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饒毅回應方舟子質疑論文造假:已不做實驗但有監管責任

饒毅回應方舟子質疑論文造假:已不做實驗但有監管責任


饒毅回應方舟子質疑論文造假:已不做實驗但有監管責任

網易科技訊12月26日消息,近日,方舟子掀起一場「學術打假」風浪,此次「打假」針對的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方舟子質疑涉嫌造假的多篇論文還涉及密歇根大學教授管坤良實驗室。

12月24日,饒毅發表題為《饒毅、管坤良就論文圖片的分析》的文章,回應被指論文中圖片造假的問題。饒毅表示,已多年不做實驗,但對論文內容的真實性,負有監管的責任。負監管責任的圖出現的同樣實驗同樣對照兩次呈現的問題,結果真實無造假,屬製圖不注意,已與《神經科學雜誌》商定發表刪除其中一處、合併小圖(panel)的更正說明。另外,這些研究結果都已經得到很多實驗室的驗證。

饒毅回應方舟子質疑論文造假:已不做實驗但有監管責任

12月25日,方舟子發表文章《關於饒毅、管坤良實驗室聯合發表的論文數據造假的分析》,並說明「幾天前有多個人分別給我寄來一篇匿名文章,聲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實驗室發表的多篇論文數據造假。我將其轉給饒毅,希望他能做出解釋。由於饒毅不願意我透露他的說明,下面所述完全是我自己的分析,與饒毅無關。」

饒毅回應方舟子質疑論文造假:已不做實驗但有監管責任

饒毅教授在方舟子爆料前一天做出回應,那麼論文到底有沒有造假?雙方各執一詞,真相究竟是什麼?我們先梳理一下雙方發文爭執的部分重點:(以下內容來自知乎網友「海伯利安」的整理,僅供參考

這第一篇論文是指:

(1)J Neurosci. 2007 Jan 24; 27(4): 957–968.

論文名:p130CAS Is Required for Netrin Signaling and Commissural Axon Guidance

作者:Guofa Liu, Weiquan Li, Xue Gao, Xiaoling Li, Claudia Jürgensen, Hwan-Tae Park, Nah-Young Shin, Jian Yu, Ming-Liang He, Steven K. Hanks, Jane Y Wu, Kun-Liang Guan, and Yi Rao

針對這篇論文,饒先生的回應認為:論文1是饒毅實驗室為主,第一作者Guofa Liu,第二作者為管坤良實驗室的Weiquan Li,還有其他研究者。饒先生認為論文中的兩張圖,Figure 2d和2e來自同一個實驗,兩個圖一樣,是沒有問題的。

實際上,饒毅先生他們後來給期刊發了郵件對論文進行了更正,要求「合併論文1的Figure 2d和2e」,具體是保留2d,把2e的圖刪掉。

For figure panels in the paper, it is better to have the experimental part of Figure 2e (CAS Y249 phosphorylation lanes) combined into Figure 2d, with the CAS control lanes shown only in Figure 2d. Figure 2e can then be deleted. These changes in presentation affect no experimental results, interpretations or conclusions.」

至於這個郵件更正的要求,是方舟子給饒先生看了黑料之後才更正的,還是之前已經主動更正,不得而知。僅從饒先生的微信回應文章來看,沒有對更正的時間做出說明。

方舟子在文中指出:

第一篇論文為饒毅在西北大學任教授時與密歇根大學教授管坤良實驗室合作的論文,饒毅為通訊作者,Guofa Liu為第一作者。

......

Fig.2d第3列第1、第2條帶與Fig.2e第2列的兩條帶相同,只是亮度不同,但這是在不同圖片中顯示同一次實驗結果,不是造假。

Fig.2h的第1列第2條帶和第6條帶相同,第4和第5條帶相同,但是這都是不同條件的實驗結果,不是顯示同一次實驗的結果,所以是造假。

也就是說,對於Figure 2d和2e,方舟子贊同饒毅的觀點,不存在造假問題。

問題在於,饒先生的回應文章對圖片Figure 2h避而不談,而方舟子指出這張圖片的第1列,第2和6條帶相同,第4和5條帶相同,這些條帶來自不同實驗卻有相同的條帶,涉嫌造假。

饒先生的回應沒有提Figure 2h是不是造假,不過卻說了這個事:論文1、2、4的第一作者都是Guofa Liu。但他在14年前是做神經導向實驗,而不做生物化學,所以討論的圖片不會來自於他。

論文1是饒毅實驗室為主,第一作者Guofa Liu,第二作者為管坤良實驗室的Weiquan Li,還有其他研究者。

根據饒毅教授的說法,論文的第一作者Guofa Liu來自饒毅實驗室,但圖片不由他提供,意思是「即使這個圖有問題,也不是我實驗室的鍋」。

鍋甩給誰呢,管坤良實驗室的第二作者Weiquan Li。饒先生的回應文章提供了管坤良教授給饒毅教授的郵件

附3:管坤良致饒毅信

Dear Yi,

I am writing to state that we (my formal postdoctoral fellow Weiquan Li) provided the following figures for our collaboration papers, in which either Jane Wu or you are the primarily corresponding authors. We take full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ontent of these figures. The figures contributed by us are listed below (based on the confirmation provided by Dr. Weiquan Li).

PNAS 106, 2951-2956, 2009

Figure 2b, 2c, 2d, 2e.

J. Neuroscience 27, 957-968, 2007

Figure 2h, 2i; Figure 3a, 3c, 3d.

就目前饒毅先生的回應文章來看,第一篇論文可能有問題的圖片Figure 2h,來自於管坤良實驗室的Weiquan Li。而管坤良實驗室在給饒毅的郵件中,還給出了支持和引用了他們論文的其他研究,表達出的意思是「別人已經重複並驗證了我們這個論文的結果,我們的論文沒問題」。

饒先生的文章附上管坤良實驗室的郵件,對圖片Figure 2h的來源做了說明,表達的意思是「這篇論文的圖片即使涉嫌造假,也不是我的實驗室造假」。這口鍋,分給了Weiquan Li。

與實驗生物學其他絕大多數教授一樣,在完成研究生和博士後訓練而領導實驗室後,我們兩人已多年不做實驗,做實驗者提供實驗結果。但我們作為實驗室的領導和論文的作者,對論文內容的真實性,負有監管的責任。

饒毅教授的微信回應文章說了「我不負責具體做實驗,不是我造假,我只負監管責任」。本問題下也有一些回答認為饒毅教授本人沒有主觀造假,不過饒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對論文確實負有一定責任,不可能只享受署名的好處卻不負擔出事時的壞處。

知乎網友「海伯利安」認為,總的來說,僅從第一篇論文來看,饒毅教授目前的回應沒有排除Figure 2h造假的可能,而方舟子認為存在造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科技 的精彩文章:

基因編輯嬰兒是四十年前試管嬰兒爭議的重現嗎?
維珍銀河太空船2號試航成功 卻遭NASA宇航員抨擊

TAG:網易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