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見字如面》第三季了,依然看得我淚流滿面

《見字如面》第三季了,依然看得我淚流滿面

國內第一綜藝回來了

前兩季,它的豆瓣評分為8.9、9.3

這次,讀信的人有蔡康永、楊瀾、陳數......

還有哈文寫給李詠的信

大家很熟悉的綜藝——《見字如面》回來了,昨晚迎來第三季。

網友幾乎都給出了五顆星,稱讚該綜藝一如既往地「穩啊」,幾位演員的表演都十分戳人。

這檔被網友稱為「清流」的文化類綜藝,還是那個只用一個人、一張講台、一封信就能打動很多人的節目。

這一季的陣容也不錯,有歸亞蕾、趙立新、何冰、陳數、戚薇等演員,楊瀾、蔡康永、梁文道也會成為讀信嘉賓。


令人期待的是,哈文寫給李詠的信也將會登上節目。之前,《見字如面》一直希望邀請李詠來做嘉賓,但最終未能如願。

今年10月,李詠在美國去世,只能通過讀他的信來完成和李詠的「未盡之約」。

第一期的主題是「錯位」。通過六封書信,講述了六個因為人生的小小錯位,導致後面的人生滿盤皆輸的故事——仕途不順的蒲松齡、侵華日本士兵的一生夢魘、李清照晚年的錯信他人、地鐵上的偶然錯過、殷夫和哥哥的對決。

第一組出場的,就是演員董勇和趙立新。一看兩個老戲骨,穩了。

他們念的信,是蒲松齡的《除日祭窮神文》。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清代才子蒲松齡因為科舉失敗,一生窮困潦倒。

蒲松齡還有樂觀一面,喜歡自黑。他會像很多現代年輕人一樣念叨,「我怎麼這麼窮。」

他在大年夜給窮神寫了封信,「窮神呀窮神,你還真當我是你熱戀的情人呀?熱熱鬧鬧的人家你不去,為什麼非要進我家的門呀?」

還得瑟地說,「我窮是因為我取之有道。」

一般人抱怨一下就完了,蒲松齡又自導自演地用窮神口吻回應,「花錢大手大腳從來不知道謹慎,你還有臉怪別人?」

趙立新的戲骨功底,大家很清楚。這次他演繹「窮神」,聲音十分調皮,演得入木三分。

有網友評論,「趙立新戲精呀,朗讀都這麼眉飛色舞!」

網友評價

隔著時間和空間,從蒲松齡身上,我們看到現代的自己,看來窮真是種跨越朝代的社會病。

在調侃的背後,蒲松齡一反世人心中的落魄書生形象,滿滿都是精神世界的富裕。

見字如面,見信如晤。這些大師不是存在於紙面上的幾段簡介和幾張圖片,也不是只活在神壇上的人,他們也曾經是活生生的人。

在這一集里,最打動我的要數董勇的演繹——《我的良心每日都在煎熬中度過》。

雖說,他演的警匪片我一個都沒看過,但在這裡面,他的表演克製得讓人心痛。

董勇低沉的聲音一響起,那個侵華的日兵大島中典就出現了。

17歲的他,在戰場上毫不留情地殺死28個中國人,姦汙了17個女人。

董勇平和的聲音下,是大島中典內心暗涌的往事。

「作為一個新兵,我竟然用槍打死了4個中國人,用刺刀挑死一個還沒咽氣的布店老闆和一個推板車賣西瓜的男人。」

戰爭結束後,他遠走他鄉,像普通人那樣娶妻生子,還當上了牙醫,不敢跟親人提起自己的殘忍往事。

然而,那些冤死的中國人並沒有放過他。他的妻子在某個早晨離奇失蹤,唯一的女兒一家四口也蹊蹺地溺亡。

他在懺悔的同時,又站在全人類的視角,來反對或反思戰爭的愚蠢。

「只有上過戰場的人才會知道,殺人也會上癮,那才是最殘忍的癮。」老人的這封懺悔信,一字一頓,董勇讀哭了。

董勇的朗讀,真是教科書級別啊。從普通話的咬字到情緒的走向,都拿捏得非常到位。

這一刻,信件成了打開歷史和人性的窗。台下不少觀眾看得雙眼通紅,他用聲音就演了一出紀錄侵華戰爭的電影。

「希望我死後,能有人把我的骨灰拿到中國去,灑在天安門廣場,讓成千上萬的人用腳踩我,就算是我的贖罪方式吧。」

這位老人長命,心頭卻插滿了管子,淪為一個「活死人」。某種程度上,因果循環,活著,何嘗不是另一種報應呢?

可惜,像大島中典這樣的日本人並不多。就好像史航所說,他認識很多日本人,包括日本學者,都並不同意這種懺悔。

許子東

不得不說在《見字如面》里,選出來的信,放在現在來看,也還是很有寓意。

有一封信是牛駿峰讀周宏翔寫給地鐵女孩的信——《每天早晨上班的時候 我都會在七點十五分遇見你》。

周宏翔,一位出生於重慶的90後小伙,每天都能遇到一位搭乘同一班地鐵的美麗姑娘。

姑娘的存在,成了他上班路上的一種陪伴。這一年多的時間裡,男孩從未與姑娘說過一句話。

直至姑娘不再出現,他開始失落和惆悵,便有了這封寫給地鐵姑娘的信。

演員牛駿峰目光垂落,手撫著眼前的幾頁信札輕聲讀著,「我已經關注你很久了,在忙碌的人潮中,你是格外搶眼的那一個。」

穿著灰色西裝的牛駿峰,笑容陽光,用磁性的聲音念出。即使隔著屏幕,也能感受到他那份溢出來的溫柔。

信中,還有這麼一句話,「但請放心,我不是偷窺狂或者怪蜀黍,只是因為你的特別和那份簡單。」

彈幕飄來網友的一句評語,「第一次看見有人把偷窺寫得那麼清新脫俗。」

這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一個熱門的社會新聞,也是同樣「羅曼蒂克」。

一位書店尋人的「痴情男」,自稱在北京某書店和一位女生「一見鍾情」,卻失去對方影蹤,便放棄工作等了50天,錢都花光了只好管親戚借。後來還試圖起訴這位女生,讓人家給個說法。

當然,這封信的作者比較克制,只停留在寫情詩的層面。以前,大多數人會覺得這是一封很美的情書,對這樣的尋愛行為,也是支持加看熱鬧的態度。

不少網友的評論,讓我覺得時代在進步了——「在網路環境,剋制是一種美德。」

導演關正文稱,有些入選信件,看起來是古代的、外國的,「但其實都是身邊的,每個人都繞不開、躲不掉的。」

第三季的選信工作歷時一年多,節目組找了幾千封信,最終播出的信件預計70~80封。

關正文說,「既然大家都覺得沒營養的東西是在浪費時間,我們就專註於提供多元認知、激活獨立思考,這是人類精神生活的主流,最直接的價值就是別讓觀眾浪費時間、浪費生命。

在這樣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大家都沒想到安靜讀信的《見字如面》會火。

更沒想到,這種看似冷門的綜藝能活到第三季,證明還是有贊助商,更有受眾。

所幸,大家不再只追求流量,開始追求文化審美了。

文 / 編 _ C

圖片來自網路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歡迎分享,留言交流。轉載請註明出處

十六鋪生活家-暖冬愛買好物

合作推廣

- THE END-

長按下圖二維碼關注"外灘TheBund(the-bu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外灘 的精彩文章:

狂賣500萬顆的網紅橙子,果肉無渣,口感細膩!
三胞胎分別被貧窮、中產、富裕家庭領養,19年後重逢卻揭開殘酷真相

TAG:新外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