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商業毒瘤:高利貸對魏晉南北朝的商業影響有多大?

商業毒瘤:高利貸對魏晉南北朝的商業影響有多大?

遍布南方鄉村的虛市,在當時的鄉村土地上燃起希望之火。「越之市為虛,多在村場,先期招集各商或歌舞以來之。荊南、嶺表皆然」。《南越志》中的這條記載,展現了當時鄉村市場的經商境況。鄉村市場,吸引顧客的點子,照樣不少。

虛市其實是鄉村中的趕集活動,通常在鄉村的廣場上進行。那虛市,舉行之日雖不定期,卻規模盛大、人氣頗旺。開虛市前,會事先約定客商到某地。生活在鄉村的人,甚至還用文娛節目來吸引客商參與虛市交易。

走村串巷的商販通常以服務取勝。他們販游於鄉村,直接將商品送到村民家中,極為方便顧客。當時不少鄉村都比較依賴商販。有的人,靠商人僱傭為生。有的村莊,靠商販的貨物生活。《南齊書》記載:「元徽末,大雪,商旅斷(行),村裡比屋飢餓。」有一年,大雪阻斷三吳地區鄉村的進村路。商旅無法入村,竟導致全村的人陷入飢餓之中。

《南齊書》

以價格區分的商品銷售是市場慣用的法子。從中可看出,清楚地區別商品的價值商人已很拿手了。如出售魚,商人會根據魚的新鮮程度,劃定出不同的價格。新鮮的魚,更受顧客喜愛,價格自然貴一些。腌制後的魚,口感略差,價格自然便宜一些。

這種價格上的差異,也劃分出購買商品的消費群體。腌制魚,通常是清官與貧苦人家的餐上之菜。「江左多水族,甚賤,遠每食不過乾魚數片而已。」後來人們用這句記載大力稱讚清官何遠。

不過,如此多的經商點子,都不及高利貸對財富增值的催產,這也可算作中國信用借貸業的起步之舉。高利貸這種帶有致命缺陷的借貸業,對當時的百姓危害極大。

超常迅速的增值速度,讓當時「口袋中有錢的人」熱衷於放高利貸。這些有錢人,包括官僚、富商、地主等。這些放高利貸者,或有政治強權背景,或有花樣百出的放貸手段,他們在巧取豪奪中聚集龐大的財富。

放高利貸的人,操作放貸時並不是簡單的口頭說說。熱衷這類生意的官吏們,不僅設有放貸場所,還準備了相關契約文書。他們也在操作抵押業務,已成體系,頗為「規範」。

面對金錢的利益時,放貸者都是翻臉無情。有的失勢官吏還不上債,放貸者同樣會對這類曾經的「合作夥伴」毫不手軟。

這一時期,北方官商勾結後的放貸行徑更為猖狂。他們聯手運作,官商一體,坑民無數,這在《魏書》中有明確記載。瘋狂害人的高利貸活動,甚至驚動皇宮,迫使皇帝下達「犯者十匹以上皆死」的禁絕借貸活動命令。

《魏書》

高利貸具有「致命缺陷」的原因在於,它的放貸利率非常離譜。「皆置邸舍,逐什一之利,為患遍天下」「有粟千石,每至春夏,鄉人無食者令自載取,至秋,任其償,都不計較。然而歲歲常得倍余」「駿境內嘗大飢,谷價踴貴,市長譚詳清出倉谷與百姓,秋收三倍征之」,這些記載,記錄了劉宋、北齊、十六國時期的高利貸實例。

從中可看出,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高利貸利率,因朝代不同,地區不同,時間不同,利率也就不同。大致看,當時的利率從百分之十到百分之三百。最低的利率,也達百分之十了。

翻開史書,被高利貸坑害至絕望的故事數不勝數。放貸者唯利是圖,毫無人情味可言。他們不只收取高利率,還巧設名目,鑽營最大程度的收益。放貸者都是有錢有勢的人,欠債的人如若還不上債,家破人亡、飽受羞辱是免不了的事。

宋武帝劉裕

宋武帝劉裕,早年曾被逼向豪族刁逵借高利貸,結果到期無力償還,被刁逵綁上大街,在大庭廣眾之下受鞭打羞辱。《南史》中,蕭宏放貸「都下有數十邸出懸錢立券,每以田宅邸店懸上文券。期訖便驅券主,奪其宅。都下東土百姓,失業非一。」百姓們以房宅、田產等身家重物作為抵押品。到期無法償還時,便被放貸者蠻橫奪走抵押重物,落得個無家可歸。

如此看,「贏得客戶賺到錢」是經商點子泛濫的原因,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商人,將之奉為信條。經商賺錢,本是正常的生存之道,不過摻雜入欺瞞、低俗、高利貸等行徑後,就為世人所痛恨了。厭惡奸商、黑商,古今皆一致。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人們在魏晉南北朝有著怎樣的取名風俗?
留日學生運動轟轟烈烈,身為學務幹事的蔣百里做了什麼?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