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志含糊不清的記載騙了我們兩千年:呂布的兵器不是方天畫戟?

三國志含糊不清的記載騙了我們兩千年:呂布的兵器不是方天畫戟?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百個人里有九十九個都說呂布的武器是方天畫戟,就連正史《三國志》記載了「呂布轅門射戟救劉備」。但是細看史料我們就會發現,正是《三國志》含糊不清的記載騙了我們兩千年:呂布的兵器根本就不是方天畫戟。我們看呂布同時代人、建安七子之王粲寫的《漢末英雄記》,卻發現呂布的兵器是長矛而不是什麼方天畫戟,跟《三國志》對照,我們就會發現,呂布用的真是長矛而不是方天畫戟——呂布射的本不是他自己的兵器。 當年長安北門單挑戰的親歷者可以作證:呂布的武功其實並不高。

提起建安七子,人們就會想起孔融、陳琳,但是在當時王粲可是比他們有名。這個王粲曾經勸劉琮投降曹操,而王粲隨後也被曹操任命為軍謀祭酒——為了避司馬師的名諱,曹操發明的「軍師祭酒」被改成了軍謀祭酒,王粲的前任就是郭嘉郭奉孝。王粲死後,魏文帝曹丕還曾組織了一幫朋友到他墳前學驢叫以示哀悼。

王粲的曾祖是太尉王龔、祖父是司空王暢,而且王粲是真見過呂布的。董卓劫持漢獻帝遷往長安的時候,王粲的父親王謙是大將軍長史,被董卓像豬羊一樣驅趕的文武群臣中,就包括王謙王粲父子,而且董卓的朋友左中郎將蔡邕對王粲很是賞識——蔡邕因為感傷董卓,而被王允下獄致死。這樣看來,王粲應該是見過呂布本人和如何作戰的——陳壽連呂布的面都沒見著,他所謂的「呂布史料」也不過是道聽途說。

即使是道聽途說,也沒有人跟陳壽說過呂布曾經用過方天畫戟。因為那時候長戟已經退出了戰鬥序列,更多的時候是作為儀仗來耍威風的,當時的將領們更青睞長矛長槊,比如曹操張飛的武器都是長槊,關羽刺顏良,用的也不是什麼青龍偃月刀,因為長柄大刀在漢末三國還沒有出現。

因為長矛長槊在戰鬥中殺傷力更強,所以武將們多用長槊,長戟也演變成了短小的雙手戟,名將典韋是雙短戟,曹操行刺張讓,用的也是短戟。長戟在唐代完全被長槊和陌刀代替,就是因為長戟有很多不方便之處——鉤子(小支)掛在敵人鎧甲上抽不出來,而抽戟的瞬間,敵人可以向他刺出三矛了。至於《三國志》中關於「轅門射戟」的記載,其實是這樣的:「布令門候於營門中舉一隻戟,……布舉弓射戟,正中小支。」陳壽可沒說呂布射的是自己的兵器——除非呂布瘋了的敗家子,否則是不會向自己的兵器射箭的。

如果呂布用的不是方天畫戟,那又是什麼呢?很多讀者都猜對了——是長矛,當然也可以叫長槊,因為長矛和長槊很難區分。

據王粲的《漢末英雄記》記載,呂布刺殺董卓之後,李傕郭汜在毒士賈詡的攛掇下,來找王允和呂布復仇。於是在長安城北門發生了一場真正的單挑,單挑的兩位選手,一個是呂布,一個是郭汜: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我們知道,當王允呂布取代董卓執掌朝政的時候,王謙王粲父子就在都城長安,應該是這場單挑的親歷者和見證者。而從王粲的記錄中,我們能發現兩個問題:第一、呂布用的是長矛而不是什麼方天畫戟;第二、呂布的武藝遠沒有傳說那麼神,否則曾經跟他同為董卓部下的郭汜根本就沒有膽量接受單挑。郭汜被呂布刺了一矛,不但沒死,而且可能連傷都沒受,因為坐擁金城湯池的呂布,還是被李傕郭汜打敗了,而且敗得很狼狽,同時也證明了呂布不要說無敵天下,就連一般的武將也能把他打跑:「(呂布)與李傕戰,敗。乃將數百騎,以卓頭系馬鞍,走出武關。」

老戰友郭汜敢跟他單挑,李傕能把他輕鬆擊敗,這時候要是還有人說呂布單挑第一,那麼我們只能說:您被《三國志》騙了兩千年,也該醒醒了。至於《三國演義》,本來就是一本小說,用小說的說法來為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名將排行,本身就是一件很搞笑的事情。而比這更搞笑的事情,是讓關羽騎在沒有馬蹬的戰馬上掄著長柄大刀「過五關斬六將」。好像關二爺不但是路痴,而且也真拿自己的性命不當回事——都不用敵人來打,那把八十二斤的長柄大刀,就能把他閃下馬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各有一短板一強項 唐初秦叔寶和唐末李存孝正面對決誰會勝出?
沒有不透風的籬笆:七分像康熙十分不像雍正,乾隆身世是否可疑?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