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他被稱為「建築界的畢加索」,造的房子又破又皺,還會跳舞!

他被稱為「建築界的畢加索」,造的房子又破又皺,還會跳舞!

手藝門

中國 ? 手藝文創生活平台

每個人

都具有創造的潛能

再小的手藝,也有自己的價值

讓世界看見你

無限可能

圖文版權歸屬原作者,僅限交流學習

以下為圖文

這位大爺叫弗蘭克·蓋里(Frank Gehry),

是全球建築界的爺。

有人稱他是大師,

有人稱他是狗屎。

他的一生一邊被罵一邊收錢,

卻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創作態度。

他改名蓋里(Gehry),

也是因為字母排列更具形式感。

蓋里的建築是

超現實的、抽象的

偶爾還會讓人迷惑、誤解

他的作品傳遞出獨特、高貴、神秘的氣息

他是解構主義的代表之一,

也是先鋒建築的代表之一,

被稱為「建築界的畢加索」。

蓋里的出名,比戲劇還戲劇,

他最早做卡車司機,白天跑運輸,

晚上在夜校奮筆疾書學建築,

一路考進大家夢寐以求的哈佛,

但,又輟學了……

他的設計生涯從美國陸戰隊服役開始,

當時,對廁所標語進行設計,

把它設計的像天主教堂的裝飾手抄本

年輕時候的蓋里

後來他在加州買了自己的房子,

有一天在衛生間刮鬍子時,

因為光線不足暴跳如雷,

於是拿了鎚子把牆壁敲出一個大洞,

陽光灑進來了。

接著對自己的房子進行一番改造,

這螞蟻爬似的設計圖,

在別人看來,

就是三歲孩子的塗鴉。

但最終改造的房子卻著實令人驚嘆,

不規則的窗戶配上玻璃,

營造出一種光怪陸離的感覺,

用鄰居的話說,

他們家的月亮從來不在正確的位置。

起初蓋里是個沒啥名氣的街邊設計師,

設計一些奇奇怪怪的桌椅,

被客戶罵的狗血淋頭,

就連《辛普森家族》都調侃他,

是在垃圾箱里尋找靈感的建築師……

還有人批評他的建築設計

看似極具顛覆,

但實際上卻像是一個建築界的"惡搞者"!

面對周遭的冷嘲熱諷,

蓋里仍然桀驁不馴,堅持自我,

不斷創作有影響力的作品回應質疑。

在他看來,

藝術是我靈感的來源,而不是建築。

他總是打破常規,標新立異,

拋開傳統思維的建築,

以「奇葩」名揚天下。

1985年,他接手了

Chiat Day Mojo公司總部辦公樓的設計,

直接在公司大門前放瞭望遠鏡。

出人意料的是,

他憑藉這一設計

獲得1989年第11屆普利茲克建築學獎

而這一獎項堪稱建築界的諾貝爾。

這個榮譽的獲得更激發了他的鬥志和靈感,

他的設計愈發大膽,

多使用多角平面、傾斜的結構、

倒轉的形式以及多種物質形式造成視覺衝擊。

在布拉格,

他設計了會跳舞的房子。

在紐約曼哈頓,

他設計了比克曼大樓,

看上去猶如波浪一樣,

為曼哈頓非凡的天際線又添了一筆,

他設計的悉尼科技大學商學院教學樓,

就像「揉爛了的牛皮紙袋」。

裡面的設計同樣充滿褶皺感,

連澳大利亞總督Peter Cosgrove先生都說:

「這是我見過的最漂亮的褶皺牛皮紙袋……」

在西班牙,蓋里也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設計了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

外觀奇特不規則的曲線,

表面由鈦金屬拼貼,

成為西班牙當仁不讓的地標,

也被譽為是20世紀90年代最偉大的建築之一

古根海姆藝術博物館設計圖

蓋里在西班牙的設計還有

Marqués de Riscal酒店,

猶如女孩子的裙邊,

夜幕降臨,

生硬的建築顯得柔和起來。

蓋里在開腦洞方面一向走在前列,

了解他的人都說,

他隨便在地上丟個紙團,

就能變成獨一無二的建築,

迪士尼音樂廳就是這樣產生的。

蓋里的作品中一直貫穿的是解構主義,

在拉斯維加斯腦部康復中心的設計中,

他對待建築像對待雕塑一般,

把建築摺疊起伏,

人們都說「醫院也瘋狂」。

而他本人則評價這座建築:

它讓我窒息。我喜歡這種樣式。

我不試圖與它周圍的混亂抗爭。

而在蓋里妻子的娘家巴拿馬,

蓋里設計了Biomuseo博物館,

許多人吐槽說好像看到了建築被蹂躪的現場,

但這一建築光設計費就有6000萬。

五顏六色的屋頂折來折去,

怎麼看都像巨人的孩子丟在

長堤上的一個玩剩下的紙團。

但造型上的瘋狂則時刻提醒著人們,

蓋里老爺子的熱情依舊如沙模般熾熱。

蓋里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還吸引了

更多大客戶的注意,

Facebook在加州的Menlo公園總部,

就由蓋里完成。

在法國南部的阿爾勒小鎮,

蓋里用鋁板包裹的不規則形狀

大樓在阿爾勒市上空形成。

有人稱其為是皺巴巴的飲料罐,

而美國建築評論家弗蘭克·米勒則叫它是

「不鏽鋼龍捲風」。

據稱,這座大樓的開放日期為2020年,

彼時人們可以感受蓋里設計帶來的張力。

蓋里在設計上一向隨心所欲,

有一陣他喜歡魚,

就在巴塞羅那奧運村建了一座魚雕塑,

後來也成了巴塞羅那的地標。

2015年,蓋里還在巴黎造一間LV博物館,

當LVHM的總裁Bernard Arnault找到他,

蓋里拿著筆在紙上任意發揮一通,

後來就有了巴黎的新地標LV博物館。

蓋里的作品反映出他就是一個十足的老頑童,

他很少摻雜社會化和意識形態的東西,

而善於使用斷裂的幾何圖形以打破傳統習俗,

探索一種不明確的社會秩序

他把幽默、神秘、夢想都融入

他的建築體系中,

他曾說:「我喜歡這種在建築過程中看不見的美,

而這種美又常常在技術製造過程中失落了。

人們對蓋里的評價毀譽參半,

有人對他大加讚賞,

但也有人對他嗤之以鼻。

一次,弗蘭克·蓋里參加西班牙

阿斯圖裡亞王子藝術獎頒獎的發布會時,

會上一位記者尖銳的批評他的設計太過花哨浮誇,

弗蘭克·蓋里伸出中指憤怒回擊。

蓋里憤怒回應:

「讓我來告訴你吧,在今天的這個世界,98%的建築和設計都是狗屎,毫無設計感,忽略以人為本的原則,甚至他們根本不知為何而設計。這些都是垃圾建築。」

「偶爾會有一小部分的人,非常少數的一些人,他們會做出特別的設計。但是能不能不要干涉我們,我們已經非常努力地在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我從來不主動尋求工作,從來不公關,也從來不等任何人給我電話。我只和尊重建築藝術的客戶們一起工作。還有,請不要再問類似愚蠢的問題了。」

面對質疑,

蓋里敢於當面開懟,

拒絕平庸、抄襲與自我設限,

堅持自己所選擇的,

堅持自己所堅持的,

去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一路狂奔,

成為建築行業的傳奇。

圖源:ArchDaily、搜狐

手藝門中國 ? 手藝文化傳播平台

google谷歌文化學院中國合作夥伴

在這裡看見好手藝

手藝門掌門人私人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藝門 的精彩文章:

解讀!戶外廣告的創新之路

TAG:手藝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