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1首詩,1個「故事」,記住「1個人」!這4首,最經典!

1首詩,1個「故事」,記住「1個人」!這4首,最經典!

唐詩,是我國最經典的文學作品之一,與宋詞合稱為中國文化史上的兩座豐碑。唐詩,宋詞,不僅是學生修習的必選科目,也是值得每個人一生品讀的國學智慧。

清朝編撰的《全唐詩》,共收錄有49403首,詩人達2807人,然而有那麼幾個人,作品僅僅流傳下來十來篇,甚至只有一兩篇,然而他們還是任性地用一篇,就征服了讀者千百年。

接下來,作者將與大家分享幾首最具代表的唐詩,背後的故事。看看那些詩人,如何憑藉一首詩就能名揚千古,也因為一首詩,讓我們銘記至今。

唐·崔顥·《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河南開封人,唐朝著名詩人。對於他,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但是提到他的《黃鶴樓》作品,卻是有口皆碑。這首詩,曾有學者將它列為唐詩第一,文學、藝術成就非常高。

他的這首詩作,之所以有如此成就,一方面寫的好,還有一個原因是李白對他的追捧。據說,有一次李白和好友登上黃鶴樓,好友令李白作詩,偶然間李白看見牆壁上提有的崔顥這首詩,便為之擱筆,只說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悻悻離去。

唐·崔護·《題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談及崔護大家也比較陌生,但是說道他的這首詩,大家都耳熟能詳。尤其是「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最是無限傷感中的經典之作。

關於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史籍上並無記載,只有宋朝《太平廣記》記載說:有一年,崔護到長安參加進士考試落第後,在長安南郊偶遇一美麗少女,次年清明節重訪此女不遇,於是題寫此詩。這首詩極為簡單的表述,卻道出了千萬人都似曾有過的生活體驗,一詩成名,當之無愧。

唐·張繼·《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在唐詩史上,張繼的名頭也不小,但是他的詩作非常少,只有這首詩最為經典,也廣為流傳,不僅入選小學課本,據說在日本也很受歡迎,入選日本教材。

這首詩有人說是張繼的落第之作,也有人說是張繼為躲避安史之亂,逃到蘇杭一帶。在一個秋天的夜晚,張繼泊舟蘇州城外的楓橋。江南水鄉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著這位懷著旅愁的客子,使他領略到一種情味雋永的詩意美,於是寫下了這首意境清遠的小詩。

唐·黃巢·《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人,往往都是在感情最脆弱,最失意的時候才能創作出最好的作品。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很多傷感流行的歌,都是作者受到很大的感情挫折才能有感而成。

黃巢的這首十分霸氣的詩作,也是在考試落榜之後寫就而成。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記載,此詩是黃巢落第後所作。黃巢在起義之前,曾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但沒有被錄取。科場的失利以及整個社會的黑暗和吏治的腐敗,使他對李唐王朝益發不滿。

於是,考試不第後,他豪情倍增,寫下了這首《不第後賦菊》,揭竿而起,掀起起義!

每一首詩的背後,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每一個詩人的落筆,都是內心深處最真摯的表達。我們讀詩,讀的不應是表面的浮華,更應讀懂詩背後的文化和道理。

讀者們,關於這些經典的「詩作」,大家有怎樣的見解和看法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賞鑒 的精彩文章:

這個朝代,男人「戴花」如此尋常?讓女人「如何是好」!
100個常見「歇後語」,測測你能考多少分?

TAG:文史賞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