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攻破蜀地第一險!宋代皇帝御用的「禁軍」實力有多強?

攻破蜀地第一險!宋代皇帝御用的「禁軍」實力有多強?

【本文為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文 | 宗正

禁軍原指的是「皇帝的親兵」,即侍衛宮中和扈從的軍隊。古代各王朝都有護衛皇帝和皇宮的軍隊,通稱為禁衛軍,但大多不直接使用禁衛軍的稱呼,而是以親衛、御林軍等稱之。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禁軍的實力和職能也顯著增強,到宋代,禁軍已發展成為全國範圍內鎮守和作戰的國家正規軍。


01.禁軍的選拔

五代十國的紛爭使得宋太祖認識到掌握軍隊的重要性,下令「萃精銳於京師,雖曰增損舊制,而規模宏遠矣」。採用「收其精兵」的方式將全國的精銳之師集中於京城,直接受皇帝的管轄,以達到削弱地方軍隊實力的作用。

宋代禁軍,在選拔標準上都有著嚴格的要求。比如南宋禁軍選拔標準在《軍防令》中有著明確規定:以身材的高低確定禁軍的等級,例如天武第一軍身高要求達到「五尺有八寸(173cm)」,捧日、天武第二軍、神衛要求達到「五尺七寸三分(171cm)」,龍衛則是「五尺有七寸(170cm)」,拱聖軍、神勇軍、勝捷軍、驍猛軍、龍猛、清朔要求「五尺六寸五(168cm)」等等。除此之外,部分身高達不到但身體強壯、武藝高強的士兵也可以破格錄取。

禁軍選拔制度的嚴格,使得禁軍大多是身材高大、武藝精強的士兵,因此禁軍雖然數量不多但都是軍隊中的精銳。


02.禁軍的評級

當你有幸成為宋代禁軍中的一員後,還要面臨著嚴格的內部考核。比如對步軍的考核標準為:步兵必須能夠使用一石五斗弓(約為現在的120斤),六十步(約100米)以外射箭,六中三箭者為「本等」,不足三箭者稱之為「次等」。此次測驗不及格者,半年後再測,仍然不合格者將會面臨降級的風險:上等(禁兵)降級為中等,中等降級為下等,下等降級為廂軍。


03.禁軍的建制

宋初,禁軍分屬殿前司和侍衛司,合稱為「兩司」。其後,在真宗景德二年,演變為殿前司、馬軍司和步軍司「三衙」,也稱之為「三司」。北宋時期,禁軍軍制十分完備:騎軍有殿前指揮使、金槍班、東西班等職位;步軍有御龍直、御龍弓箭直、御龍弩直等作戰單位。

「藝祖養兵,止二十萬,京師十萬餘,諸道十萬餘」,宋太祖的二十萬禁軍,衛戍京師的十萬,地方部隊也僅僅有十萬,可見宋代初期對地方割據勢力的防備相當重視。此外,宋代禁軍採用募兵制,宋太祖曾下詔「選州兵壯勇者悉部送京師,以備禁衛」,藉此,將全國所有的精銳部隊都集中在中央。


04.禁軍的作戰

宋朝前期,禁軍的戰鬥力是非常強悍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本身就是軍人出身,因此,「強將手下無弱兵」,建國初期的宋代禁軍實力不容小覷。

如宋太祖平定後蜀政權時,只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後蜀定都於四川成都,蜀地自古就是易守難攻之地,李白的《蜀道難》將進蜀地之難稱之為「難於上青天」。特別是蜀地第一險-劍門關,有著「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曾在三國時期將鄧艾的十萬大軍擋在門外。但就是宋代的禁軍,在趙匡胤的帶領下,正面突破了後蜀軍隊的防守,最終收服後蜀政權,這也是歷史上唯一一次正面突破劍門關的戰役。


05.禁軍的沒落

北宋初期,軍隊戰鬥力強,南征北戰基本無往不利。但是由於北宋初期政局的穩定,以及朝廷軍隊政策的改變,使得軍隊的管理日漸鬆散,原本嚴密的軍事體制也逐漸腐敗崩潰。士兵的戰鬥力和綜合素質越來越低,軍隊變得不堪一擊。

南宋政治疲弱,雖然政府推出一些淘汰冗兵的措施,但由於地方政府的不作為,淘汰冗兵、弱兵的政策大多不能很好施行。「招新不去舊」,即使招收了新兵,但並沒有淘汰不達標準的禁軍,所以冗兵的現象難以有所改變。

總體來說,宋代禁軍的軍事實力超過了宋以前各個朝代,挑選標準的嚴格以及士兵的戰鬥力較前代都有所進步。但到了南宋時期,大多數宋人都將禁軍視為承擔各種勞役的雜牌部隊,禁軍原有的國防正規軍的實力也不復存在。

參考文獻:

《宋史》陳振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南宋禁軍研究》 張瑞,河南大學碩士論文

《宋代的禁軍》 張春杏,文史月刊

《宋太祖趙匡胤時期的大宋禁軍戰鬥力有多強》 老友讀歷史 搜狐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研習所 的精彩文章:

朱棣五次討伐蒙古,為什麼沒能征服蒙古?

TAG:歷史研習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