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這武器威力與導彈不相上下,除中國外,能獨立研製國家不超10個

這武器威力與導彈不相上下,除中國外,能獨立研製國家不超10個

在現代戰爭中,魚雷可謂是各類艦艇的「剋星」,不僅破壞力大,而且隱蔽性也非常高,再加上其精確制導的功能,因此世界各國以來都非常重視魚雷技術的研發。可是由於水下環境的複雜性,也讓魚雷的研製工作變得十分困難,主要原因就是水中的助力要比空氣大得多,而且密度還更是空氣的800倍之多。因此魚雷的在設計的過程中,除了要考慮到建造材料外,維持魚雷運行的動力,並讓其成功搜索攻擊艦艇也是一個問題。由於過高的技術要求,在全球範圍內能夠獨立研發魚雷的國家不超過10個,除了美俄日,以及少部分歐洲國家外,中國的魚雷研究技術在國際上也可以排的上名號。

在前段時間的珠海航展上,我國就一次性展示了重輕飛三個系列的魚雷模型,分別是ET39重型熱動力魚雷、ET60輕型電動力魚雷和ET80火箭助飛魚雷。可別小看這些魚雷,它們的威力與導彈不相上下,只不過是兩種打擊方式的區別。但是在海洋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潛艇、軍艦、航母時,反潛、反艦的形勢也變得更加嚴峻,在未來的海戰中,魚雷的作用非常之大。畢竟魚雷通過打擊艦艇的水下目標,除了炸毀船身之外,還可能導致海水瘋狂湧入軍艦內部,這對艦艇來說也是非常致命的傷害。

早在一戰、二戰時期,魚雷展現出的強大威力,為其奠定了在現代化戰爭中的發展地位。除了魚雷彈頭攜帶的彈藥外,在加上水中密度較大而產生的倍增效應,所產生的威力更是呈幾何倍數來增長。或許很多人認為,魚雷早在19世紀就已經面世了,怎麼可能可以獨立研發的國家不超過十個呢。但是這種武器裝備研發的要求是在是太高了,除了製造上的難題外,光是設置導引裝置引導攻擊目標,這一技術就有很多國家實現不了。可以生產導彈的國家有幾十個,但是擁有魚雷研究技術的國家卻屈指可數,可見其研發難度有多大。

在建國初期,我國海軍就提出了「兩艇一雷」的發展理念,通過蘇聯時期的53-51型魚雷作為基礎,研製出了第一款國產魚雷Yu-1。而隨著我國核潛艇技術的開展,我國又開始了第一款反潛魚雷的研究,並藉助西方國家的技術,來進行進一步創新研發。在這方面,我國也是從早期對他國的仿製,為後續的獨立研製來打下基礎。而魚雷8的研製就耗費了24年,也也正式意味著我國在這方面的技術開始與美俄等國家同步。對於我國來說,魚雷技術的不斷完善,也使我國的海軍實力不斷向更高台階進行邁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沸點 的精彩文章:

英國公開百年軍艦圖紙,曾是北洋旗艦,被稱為亞洲最先進的鐵甲艦
美雙航母抵達,里根號與七千美軍進入香港,美少將說出背後的原因

TAG:軍事沸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