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普救寺塬下是重要的古驛道,也是名著西廂記中,故事的發生地

普救寺塬下是重要的古驛道,也是名著西廂記中,故事的發生地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西北12公里蒲州鎮西廂村附近的峨眉塬上,南眺中條山,西臨黃河,塬下是當年通往京城長安的古驛道。我國古典戲劇名著《西廂記》中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普救寺始建於何年,已無可考,據說隋代該寺已存在,名叫西水清院。唐代因寺內僧人曾救護百姓,被更名為普救寺。宋、明、清各代均有修葺,但至清末已很破舊。抗日戰爭時期又遭到日寇的破壞,到1949年時,普救寺只剩下鶯鶯塔、石獅和菩薩洞,其餘建築不復存在。1986年,國家撥專款對寺院進行全面修復。

如今普救寺規模宏偉,迴廊圍繞,殿堂錯落有致,僧舍鱗次櫛比。普救寺坐北朝南,依塬而建,逐級升高。整個建築由寺院和園林兩部分組成,主要有山門、大鐘樓、塔院迴廊、大雄寶殿、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閣、枯木堂、香積櫥,以及西軒、梨花深院、書齋院等與《西廂記》故事密切關聯的建築。《西廂記》是我國古代戲曲發展的登峰造極之作,作者是元代戲劇家王實甫。故事梗概是前朝崔相國去世,夫人鄭氏攜小女崔鶯鶯迭丈夫靈柩回鄉,暫住普救寺。

鶯鶯在寺內遇到來普救寺遊玩的書生張珙(字君瑞),兩人產生了愛情,張生也借宿寺中西廂房。叛將孫飛虎圍困普救寺,要搶鶯鶯為妻。老夫人以許婚請人退賊兵。張生請白馬將軍解圍,老夫人賴婚。最後侍女紅娘說服了老夫人,使這對「有情人終成眷屬」。情節生動感人,成為千古絕唱。普救寺山門建在2米高的台基上,面闊三間,單檐懸山式,頂覆琉璃筒瓦,檐下飾有斗拱。門上懸有一塊「普救寺」藍底金字匾額,兩側廊柱上有一副楹聯:「願普天下有情人,都成菩提眷屬」,匾額與楹聯均為趙朴初先生題寫,筆力雄健,氣度雍容。山門前為廣場和花園,四季長青。

進山門沿石階而上即是大鐘樓,樓高17米,重檐歇山頂,飛檐翹角,氣勢雄偉檐下懸有「大鐘樓」匾額,楹聯為:「高標跨穹隆,百尺危樓獨雄秀;鍾生震寰宇,萬念俱空悟世人」。在《西廂記》「白馬解圍」一折中,有張生邀老夫人登上大鐘樓觀看兩軍廝殺的情節。大鐘樓後是塔院迴廊,鶯鶯塔屹立在院中央的台基上,四周有44間迴廊環繞。《西廂記》中張生就是在這裡與鶯鶯相遇,引出了一段千古佳話。現在的塔是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重修的,是普救寺的標誌性建築。

為樓閣式磚塔,高約50米,13層,外形為四方形,塔檐呈微凹曲線形式,保留有唐塔特徵。鶯鶯塔具有奇特的回聲效應:在塔附近一定位置用兩石相擊,從塔上傳來的回聲類似蛙鳴。迴廊外側有一個擊蛙台,是擊石的最佳位置。台下不遠的山坡上有一座小亭,名蛙鳴亭,在這裡蛙鳴聲音最明顯。據有關專家研究,「蛙聲」的形成,是由於塔周圍特殊的地形地貌塔本身特殊的形體結構以及塔體採用了優良的建築材料所致。鶯鶯塔與北京天壇迴音壁、河南省三門峽市寶輪寺塔及四川省潼南縣大佛寺內的「石琴」,被譽為我國四大迴音建築。

大雄寶殿位於鶯鶯塔後,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廡殿頂。殿內正中供奉三尊大型石雕佛像,體態健美,眉目端莊,鼻樑高直,兩肩圓潤,手掌豐滿,螺形髮髻,身披袈裟。衣紋勁健流暢,刀工豪放有力。這三尊石佛是修復大殿時,從殿基1米深處發現的,據專家鑒定,為南北朝晚期的遺物。梨花深院又稱「崔居別院」、「鶯鶯院」,是崔鶯鶯一家借居普救寺時的寓所。《西廂記》中「請宴」、「賴婚」、「逾垣」、「拷紅」等折子戲,就發生在此院之中。為一北方特點的三合小院,坐北朝南。

南面設一垂花門樓,古樸玲瓏,門上懸有一塊「梨花深院」匾額,兩側有一副楹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濙淡風」,寫出了這裡的清凈幽雅。進門為一堵木製照壁,背面行書寫有鶯鶯約張生相會的詩一首:「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牆花影動,疑是玉人來。」其中「西廂」指的就是這裡,《西廂記》的名稱也是由此而來。堂屋三間,是老夫人的居室,西間是卧室,東間為佛堂。東、西廂房各三間,是鶯鶯和紅娘等人的居室。院東南隅有一院牆,牆下翠竹叢中有一塊太湖石。牆外有一株杏樹,枝繁葉茂。據說這裡就是當年張生赴鶯鶯之約,半夜跳粉牆相會之處。

藏經閣位於寺院北側,1988年重建,宋代形制,面闊五間,進深四間,二層三重檐歇山頂,通高20米,是寺內最高的木結構建築。兩層四周均設有欄杆,供遊客登臨眺覽遠近風光書齋院又名書院,位於藏經閣北,與梨花深院一牆之隔。院中有書齋、卧室,四周有圍牆,自成一院。張生開始住在塔院迴廊後偏西方向的西軒,「白馬解圍」後,從西軒搬到這裡,距梨花深院更近,張生求之不得。書齋院設有前後門,當年張生可能從前門出,經藏經閣後向西到梨花深院牆外而「逾垣」的。看完文章後,大家有什麼看法可以積極留言評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潔說娛樂 的精彩文章:

靈岩山是泰山的十二支脈之一,山上林木茂盛,峰巒奇秀景色優美
古代中國與歐洲的文化交流,是通過傳教士進行的,也包括一些商人

TAG:心潔說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