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反坦克槍是否巴雷特大口徑狙擊槍的鼻祖
原標題:二戰反坦克槍是否巴雷特大口徑狙擊槍的鼻祖
一戰時,面對凶涌而來的英軍「水櫃」,德軍發射的步槍彈和機槍彈,打在上面竟然皮毛無損,於是,德國人就緊急發明了反坦克槍,用來對付英國人的「水櫃」。
至此,隨著坦克登上戰爭舞台,反坦克槍也差不多同步上場,演繹了精彩的矛與盾的攻防戰。
到了二戰時,交戰國準備的反坦克槍,幾乎就是一戰時德軍裝備的毛瑟1918式T-Gewehr反坦克槍的翻版,其中,比較有名的有英軍裝備的boys,口徑為13.9毫米,在英軍以及英聯邦軍隊中,把這個碩大無比的玩意稱呼為「反坦克男孩」。
1941年開始,蘇軍裝備了ptrs41和ptrd41,發射14.5×114毫米大威力槍彈,在同期各國反坦克槍中,不管個頭還是威力都是最大的,戰後在此彈基礎上,蘇軍發展出了著名的zpu型14.5毫米高射機槍。
而巴雷特是戰後80年代初設計的純狙擊步槍,只是口徑比較大為12.7毫米,使用的是勃郎寧M-2重機槍的12.7×99毫米子彈,射程比較遠,理論射程高達6000餘米,有效射程1850-2000米。
由於巴雷特發射大口徑子彈,因此可用來反輕型裝甲目標、武裝直升機等,也可稱為反器材步槍,具備有效射程遠、精度高、威力大的特點。
目前,有許多西方國家軍隊裝備了這把12.7毫米的大口徑狙擊步槍,用於戰時打擊戰場上的高價值目標。
綜上,源自一戰開發成功的二戰反坦克步槍,從其技術性能,以及作戰目標來看,與戰後開發的巴雷特狙擊步槍,是完全不同的兩類武器裝備。
在技術上,有一定的繼承性,特別是大口徑大威力子彈的開發,儘管有一定的淵源,但二戰反坦克步槍,不能視作巴雷特狙擊步槍的鼻祖,現代7.62、7.7、7.92毫米狙擊步槍,才是巴雷特狙擊步槍的鼻祖,原理和作用非常類似,只是將彈丸口徑放大而已。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


※殲20究竟是否殲10的升級版本
※張靈甫的陸軍整編74師與軍有何區別
TAG:國平軍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