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媽媽,不要吃掉我」,愛是及早陪伴,也是適時放手

「媽媽,不要吃掉我」,愛是及早陪伴,也是適時放手

文:葉子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守,唯有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一場漸行漸遠、逐漸分離的過程。

01

愛是及早陪伴,也是適時放手

最近皮克斯中國風動畫短片《包寶寶》火了,短片講述了一個華裔加拿大女性因空巢而備受沮喪,當某天她包的一個包子「活過來」之後,一切都發生巨大變化的故事。

影片開始,一位空巢母親整日鬱鬱寡歡,直到有一天她的包子突然「活」了,變成了一個寶寶。寶寶的來臨讓這位媽媽心中重新燃起母性光輝,她捧著包寶寶,暗暗下定決心把養育他長大。

於是,母親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包寶寶,喂他食物(包子餡),鍛煉身體,給他洗澡,陪他買好吃的…滿心歡喜地期待他健康成長。

漸漸的,小包子長大了,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似乎不再是媽媽手中那個乖寶寶,也不再需要媽媽的呵護。

長大後的他開始強調隱私,也開始拒絕,渴望嘗試,想要出門闖蕩……直到有一天,長大的包寶寶帶回來一個女朋友,並宣布將離開家。

媽媽這時發覺孩子即將遠去,他已經不屬於自己了。她聲嘶力竭地請求包寶寶,不許他離開自己,最後媽媽由愛生恨,情緒崩潰,抓起包寶寶,一口吃掉了…

你是我的,你不許離開我,不然我就吃掉你。如此深沉的愛,讓人不忍指責…

很多網友感慨,這部沒有聲音的小短片其實生動地表現了一部分現代父母的育兒過程:「包兒子」長大了離開家庭,創造自己的人生,媽媽卻覺得是被子女拋棄了,寧願把「包兒子」吃掉毀掉也不讓他走。

愛是及早陪伴,也是適時放手。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會有自己的人生。接受分別的過程勢必伴隨著巨大的失落和痛感,但唯有放手才能讓孩子成為自己。

葉子老師有一個朋友,少時便離家在外讀書,工作後也在外地。有一次,父親翻出她四五歲時候的照片,看著照片上的她留著清爽利落短髮,似乎是游泳歸來,舉著游泳圈痴痴地笑著。

父親若有所思,很久以後說了一句:「小時候多可愛,成天跟著我,像個小跟屁蟲。」父親的這番話她當時並未放在心上,多年以後她為人母,孩子漸漸長大,她才明白父親說那話時的無奈…

就像龍應台在《目送》中說的那樣,父母兒女一場是背影漸行漸遠的修行,「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父母始終要面對孩子長大後的「脫離」,這個過程勢必伴隨著巨大的失落和痛感,但若因此不放手,孩子又怎能真的成長?

02

悅納成長,是一種智慧

《少年說》這檔綜藝節目首開國內校園類節目先河,將鏡頭轉向課堂之外,真實紀錄來自中小學生的肺腑之言。

有一期節目中,男孩對媽媽喊出的「肺腑之言」讓葉子印象深刻。

初三男生李錦沅一上台就先說了天津的代表「天津眼」,接著又表示他的家中也有「天驚眼」。

原來,進入青春期以後,媽媽和他的摩擦逐漸多了起來,只要是媽媽一嘮叨他就會賭氣回到自己房間,而且還把門鎖上。但是沒想到後來次數多了以後,媽媽竟出奇招,把門鎖撬掉,在門上留一個拳頭大小的洞,以便監督他的行為

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忍不住感慨一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了。

男生坦言自己晚上在熄燈以後經常回頭的時候就能看到門洞外面有一隻眼睛,也因此給媽媽取名叫「天驚眼」,希望媽媽可以把這個門眼給堵上。

看完這一段,我一方面被親子之間「花樣」故事給逗樂了,另一方面又使我陷入了深思。

且不說孩子,就算是我們成年人日常生活全處在他人的監視之下,也會覺得十分不自在。當這位母親在門後偷偷觀察兒子時,有沒有想過這樣會給兒子心理帶來陰影呢。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一些自由空間是十分正常的。青春期是孩子從幼稚慢慢走向成熟的一個過渡階段,一個成熟孩子的重要標誌就是要獨立。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他將在這個自由空間里學會與自己獨處,發現自己,改變自己從而慢慢走向成熟。

這位母親和我一個初中同學的母親十分相似,她們無疑是偉大的,卻又有一些「自私」。

我的一位初中同學,雖然成績優秀,性格溫和,卻始終不被父母信任。同學打電話來,母親會站在一邊側耳傾聽;出去玩,母親有時會尾隨。他不在家時,母親會偷偷翻看他的日記本,信件…

有一次我跟他一起放學回家,走著走著,他猛地回頭張望,眼裡滿是驚慌,我問他怎麼了,他喃喃地說:「我總覺得有誰在後面跟著我」…

他也曾跟母親坦白,說自己需要一些空間,卻抵不住母親那句「我都是為你好」。

後來他終於變成了母親心中乖巧的樣子,沒有了自己的小秘密,隨之而來的是性格的孤僻,以及患得患失的不安全感…

愛需要適當放手,多給對方一些空間,只有這樣才不至於被擠壓地喘不過氣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父母不肯放手,將孩子「攥」在手裡,其實是忽略了孩子的成長,不接受孩子的成長。悅納成長,坦然接受孩子的成長規律,在不同階段給予孩子不同的教育,也是一種智慧。

03

你將更強,我須退場

前陣子「瓷娃娃」福原愛的退役,讓日本富士電視台的一部紀錄片《福原愛:鏡頭下的四分之一個世紀》進入更多人的視野,這部紀錄片記錄了福原愛從4歲到28歲的全部成長曆程。

早在2000年,12歲的福原愛便成為歷史上年齡最小的日本國家隊成員,她被認為是日本乒乓球界的天才少女。

為了讓福原愛獲得更專業的訓練,母親福原千代決定讓12歲的福原愛去中國,參加中國第三級聯賽。

機場送別福原愛的母親,眼裡滿是牽掛與不舍,但還是微笑著與小愛告別。她清楚的知道,小愛需要一個自由的空間,獨自成長。放手並不是等同於「撒手」,而是在陪伴和鼓勵的同時,給予孩子自我成長的空間。

在來到中國之前,福原愛事事都要靠母親,離開了母親,她必須自己照顧自己,主動融入中國朋友的圈子…

然而這些對她都不是最大的問題,她面臨的最大挑戰是獨自一人承受壓力。

以前她的每一場比賽,都有母親的陪伴,成功或者失利,歡笑或者流淚,只要回頭就能看到坐在觀眾席上的母親。母親那堅毅的目光,是她心中力量的源泉。來到中國以後,當她再回頭望向觀眾席時,卻全是陌生面孔…於是,她只能靠自己。

「想要她技術變好的話,就不能去干擾孩子」。在福原千代眼裡,給孩子信任和獨立的發揮空間,有一些事情是不需要父母的。

福原千代無疑是是位有智慧的母親,正是因為她深愛著女兒,才「狠心」放手讓女兒勇敢地高飛。母親的「放手」,最終換來了福原愛的成長。她不僅成為獨當一面的職業選手,性格也變得獨立堅強。

如果說父母是弓,孩子是箭,弓只能幫助箭去自己要去的地方,如果弓不放手,箭哪都去不了。

放下焦慮和不安,在孩子幼小時,及時陪伴;當孩子長大時,適當放手。唯有如此,孩子方能走得更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據說這3類孩子比較難帶,不過長大後很有出息呢!
想要孩子更優秀,先學好這份家長「閉嘴指南」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