸葛亮還是周瑜都不曾在曹操撤退的路上設下埋伏,等後來劉備想起設伏之事,曹操早已離開。

至於小說中提到的許褚、張遼、徐晃三人對戰張飛的場面,自然是小說家的虛構,目的是為了襯托張飛的勇猛及曹軍將士的狼狽。不過,這個情節也頗有些可推敲的地方。從小說後面的情節可以發現,僅許褚一人的無疑足以對抗張飛,而關羽又曾經說過張遼的無疑不在自己之下,徐晃更是在歸順曹操前與許褚大戰五十回合不分勝負,這也就意味著三個人中的任何一人武藝都能與張飛持平。既然如此,三員超級猛將共戰張飛,張飛豈能全身而退?顯然作者為了襯托張飛而忽略了情節的合理性,這讓武評愛好者們情何以堪?

參考書籍:《三國志》、《三國演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益州之戰張飛進展神速,除作戰勇猛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蜀漢有一對父子兵,父親為劉備力戰而亡,兒子為劉禪壯烈殉國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