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972年的今天,扔下原子彈,讓歐洲復興打冷戰的杜魯門去世

1972年的今天,扔下原子彈,讓歐洲復興打冷戰的杜魯門去世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一一)

【1972年12月26日】1972年的今天,扔下原子彈,讓歐洲復興打冷戰的杜魯門去世

杜魯門(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1945年當選為美國副總統,同年4月總統羅斯福病故,杜魯門得以繼任總統,1949年連任總統至1953年。

他在1945年對日本使用原子彈,加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7年,提出「杜魯門主義」,將世界劃分成自由民主和極權共產主義兩大陣營,標誌著冷戰的開始。

(杜魯門總統在1945年8月14日於白宮宣布日本投降)

1948年,批准了復興歐洲的「馬歇爾計劃」,1949年成立北約,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第七艦隊開入台灣海峽。他的這一項項決定,對今日世界局勢,影響巨大。

許多人認為,杜魯門是最出色的美國總統之一。美國有線電視,曾邀請65位權威歷史學家作調查,杜魯門位列「最受愛戴的美國總統」第五名。

(1950年,杜魯門在白宮)

【沒有讀過大學的平民總統】

杜魯門出身寒微,沒有上過大學。他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軍營中認識了政客彭德格斯特。戰後,在彭德格斯特的支持下,杜魯門成為密蘇里州參議院議員,開始步入政壇。

雖然,彭德格斯特後來因為逃稅和保險詐騙入獄,但是杜魯門並沒有疏遠他。杜魯門當選為副總統後,參加了彭德格斯特的葬禮。

(1908年的杜魯門)

(1919年,35歲才結婚的杜魯門)

【冷戰的杜魯門主義】

1947年3月12日(63歲),杜魯門在國會上發表演說,針對來自蘇聯的威脅,提出了後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的政治主張,將世界劃分成自由民主和極權共產主義兩大陣營。從此,促成了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為首的全球兩大軍事集團的對立。

「杜魯門主義」提倡的對外援助,抵禦共產主義的政策,主導了二戰後美國外交政策幾十年。其中不光是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1949年建立北約、以及後來的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也都是「杜魯門主義」結果。

有歷史學家認為,杜魯門當時提出強硬主張的原因是:美國率先擁有了獨家壟斷的核武器!假如沒有核武器,冷戰就完全可能是另外一幅面貌。

(向歐洲運送援助物質的美軍飛機)

【失敗的朝鮮戰爭】

1950年6月25日(66歲),朝鮮戰爭爆發的當天,美軍司令麥克阿瑟提交了《在亞洲遏制共產黨的戰略計劃》,明確提出台灣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美國應立即給予的軍事援助,派出海、空軍「保衛」台灣。

6月27日,杜魯門以朝鮮戰爭為借口宣布,派遣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以阻止共產黨對台灣的進攻」。沒想到此舉反而逼得毛澤東下定決心,派志願軍進入朝鮮。

朝鮮戰爭使美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使44000名美軍官兵陣亡,並直接導致杜魯門連任失敗。共和黨的艾森豪威爾,打出反對杜魯門的標語「朝鮮!共產主義!貪污!」(Korea! Communism! Corruption!)而贏得人心,在1952年出任總統,結束了民主黨長達20年的執政。

(杜魯門總統簽署一份指令美軍加入朝鮮戰爭的文件)

【典型的美國夢】

1972年12月26日,杜魯門因病去世,享年88歲,葬於杜魯門總統圖書館。

在很多美國人眼中,杜魯門是典型的美國夢:一個普通平民,從小腳踏實地、堅韌不拔,一直干到白宮,成為總統。

他非常友善和謙遜,留下了不少家喻戶曉的名言,如:「推卸責任止於此」(The buck stops here!)和「怕熱就別進廚房」(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等等。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199篇作品,營員「一一」的第15篇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萬象歷史 的精彩文章:

金匹克小傳:一個神似「基因編輯嬰兒」的低能天才
1963年的今天,只有一個腎的開國元帥羅榮桓,逝世55周年

TAG:萬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