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40小時賣光10萬台!喜馬拉雅做智能音箱,怎麼這麼猛?

40小時賣光10萬台!喜馬拉雅做智能音箱,怎麼這麼猛?

文 / 金錯刀頻道

智能音箱簡直快爛大街了。

這個市場競爭激烈,為了搶市場,最便宜的幾十塊一台,彷彿在告訴用戶,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

所以當喜馬拉雅,也做起智能音箱時,很多人覺得沒戲。

沒想到,最近兩天,喜馬拉雅把人嚇了兩跳。

一是價格。它最新推出的全內容智能音箱小雅Nano,定價199元,自帶1年喜馬拉雅VIP會員,價值198元。換句話說,用戶花錢主要買的是內容,硬體產品等於免費送。

二是銷量。10000台現貨,開售1分鐘被搶購一空;40個小時,首批10萬台音箱全部售罄。現在買第二批,就得等到明年3月才能發貨。

一個偏軟體的公司,看似沒有做硬體的優勢,做個音箱卻火得一塌糊塗,甚至能與大廠平分秋色,怎麼做到的?

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拆成兩點:它為什麼要做?怎麼做好的?

1

廝殺慘烈,何必進場?

自2014年亞馬遜推出智能音箱Echo後,其他公司如谷歌、蘋果、BAT、小米,都沒忍住,一股腦地跟上,愣是開闢出個千億市場。

這個勢頭,至今沒有減緩的跡象。

據市場研究公司Canalys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2018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音箱銷量同比增長了137%,達1970萬台。

這其中,中國和美國佔了70%的市場份額,也是競爭最激烈的兩大市場。

去年「雙11」,天貓精靈售價從499元降到99元,原價399元的叮咚TOP智能音箱更是開出49元的優惠價!巨頭打起價格戰,幾乎把小廠全逼死,華強北都撐不住。

所以說,喜馬拉雅闖進智能音箱市場,誰敢看好?

在刀哥看來,喜馬拉雅做智能音箱,倒不是跟個愣頭青似的不怕死,它背地裡其實打著一手好算盤。

首先,中國的智能音箱市場,可以說是一個「偽市場」,是用價格戰打出來的「虛熱」。不是用戶真心想買,實在是太便宜了。

這點從用戶對智能音箱的頻頻吐槽中,可見一斑。

21世紀經濟報道曾做過採訪,被採訪者基本都表示,「沒有剛需」,買來後音箱更多是淪為擺設。有人說,「開頭幾天還很新鮮,過後就覺得沒啥意思,基本就不用了。」「還不如手機方便。」

究其原因,是因為市場過分注重技術更新,卻沒有優質內容做支撐,使它失去了實用價值。就好比一家視頻網站,靠技術把畫面做到高清、流暢,卻沒有用戶想看的影視資源,誰還用它?

用戶的抱怨,就是後來者的機會。事實也證明,喜馬拉雅正因走了一條不同於他人的路,沒打價格戰,最終才沒泯滅於眾人。

其次,喜馬拉雅做智能音箱,雖有風險,好處也很明顯。

喜馬拉雅不是為了搶佔所謂的智能家居入口,更不會是想靠硬體賺錢,而是想通過音箱,延長用戶在喜馬拉雅主站上的在線時長。

在去年,喜馬拉雅副總裁李海波就說過,用戶在線時長每增長一分鐘,喜馬拉雅對應的估值就會增加,「在有小雅之前,用戶每天收聽喜馬拉雅也就128分鐘,而有了小雅之後,他們每天停留在喜馬拉雅里的時間超過了3個小時。」

另外,做硬體本身還可以產生很多用戶數據,幫助喜馬拉雅優化產品,對公司業務大有裨益。

這就是為什麼喜馬拉雅要做智能音箱。一是看似激烈的市場,其實漏洞明顯,二是對喜馬拉雅的未來發展,有利無害。

有動力,才有可能做好。當然了,想做好絕不能光有動力,拼的是真刀真槍。

2

價格戰耗不起,我跟你打內容戰

去年6月,喜馬拉雅就發布了小雅AI音箱,一上來5萬台便全部售空,而前天發布的小雅Nano,把這一勢頭完美延續了下來。

不過和行業巨頭相比,它的銷量並沒太多可誇耀的。更值得說的,是用戶粘性。

根據QuestMobile發布的《2018 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小雅AI音箱是目前用戶粘性最高的智能音箱,其月人均使用時長近600分鐘,人均使用次數240次,使用頻次是天貓精靈及小米的7-8倍。

一個新手,是怎麼做到的?

凡做產品,都離不開作為基礎的產品思維,和具體的技術實施。這兩者便如道與術的關係,缺一不可。

喜馬拉雅的產品思維,是一種「以始為終」的逆向思維。即在想清楚產品和要解決的需求痛點後,再去尋找相關的技術支持。也就是說,喜馬拉雅的首要任務,是真正搞懂用戶需求。

所以喜馬拉雅做音箱,不打價格戰,打的是內容戰,因為它認為好內容才是用戶最真實需要的。

李海波曾表示:「今天我們所謂的人工智慧背後,是海量人工+大數據算力+精確演算法,但是很少人真正從用戶為中心出發去思考用戶需要什麼、偏好什麼、什麼方式可以滿足這些,打內容攻堅戰其實是為了從更好的用戶體驗層面出發。」

事實上,據美國專註智能音箱數據研究和報道的Voicebot報告顯示,智能音箱用戶80%的使用時間,都是在「聽內容」。

如果拼的是技術、價格,喜馬拉雅也許不是最出挑的,但內容,一直以來就是它人無我有的優勢,這點上還沒怕過誰。

喜馬拉雅採用獨家版權模式,擁有市場上70%暢銷書的有聲版權,85%網路文學的有聲改編權,6600+英文原版暢銷有聲書。此外還有大量的PGC和UGC內容,每條聲音聽一遍,600年才能聽完。另外,小雅Nano還有他人的資源,比如歌曲,取得了DMH音樂平台和庫客音樂的正版授權。

找對用戶痛點,發揮自身優勢,雖然是關鍵一步,但也只是第一步。決定成敗的,最終還是產品。

小雅Nano的核心競爭力,首先是它的內容,這是它的制高點。此外,在其他方面,它也盡量做到了沒有短板。

先說最直觀的,顏值。

顏值的高低,其實取決於個人審美。要做到取悅大眾,極簡風是種明智的選擇。在此基礎上,小雅Nano有多種顏色可選,算是照顧了一些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去年的小雅AI音箱,它的外觀研發經歷了洛可可12個設計師、9個月、227個方案、35萬人參與、兩千種布料。喜馬拉雅在小雅Nano上下的功夫,自然也不會少。

顏值是第一印象,不過決定用戶去留的,是操作體驗。

作為一台智能音箱,語音交互是必備,而語音交互的基礎,是語義理解。喜馬拉雅依靠4億多用戶的語音搜索記錄、收聽記錄等研究用戶的使用習慣,能很好地做出相應的優化。再加上有獵豹旗下獵戶星空的語音技術的支持,雙方共同打磨才有了小雅AI音箱和小雅Nano人性化的產品體驗。

如果說語音交互是不得不做,那麼從小雅Nano的一些特定功能,你就能感受到喜馬拉雅的產品思維,一切為用戶需求服務。

比如個性化推薦。當你不知道聽什麼時,對它說「隨便聽點什麼」,它便會根據你平時喜歡收聽的節目類型來推薦相似內容,千人千面。

還有,它能與APP一樣,支持在線廣播,一句「我要聽XX廣播」就能收聽。這主要針對的是擁有廣播情結的老人。

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跨設備斷點續播功能。綁定喜馬拉雅賬號後,通過創新的雲歷史,就可實現跨時間、跨設備的斷點續播。回到家,對它喊出「小雅小雅,繼續播放」即可。另外,當讓小雅播放曾聽過的節目時,也會自動按照此節目最後一次的播放進度繼續播放。

簡而言之,小雅Nano的成功,離不開喜馬拉雅的產品思維和巨大的內容優勢打下的基礎,也和針對用戶需求而優化的系統和功能有關。

3

內容是智能音箱的未來嗎?

在智能音箱市場,主打內容的喜馬拉雅,能走多遠?

這個問題,去年就有了部分答案。

去年小米發布智能音箱後,小雅面臨巨大危機,因為小米的小愛,價格太低了。慌亂下,「雙11」當天,小雅從999降至699,銷量上去了,但對原有的銷售渠道產生了很不好的後果。

小雅AI智能音箱

事後復盤時,喜馬拉雅的人認為,自己沒有徹底釐清準確的定位和競爭優勢。小愛是「語音遙控器」,小雅是「數字圖書館」,完全是兩個東西。之後喜馬拉雅明確了差異化優勢,反而在恢復原價後形成了正向增長。

這就證明,內容是智能音箱的制勝點之一,也是最適合喜馬拉雅發揮的領域。

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存活下來,也只有找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揚長避短。縱觀如今走在前面的智能音箱廠商,也都是遵循了這一原則。

亞馬遜的路子,是不斷強化Alexa生態,其中有三個關鍵點,即Alexa中控設備、技能以及與連接設備。為此,亞馬遜還向硬體製造商開放了Alexa Voice Service,並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統整合方案。

天貓的策略,可以用三個詞總結:大眾市場,低價走量,保持開放。

再比如小米的小愛,主打的是高性價比,以及自家的生態鏈企業,一出世就坐擁龐大的智能家居生態系統。

大廠們都在儘力發揮優勢,喜馬拉雅如果亦步亦趨,找不到自己的路,就只有見光死的結局。這次能打造出大熱的小雅Nano,喜馬拉雅便勝在了找准優勢,另闢出了「內容」這條蹊徑。

巨頭環伺,不代表全無機會。走出陰影,就是另一片天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錯刀 的精彩文章:

救500萬人,年入213億!這家公司壟斷行業18年,不服憋著
半年絕地反擊,聯想手機逆襲的2個反攻真相

TAG:金錯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