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漢帝國軍事分析:築城防禦(上)

漢帝國軍事分析:築城防禦(上)

築城的早期利用

前面已經提到,漢族及其祖先 是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農耕文明 則是以土地為最重要的生產資料, 這也就導致這種文明形態下的人們 對土地產生了濃厚的情結和很強的 依賴性,進而出現了較強的領土意 識。如果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 生存的必要條件。在古代,人們還 沒有條件保衛全部領土,但很早就 開始進行防護性的築城措施,以 保衛人口和財物集中的定居點。這 就導致了築城的出現,並且隨之發 展出了一整套守城的武器裝備和戰 法,對於漢家王朝的長久延續起到 了非常關鍵的作用。在新石器時代 早期和中期的遺址中,就已經發現 了壕溝類型的防護設施,用以抵抗 外族的入侵。後來,開始逐漸出現 更為完善的古城堡。隨著漢家王朝 實力的不斷增長,後來又出現了幾 乎可以保護全部領土的巨大規模的 防禦設施——長城。

漢帝國軍事分析:築城防禦(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到了春秋時期,各國的築城技 術已經非常完善。如這一時期的楚 國都城——郢城,位於今天的湖北 江陵北,其平面略呈方形,東西長 度為4 500米左右,南北長約3 500 米,總面積約16平方千米。現存的城牆有的地方仍高出地面7米,頂 部寬達12~14米。城外有護城河環 繞,用於阻擋敵方接近城牆。從考 古發掘的結果來看,郢城已發現有 5座城門和2座水門。每座城門有3 個門道,門道一側有門衛房。水門 用四排木柱構築而成,也是每門3 個水道。這樣的築城技術已經達到 了古代築城的較高水平,便于軍隊 依託城池實施防禦作戰。春秋時期 急於稱霸的吳王夫差,先是修築了 邗溝,接著又修築了邗城,以用作 屯軍。邗城位於江蘇揚州西北2.5 千米處的蜀崗之上,其平面也略成 方形,因主要用於屯軍之用沒有 居民,因此面積僅有約2.6平方千 米。其東、西、北三面使用板築夯 土城牆,另一面則利用蜀崗的斷 崖,以構成四面防禦。其城牆厚 約20~40米,有的地方現存殘高即 達7米。斷崖高7~10米,坡度約為 50度。城牆四面均有護城河掩護, 西、北、南三面壕寬達100米,都 與邗溝溝通。比較特殊的是東面城 牆外的護城河,其寬度僅為20~40 米,大大小於其它三面的壕寬。但該護城河外面就是與之平行的邗 溝,也就是說這一面城牆實際上有 2道水障,外面的邗溝也能起到護 城河的作用。邗城東、北、西三面 均有城門一座,而且城門外都有瓮 城遺址(瓮城也叫月城,是在城門 外增修的小城,一般於小城側方開 小門,可以大大提高城門的防禦能 力,因為攻方攻入瓮城後就如同進 入瓮里一樣遭到四面攻擊),這就 大大提高了城門的防禦能力。北面 和東面還修築了水門各一座,外面 的船隻可以從邗溝進入城內,大大 便利了使用水上運輸進行的補給行 動。這樣的一個作為屯兵、儲糧的 前進戰略基地的純軍事性質的城 池,其防禦能力也是非常強的。

漢帝國軍事分析:築城防禦(上)

到了隋唐時代,漢家王朝的築 城技術又有了很大的進步。兩朝的 國都均設在長安城,因此該城建築 宏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榮 的都市之一。長安城建築在龍首原 及其6條余脈上,枕渭水而面向終 南山,總面積達到83平方千米。長 安城由城壕、外廓城、皇城和宮城 四部分組成,僅此就可以看出當時 設計人員已經考慮了在京都防禦作 戰中的構成多層縱深防禦的能力。 城壕位於外城城牆外約3米處,其 寬度為9米,深度4米。這樣的距離 使得城壕可以受到城牆上弓弩的有 力掩護,加大了進攻一方克服水障 的困難。長安城的外城平面為長方 形,東西長度為4 721米,南北則 長8 651.7米,其周長達到約36.7 千米。外城城牆採用夯土方式築 成,城牆基寬一般在9~12米,高 度約為5米多。據史書記載,外城 城牆上至少有10座以上的城門。考 古勘探已探明10座,其中明德門最 大,有5個門道,其餘各門則多為 3個門道。皇城和宮城則位於外城 內北部正中位置。皇城是中央衙 署及其附屬機構所在地,而宮城 則是皇帝的居所,即我們平常所說 的皇宮。皇城位於宮城以南,南北 長1 843.6米,東西寬2 820.3米, 東、西、南三面均有夯築城牆,其 基寬14~18米,高在10米以上。據 記載皇城有7座城門,南面有3座, 東西各2座。值得注意的是,皇城 北面也就是朝向宮城的一面是沒有 城牆的,只是以一條寬220米的橫 街將其與宮城隔開。這似乎意味著 中央衙署的所在地針對宮城是沒有 防禦能力的,駐守宮城的禁軍可以 隨時毫無阻礙地進入皇城以控制中 央衙署,而從中央衙署要想進入宮 城則需要攻下一座高大的城牆,這 無形中增加了皇帝對政府機構的控 制力。同時,皇城也是宮城的一道 屏障,加大了宮城的防禦縱深。宮 城位於皇城正北,整體呈長方形, 南北長1 492.1米,東西長度與皇 城相同。宮城即隋朝時所建的大興 宮,唐立國後改稱太極宮,其宮牆 與皇城相同,但只有3個城門,明 顯提高了宮城的防禦能力。唐高宗 時期,依靠盛唐的雄厚國力,朝廷 又在宮城東北外城外面修建了大明 宮。大明宮也是我國古代最大的皇 家宮殿群,其平面接近梯形,南面 與外城共用一道城牆,長度為1 674 米,北牆長1 135米,西城牆長2 256 米,東城牆斜度較大且中間有一個轉 折,因此長度比西牆長數百米,其城 牆全長為7 626米。城牆也是用夯 土築成,但在城門附近和城牆轉角 處內外均用一層青磚被覆,提高了 城牆的堅固程度。此外,城牆的四 角厚度也加大2米多,轉角及城門 外也用青磚被覆。唐代後期,隨著 國力下降和安全形勢的惡化,朝廷 為了提高突出於外城的大明宮的防禦能力,又在大 明宮北部城牆外 側修築了重城。 同樣的重城還出 現在唐玄宗李隆 基時期,其將原 來居住的潘邸擴 建為興慶宮,然 後修築了一條溝 通興慶宮和大明 宮的重城。這段重城既可以讓皇 帝秘密出行,當然也可以用於機動守城部隊,對於 守城戰鬥也是有利的。

漢帝國軍事分析:築城防禦(上)

外城與皇城之間是長安城內 的居民區,其設計也考慮到了軍事 防禦的需要。根據考古勘測的結 果,長安城內共有東西方向街道10 條,南北街道11條。主幹大街寬 達100~150米,一般街道寬39~68 米,順城街最窄,僅為20~25米。 這些街道將長安城分割為108坊, 按面積分為大、中、小三種。各坊 都有夯築的坊牆,基寬2.5~3米。 大坊有4個坊門,小坊有2個坊門, 都有專門的防衛人員負責按時開 閉。這一特點在有利於對城內居民 進行控制的同時,也可以起到很好 的防禦作用。寬大的街道有利於迅 速調動部隊增援各處被攻擊的地 點,特別是有利於騎兵的快速機 動,而較狹窄的順城街則不利於攻 破城牆的一方沿著城牆發展戰果。 各坊在城牆被突破後,可以各自依 托坊牆進行節節抵抗,遲滯敵方的 攻擊,為縱深的預備隊發動反擊爭 取時間。可以想見,攻方攻入城內 後就會被獨立堅持抵抗的各坊將戰 斗隊形分割開來,難以組織快速突 進以迅速佔領至關重要的皇城和宮 城。而最北面的宮城因為有渭水的 掩護,受到的威脅終歸是較小的。 與隋唐以前相比,此時的築城水平 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現在出現了 重城,而且宮城集中建築提高了抗 擊力,通過大小各坊填補宮城與外城之間的空間,使攻方難以在這裡 集結兵力;開始構築羊馬城,即在 城牆外護城河內修築一道土牆,戰 時可將堅壁清野轉移來的牛馬等牲 畜安置在裡面,因此被稱為羊馬城 或羊馬垣,當然也可以派部隊加以 防守;開始在城牆外建築弩台,以 提高大型弩的射程並可支援城牆和 鄰近弩台戰鬥;為了對抗敵方大型 弩的破壞,原來的夯土城牆開始用 被覆青磚的方式予以加固,出現了 磚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綜合國力的較量:發展中國家
綜合國力的較量:美國科技發展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