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務完物,無息幣」:魏晉時期有哪些暗藏的商業規律?

「務完物,無息幣」:魏晉時期有哪些暗藏的商業規律?

招財進寶,點子不少。說到經商賺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商人,可是毫不遜色於當今世界。多種多樣的經商手段,各式各樣的淘金商人,制度規範的管理手段,即便在千年前,看起來也是熱熱鬧鬧。不過,那時商海的熱熱鬧鬧,正是人們難以言說的喜怒哀樂。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戰亂與穩定總是交替出現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穩定雖然短暫,卻隨著西晉、北魏統一,東晉、南朝發展,使得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商業蘇醒活躍起來。走街串巷去市場逛逛,小販、行商、坐賈紛紛熱情招攬生意,顧客討價還價,好不熱鬧。

那時的集市,由曹魏時期城市中的「市」發展而來。原本禁錮於後宮、城市中的「市」,邁過高聳的宮牆城樓,移步至民間雜街小巷,誕生出與民間關係緊密的「市場」,這一點,可得感謝曹操。

鄴城

公元210年,曹操在營建鄴城時創新實施城市規劃。這位具有眼光的政治家,在設計鄴城的布局時衝破了原有的「宮市」傳統格局。他應是經過詳細的走訪調研,創造性地將「市」與「里閭」「坊巷」結合在一起,促使市場與民間攜起手來。這場針對市場的變革,讓市場不再只面向貴族尋求顧客,平民百姓也可以以顧客的身份到市場逛逛看看,買點東西。

曹操

這既是曹操的眼光,也是順應現實之舉。再看六朝古都建康,到梁時有二十八萬餘戶。龐大的購物需求,促使朝廷在城內設置四個大市。史載:「建康大市,孫權所立;建康東市,同時立;建康北市,永安(公元304年)中立。秣陵斗場市,隆安(公元397—401年)中發樂營人交易,因成市也。」

建康

繁榮的商業市場,最終使建康呈現出「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販,君子資於官祿,市厘列肆,埒於二京」的景象。

當時的商人在長期的商海浮沉中,已總結出一些商業規律。如「務完物,無息幣」,告誡商人要將貨儘快脫手,讓錢快速周轉起來。當時黃河流域的市場上,商品的經營方式已打破傳統,商品主要靠長途販運流通,佔據黃金地盤的坐賈們生意日益興隆。

有了市場,有了商人,有了顧客,有了商業規矩,自然商品品種也繁多起來。這些形式多樣的商品,數不勝數。大致看來,有鐮、鋤、犁、鏵,有錘、刀、鏟、鋸,以及耕牛。還有人們生活中常用的食品、日用品和紡織品,由此開闢出的特色市場有糧市、屠肆、魚市,還有菜市、果品市、調料市等。

麻、絲、毛、棉、氈織品,以及各種金銀器、陶器、瓷器、漆器、紙張筆墨、穿戴用品等也注入市場。豐富的商品使市場看起來琳琅滿目,一派繁榮之景。特別的是奢侈商品,這類商品的顧客通常是統治階級,在他們的奢華追逐下,奇珍異寶在市場里登台亮相,醒目亮眼。

相對而言,當時北方的政權大多不「重農抑商」,他們崇尚以物換物,任由商業發展。而南方地區則遵循「重義輕利」傳統,不能大方坦然地鼓勵經商賺錢。儘管如此,卻因北方地區戰亂,缺乏南方的相對穩定,反而讓南方地區的商業發展邁入前列。可見,穩定才是商業與經濟發展的基石。

不管南北地區如何差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市場仍舊煥發出勃勃生機。逛進市場里的大街小巷,來往之人川流不息,各類商品應有盡有,傳統販運與創新坐商並存,好一個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商業世界啊。

一言:《歷史的風尚·魏晉南北朝》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珠海航展:遼寧通用航空研究院研發的飛機翱翔藍天 12圖
「食肉飲酪」: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們的飲食習慣是怎樣的?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