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37歲,生了二胎,癌症晚期」:有錢階級,不如有閑階級

「37歲,生了二胎,癌症晚期」:有錢階級,不如有閑階級

國館編輯部:

大家好,我是國館編輯部的肥貓。

又到了一年最忙的時候,很多人都玩命加班趕業績,恨不得頓頓吃外賣。

這讓我想起了一個人,一個37歲的中年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卻查出了胃癌晚期。

有時候,我們忙著賺錢,到身體垮掉的時候,才會意識到,到底什麼才最重要!

01

擁抱每一個認識的人;

跑一次馬拉松;

回一次母校;

陪著孤獨的父親安享晚年;

帶兒子去釣魚、野營、夜讀,開家長會;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陪妻子走更長的路;

……

這是一張願望清單,對普通人來說,完成起來很容易。

但對於劉凌峰來說,每一個願望的完成,都意味著極大的痛苦和煎熬...

今年6月初,37歲的武漢男子劉凌峰,連續拉了幾天肚子,渾身無力。

他在朋友圈調侃說:「感覺快要走到生命盡頭了」。

沒想到,這個不經意間的玩笑,竟一語成讖。

6月6日,劉凌峰帶病飛往濟南出差,第二天又馬不停蹄趕往成都。

6月11日,他感到身體實在撐不住了,才回到武漢醫院檢查。

當天晚上,他被查出腹膜炎合併膽囊結石、腎結石、尿路感染、腸梗阻,住進了ICU病房。

幾天後,被確診為胃癌晚期。

面對絕望無助的妻子,和兩個乖巧可愛的兒子,樂觀開朗的劉凌峰沒有表現出一絲哀傷。還在朋友圈調侃說:「報個平安,我還健在哈哈哈哈」。

然後,在評論區回復了兩個字:胃癌。

短短一個月多的時間裡,這個150多斤的壯漢,變成了不足100斤的瘦弱中年人。箇中原因,讓劉凌峰懊悔不已。

回首過往,劉凌峰實在太拼了,多年高負荷工作,早就超過了身體極限。

在業內,劉凌峰是頗有名氣的地產廣告策劃人。

為了達成合作,他經常需要連軸轉地進行工作,每天加班到凌晨,酒桌上的應酬更是家常便飯。

不僅業務多,應酬多,隨之而來還有壓力的不斷增大,抽煙、喝酒、熬夜成了他的生活常態。

他平均1個月出差5次,每天凌晨2點之後睡覺。

最拼的一次,連續工作了整整70個小時...

其實,劉凌峰此前就感覺身體有點不舒服,但一直沒當回事兒,甚至被查出腹部有積水後,仍然繼續出差跑業務。。

如今,躺在病榻上的劉凌峰不禁反思:

曾經透支生命打拚的事業,獲得的成功,意義究竟是什麼?

他說,「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多年辛苦工作,一心只想給他們多存點錢。

可是今天我發現,我錯了,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爸爸。」

由於長期化療,劉凌峰肝臟出了問題。

瘦骨嶙峋的她,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

8月1日下午,劉凌峰拿起手機,吃力地給妻子發微信:

「老婆,委屈你了,跟了我,倒霉。」

妻子回復說:「沒有,不委屈,我願意。」

妻子說,如果兩個人,能一直這樣說著情話,該有多好啊。

02

熬夜、過勞、壓力大

/年輕人迅速「癌變」/

根據2018年數據報告顯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一癌症大國。

每年新發病例達429萬例,死亡人數高達300萬人。

每天約1萬人被診斷為癌症。也就是說,平均每分鐘就有 7 個人確診。

更讓人觸目驚心的是,每年新增30萬年輕癌症病人,年輕人群體癌症發病率增加近八成。

前段時間,上海28歲金融美女患癌的報道,刷爆了朋友圈。

這種罕見的濾泡型淋巴瘤,讓她在短短 21 天的治療里,歷了口腔黏膜脫落、浮腫得坐不下來、手和臉失去知覺等常人無法想像的痛苦。

據同事透露,她剛在公司度過了最忙碌的一年,同時也是業績最高的一年。

由於工作緊張,她一直都有胃病,但出色的能力還是擋不住大家的羨慕之情。

誰能想到,本該有大好前途的28歲年華,竟在一夜之間被判「死刑」。

用透支生命打拚來的事業,終究買不了健康這張單。

多少年輕人,總以為二十幾歲就可以肆無忌憚。但是我們忘了,青春可以揮霍,但是身體不可以。

如今,熬夜、過勞、壓力大已成為了年輕人患癌最大的殺手。

根據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研究發現: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中,對健康非常不利。壓力過大不僅可能致癌,還會導致癌症擴散速度增加6倍。

美國華盛頓大學一項研究也指出,過度勞累容易誘發癌症。

當人的身體長年處於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狀態,免疫機能因此削減,使身體修補DNA的能力下降,導致其產生惡性改變。

許多患癌的人回顧發病前兩三年,通常是身心處於極大的壓力之下。

網路上有一份加班行業排行榜,基本都是年輕人喜歡去的行業。

其中排名第一的互聯網行業,被人民日報直接點名:IT已成為最瘋狂的加班行業,沒有之一。

有人去各大網路企業門口做過調查,發現凌晨的阿里亮得像白天,半夜3、4點還有人回來工作;網易12點,也還是燈火通明;華為1:25,門口還陸續走出來15個人。

0:00的阿里亮得像白天

0:30的網易還有人下班

1:38的華為人依然在奮戰

中國某公司流傳著一個故事,他們曾經招了個日本人做研發,他上班第一天對部門同事說:「我在日本是個加班狂,每天都很晚回家,希望大家跟上我的步伐。」

一個月後,他辭職回日本了,扔下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不人道的!」

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健康研究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IT行業「過勞死」的平均年齡僅為37.9歲!

用生命去換錢,這種行為真的值得嗎?

有一句話非常扎心,「沒有什麼比健康更快樂的了,雖然他們在生病之前,並不覺得那是最大的快樂。」但事與願違,這恰恰是不少年輕人的生存現狀。

03

心存僥倖

/將面臨100%的不幸/

人們總不會對未發生的事情感到恐懼。

在癌症來臨之前,誰也不會覺得自己會得癌。

前不久,冬呱視頻在世界癌症日做過一期街頭調查

期間遇到罵人的,憤怒的,覺得莫名其妙的,但還是聽到了大家對癌症的看法。

當記者問到,你覺得自己會得癌症嗎?

這位大爺說,自己咋能得癌症,還教育記者不說點好的。

一位任性的小哥,說自己天天吸煙喝酒,並且肯定不會得癌症。

這位阿姨表情十分為難,吞吞吐吐的,覺得這個問題莫名其妙。

現實中,我們總對癌症充滿了矛盾感,一邊清楚它的危害,一邊又縱容自己。

多少年輕人嘴上說著養生,身體卻在「輕生」。

上班久坐不動,下班回家葛優躺,晚上燒烤擼串一樣也不少。

偶爾說要養生,就拿枸杞泡啤酒,經期吃紅棗味冰淇淋。

竟把防癌當成一種戲謔了。

當一件事情在沒有發生之前,我們永遠不會預想發生在我們身上。

澳大利亞一位患有癌症的27歲女孩,在離世前一天,寫下了一句話。

「在年輕的26歲時,發覺並接受自己要死了,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但這也是大家平常會忽略的事。」

茨威格說:「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總以為疾病和死神只會光顧別人。」可命運又曾饒過誰。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深圳龍崗的一個交通事故。

一個女生把車停在路邊,然後步行橫穿馬路。

面對一輛速度很慢的越野車,女生若無其事地往前走。誰知越野車保持勻速,從她身上碾壓了過去。

在送往醫院途中,女生宣告死亡。

也許大多數人都和那個女生一樣,覺得車是不敢撞人的。

可是,萬一呢?

憑什麼,總覺得壞事不會發生在你身上。

當一件概率極小的事情,一旦發生,那概率就是100%,後果你根本承擔不起。

更何況,像癌症這種泛濫全球的事情,憑什麼還抱著僥倖心理?

永遠不要假設,危機不會降臨到自己

在一個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生存,偶然背後是必然的結果。

不要總等到生命走到了盡頭,才認清活著的意義。

04

關於活著

/死亡是最好的教育/

在《奇葩說》第五季半決賽上,邱晨曾大談自己患癌經歷。

今年3月14日,她被查出甲狀腺惡性腫瘤加淋巴結轉移,此前一直活得有點喪的邱晨,在「死亡」的逼迫下,竟變得主動積極起來。

她改掉了多年改不掉的痼疾陋習,放下了多年放不下的偏見和傲慢,開始早睡早起,每天一小時鍛煉,一小時讀書,一小時靜坐。

她說,這次患癌,讓她明白了:「死亡才是對生命最精準的教育。」

這句話,我非常贊同。

李開復在《向死而生》中,也提到過類似觀點:人在世俗裡面,很容易陷入今天的現實世界。面臨癌症,我心中想過的每一個思念都和我的工作絲毫無關。

當死亡臨近,我們反而容易頓悟,了解生命的意義,讓死亡成為生命旅程中無形的好友,溫和提醒我們,好好珍惜我們的生命。

2005年,喬布斯在斯坦福大學演講時說:我每天早晨都會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會不會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

他認為,只有在死亡剎那,或經過死亡體驗後,我們才開始有了真正的生命。

死的意義在於,讓我們知道生的可貴,讓我們思考生命,從而大徹大悟。

不再沉溺於享樂、懶散、世俗,不再沉溺於金錢、物質、名位,然後積極地去籌劃與實踐美麗人生。

05

有錢階級

/不如有閑階級/

著名經濟學家凡勃侖曾提出「有閑階級」概念,他認為在有一定經濟基礎上的人,做有閑階級比做有錢階級更幸福。

不必追求大富大貴,徹底地自由自在,有收入,有空閑時間,陪家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卡爾·馬克思是這樣定義人的:

「人是一切關係的總和。」

生活,也應該是各種關係的平衡,各種狀態的平衡。

比爾·蓋茨在創業之初,是典型的工作狂。他每天都絞盡腦汁拚命工作,直到精疲力竭,全年沒有任何假期,行程表都是以分鐘為單位,連與人握手都要按秒計算。

後來他與妻子梅琳結婚,工作和生活才逐漸平衡。蓋茨開始在滿檔的工作中留出空間,陪家人去度假,每半年還要抽出一周,作為個人「思考周」。

比爾·蓋茨和妻子梅琳達在婚禮

每隔一段時間,他都要遠離一切工作事務,呆在別墅里,享受身心的自由。

正是這些短暫的「空窗期」,讓他的事業蒸蒸日上。

越來越有閑的蓋茨開始關注慈善,成立基金會,捐出98%的家產,奔走於世界各地,在菲律賓資助研發水稻,在中國幫助預防艾滋病,在哥倫比亞、尼泊爾發展教育和醫療。

無數人在他的幫助下,擺脫貧苦掙扎的命運。

1994年,新婚不久的比爾蓋茨夫婦參加慈善活動

正如《三體》中所說:「百忙之中,下一步閑棋是很有必要的。」

美國開國元勛富蘭克林,曾提出過著名的「五小時原則」:在周一至周五,每天給自己留一個小時。

即使再繁忙,也要製造閑暇時間給自己,做些真正想做的事,或者什麼都不做。

就像叔本華所言:只有閑暇可以讓一個人完全擁有屬於自己的時光。

一個自身內在豐富多彩的人,在閑暇中才是最幸福的。

/今日作者/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文由國館原創,轉載請註明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道 的精彩文章:

大雪,大白菜
冬至,冬釀酒

TAG: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