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從小缺失安全感,長大後常常自我懷疑,惶恐不安怎麼辦?

從小缺失安全感,長大後常常自我懷疑,惶恐不安怎麼辦?

表達憤怒,是為了阻止自己被拋棄。

前段時間,我接待了一位女客戶。她說,結婚兩年來,崩潰的次數兩隻手都數不過來。一周最少吵一架,最多能吵四五次。只要一進家門,她就開始焦慮。她的老公特別喜歡說教,她又聽不得別人說她不好,一聽見別人說她,就好像點燃了火藥桶。她一邊看電視一邊做家務,老公指責她電視聲音太大,她一下子衝到老公面前,大吼:「平時快遞敲門你聽不見,電視聲音怎麼就聽得這麼清楚!」

這樣的爭吵,在她懷孕時也沒有停止。最後,她流產了。兩個人心裡都不好受,那一個月,家裡安靜極了,但兩個人對彼此都有怨氣。後來他們又一次吵架,老公陰陽怪氣地說:「要不是你情緒不好,孩子能流嗎?你這脾氣早就該改改了。也就是我,還和你過,換作其他人,早離了。」她聽完後,整個人脖子都紅了,跑去廚房,拿了菜刀出來,瞪著老公說:「你再說一次試試。」她老公一下奪門而出。從此之後,兩個人的關係也陷入僵局。

在和她的交談中,我發現她的焦慮和憤怒,都源於她受到了來自老公的指責。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我們受到指責時,會本能地反感。很多夫妻,在受到伴侶指責時,因為這個指責來自於最親密的人,所以更是會暴跳如雷。被指責是一件很令人受傷的事,它傳達給我們的信息是:你不好,你做錯了。

當人被戳中傷口時,本能反應有兩種,要麼用憤怒來表達自己的攻擊性,要麼用逃離的方式迴避這件事。這位姑娘看起來對老公特別不滿,但在她的潛意識裡,她害怕老公離開自己,他怕老公那句指責的話說完,下一句就是:我要離開你。所以,她要用自己的憤怒來阻止自己被拋棄。

簡單說,不願意接受指責的背後是,一個渴望他人對自己滿意,害怕被拋棄的孩子。在他們心中,好像只有別人對我滿意了,我才能被愛。這一切,是他們從原生家庭學到的,也是很多人都熟悉的被「愛」的方式。

小時候,當考試得了高分,父母會笑得很開心,會買禮物或零食給我們;但當成績很糟糕的時候,可能是白眼、或者怒吼,甚至打罵。這樣的孩子,他們感覺父母每一刻都在指責自己,只有當自己表現好時,父母才會關心他們。這時候,他們就在心裡認定了愛是有條件的。只有我讓別人滿意,才能得到愛。

相反,有些父母雖然很在意孩子的成績,但在平時也會表達出對孩子的關心,不會每時每刻都拿成績說事。這樣,孩子會意識到父母是很在意成績,但即便我成績不好,父母依然是愛我的。不得不說,能感覺到「無條件」被愛的孩子是如此的幸福。

從小缺失的安全感,讓他們長大後更加惶恐。他們變得更加害怕被指責,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處理這種「不滿意」的能力,只能陷入憤怒或逃離的自動化反應。一旦受到指責,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中,他們就會開始自我懷疑,惴惴不安。

那要怎麼面對心中這份不安,更好地與他人、與自己相處呢。首先,不要去想自己是不是真的有問題,而去思考可以做點什麼讓自己更好受。在此基礎上,還要明確以下3點:

01.想得到他人滿意,是你自己的需求

你要意識到,想要得到他人滿意,是你自己的需求,為此負責的人是你,而不是別人。你也可以展示你的憤怒,這也是你的權利。但是,你要承擔肆意發泄情緒的風險及後果。當然,你同樣可以考慮一下要不要做更好的自己。

02.「不滿意」不等於「不喜歡」

對親近的人挑剔,是人的本能。別人喜不喜歡你,和對你滿不滿意沒關係。想一想,你對你的另一半、對你的父母、對你的朋友,是不是也有一些不滿意,那你愛他們嗎?你要相信,他們對你也一樣如此。

03.放下「我能讓所有人滿意」的自戀

如果你擁有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執念,你要學會放下這種執念。人有時候會高估自己的能力,把自己看作「神」,這就叫做「全能自戀」。顯然,我們不是神,我們要學會接受真實。

最後,我想告訴你:真正愛你的人,不會因為你的不完美離開你,而不愛你的人,你又何必在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小鵬 的精彩文章:

熱門話題:消除悲傷的「忘情水」如果存在,你要不要喝?
張柏芝三胎生子:她終於過上了想要的生活

TAG:周小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