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金句、神梗、草根IP背後的商道

金句、神梗、草根IP背後的商道

「來了,老弟。」

「好嗨喲,感覺人生已經到達了巔峰。」

如果你完全不明白這兩句話意味著什麼,恭喜你,你可以擁有一個平靜祥和的人生了。而前一陣兒懂懂筆記周圍有不少朋友反映,已經被這兩句充滿魔性的網路神梗洗了腦。更有朋友這一段時間連群里好友轉發的短視頻都不敢打開,唯恐裡面突然冒出大嬸那充滿喜感的面龐:「來了,老弟」(作抓狂狀)。

或許,大家對於很多網路熱詞(梗)並不陌生,無論是錦鯉、skr,還是好嗨呀和來了老弟……有些來自於民間達人的腦洞,有些則是網路營銷戰役的產物。不過,今年與往年更為不同的是,文章開頭這兩個刷屏的神梗,除了捧紅了燒烤大姐和貴州小伙本身之外,更帶火了一眾改編創作的流量明星。

「養網紅,還不如造一、兩句網路金句,那流量可實在多了。」說起霸屏的各版本「好嗨喲」、「老弟來了」,從事網紅經紀的張孟海感慨萬千。他所在的網紅經濟公司規模不大,扔到圈子裡宛如滄海一粟,但是張孟海自稱是圈裡最能琢磨的人。

「那些『嘟嘟姐』、『眉毛哥』一類的網紅臉其實不會有太長生命力,真正有流量的還是流行語。「這兩年來他的最大感悟,就是在圈內無論是經紀公司還是營銷機構,只要能挖掘出一、兩句霸屏的網路流行語或者神梗,就能坐擁大半年的流量。

他的頭腦的確很靈活,從去年初開始,他就帶著一多半團隊力量從培養流量明星,轉移到了網路金句、神梗的挖掘上面。

雖然沒有創造出「好嗨喲」這樣的經典,但張孟海卻分享了這個網路江湖中不少耐人尋味的商道。如今在網路營銷市場,沒有無緣無故的流行和火爆,很多現象級的「好嗨喲」背後,都有成體系的策劃與經紀團隊在運作。那麼,我們耳熟能詳的那些網路金句、神梗到底是如何煉成的?它們背後又蘊藏著哪些商業價值?


捧網紅不如造金句

「如今的網紅很難養熟,一旦火了又會被挖角或是跳槽。」

提起過去兩年團隊培養過的部分流量明星,張孟海無奈地搖了搖頭。他告訴懂懂筆記,以前在泛娛樂行業,網紅的名氣就代表著流量,而流量則是各家機構的生存之本。

有的經紀公司選擇從0到1培養網紅,有的機構則選擇重金挖角,籠絡成熟的流量明星。部分脫胎於草根的民間網紅,甚至常常將「人往高處走」掛在嘴邊,一旦火了很難繼續在機構待到上半年以上。

「你知道那個眉毛哥小吳嗎?他原本是做房屋中介的,但是那個表情包火了以後,我知道的就有四十多家廣告、娛樂、影視機構跑過去要簽他,給的價格都不低。」張孟海滿臉苦笑,坦言這就是狼多肉少的網紅經濟現狀,如果這小伙兒是網紅機構培養的,現在早跳槽了。

「我們過去的人員流失率就挺高的,人紅了就想跳槽,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張孟海2017年上半年就決定不再培養流量明星,轉而挖掘網路金句,或是依託爆火的網路神梗進行再包裝。

在張孟海看來,培養一名網紅需要團隊投入大多精力和成本。而且網紅本身的特性、氣質、才藝、影響力很容易被新的流行替代,生命力太短。而流行金句(神梗)卻不同,它可以通過改編和再創作,復刻成功更多的衍生品,生命力會更長久。他透露,很多經濟公司和營銷團隊都有專人每天泡在短視頻平台上,對於一些出位、個色的內容(播主)進行挖掘,一旦有值得出手的,就會進行簽約和推廣。

「最近這個『好嗨喲』,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因為嗅覺敏銳,張孟海剛看到這個貴州小夥子的短視頻出現在網上,就在第一時間就讓技術團隊創作了幾條「復刻版」短視頻作品。但他沒有想到,太多個人、機構盯上了這個熱點。

各類版本的『好嗨喲』幾乎是在兩周時間就充斥了各個短視頻平台。其中,鋼琴改編版「好嗨喲」,綜合播放量達到了187.1萬;尬舞版 「好嗨喲」 視頻的播放量也超過了50萬。

而在B站上,結合「來了老弟」笑梗的上課罰站版惡搞視頻,播放量高達183萬;即便是將原版與眾多改編創作簡單剪輯在一起的合輯視頻,播放量也達到了37.1萬。

「這就是流量神梗的魅力,而翻版創作的作品也能跟著火起來。」張孟海表示,如果自己的團隊能夠挖掘或者創造出這樣全網流行、刷屏洗腦的神梗,再通過改編、翻版進行裂變,就能夠捧紅更多旗下籤約的網紅新星。

不過,他感覺自家培養的網紅火了,團隊只能想盡一切辦法去極力挽留。而要是挖掘出一個神梗,團隊卻能利用這個梗衍生出更多的作品,甚至超越原始版本,將更多流行屬性附加在動畫、短視頻、周邊產品上。

「其實『好嗨喲『火了以後,很多網友並不在意最初的版本是什麼,而是會被很多精彩的衍生作品吸引。」這些被稱作「萬惡之源」的神梗,所帶來的流量動輒百萬,甚至千萬(點擊和播放),還可以通過不斷地創新、改編加以復刻——洗腦洗進千萬家。 張孟海透露,現在越來越多的營銷團隊和機構都在想盡辦法,試圖挖掘和創造出能夠洗腦全網的流行神梗。


金句靠推,影響力靠堆

「不行,『錦鯉』、『確認過眼神』這些詞都快被用爛了,我們的創意要在2019年一下子就跳出來。」

晚上十點半,深圳大沖的一座寫字樓依舊燈火通明。在位於十層的一家策劃機構內,創意總監米佳正在和同事開會,討論新的網路流行金句創意。她告訴懂懂筆記,類似的研討會有時一開就是通宵。

作為一家年輕的創企,這家營銷機構的多數成員都是90後,很善於腦洞大開。團隊中有幾位新聞、劇作和導演藝術專業畢業的年輕人,專門負責在新聞媒體、直播及短視頻平台上挖掘熱點。不過,今天的探討似乎很艱難,大家仍然難以敲定值得投入成本與精力,在未來幾個月大力推動的候選網路流行語。

「任何中小規模的營銷機構,只要能夠創造出一句網路流行金句(梗),很快就能在行業內出人頭地。」米佳一臉無奈的表示,挖掘和創造出金句代表著生意和客戶,更能吸引下一輪投資機構的青睞。

尤其在這個資本更趨理性的寒冬,每一次融資都顯得舉足輕重。因此,挖掘出一兩句能夠在近期登上網路流行語排行榜的金句,就成了公司全員的目標。

「流行語不一定是笑梗,但一定要非常洗腦,非常特別。」為了摸清金句流行的規律,米佳研究了過去三年來所有年度網路流行語及其背後的事件成因。她發現,近一年來將一句平實無奇的詞語塑造成網路熱詞的,往往都是些平淡無奇的普通人。在她的理解中,這些流量熱點的創造者並不需要具備「網紅」特點,有的甚至是擅長搞怪、獨具特色的「網丑」就行。

「很少見到哪個網紅美女或者明星說了一句話,就成了刷屏的流行語。」米佳表示,在敲定了具有潛力的候選金句之後,還要在經紀公司、相關機構,甚至網路平台上去尋找足夠個色的潛力網紅,加以演繹和包裝。

米佳分析,最近火遍全網的 「來了,老弟」,視頻拍攝者和燒烤大姐的原始作品雖然普通,但網上大量流傳的翻版作品,卻有太多機構運作的影子。

「很多都是機構營銷的手法,還有大量推手在支撐熱點事件的裂變。」因此,想讓流行語紅遍大江南北,「水軍」力量不容小覷。刷量、轉發所需的成本投入,成了相關機構打造熱點的最大支出。

米佳表示,在過去近一年的時間裡,她所在機構共策划出超過百條候選網路金句,投入市場運作經費超過了百萬。

然而,與更具規模的策劃機構相比,無論是創作能力還是投入資金,她們都是小巫見大巫,「想挖掘和創造網路流行熱點,真的是件比培養流量網紅還燒錢的事兒。」她苦笑著表示。

那麼,在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成本之後,到底有多少所謂金句、笑梗最終能夠流行火爆起來,又會有誰為此買單呢?


流行聽天命 借勢最重要

「有時候挖掘出十個熱詞,個個都黃了,這才折磨人。」

熱衷於炒作網路熱點話題的侯小於,曾在某4A廣告公司任文案。2017年創業後,他一直主抓網路流行語(IP)的打造,投入過不少成本與精力。侯小於一直堅信,策劃網路金句或熱門IP雖然很難,但只要抓住一個就能產出難以想像的經濟效益。

只不過,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他的團隊卻沒能造出真正現象級的網路金句。有些火了一陣兒,但很快就煙消雲散。

「就算我請不來馮唐那樣的大腕兒,創造出一個中年油膩的熱詞,但是我們也是三個臭皮匠、總能賽過諸葛亮吧。」讓侯小於感到困惑的,是打造出來的一些流行語難以觸及用戶、網友的敏感神經,詞句內涵難以被二次傳播。

他的團隊在半年前策划了一個熱詞——「哎呀,我去」,在他看來,這簡單的四個字,通過「網丑」演繹出的洗腦效果,應該不亞於如今的「來了,老弟」。

「但投入了幾十萬元對相關短視頻和網文進行點擊、評論和刷量,就愣是沒火起來。」侯小於告訴懂懂筆記,隨著各類笑梗充斥網路,用戶和網友們的笑點似乎也越來越高,而且神經敏感點也越來越難以捉摸。

侯小於發現,耗費團隊大量精力、成本挖掘打造出的金句和笑梗,往往難以流行開來。但一些草根達人隨性的吐槽和演繹,卻能在不經意間觸及網友的笑點,成為年度流行熱點,這說明草根力量在崛起。「我先不久參加了一個研討會,會上有一家垂直電商平台,說要扶植上萬個草根IP,你說市場競爭有多激烈。」

「錦鯉這種極端個案就不說了,類似佛系、C位、好嗨呀能火起來,真的都是天上掉餡餅嗎?」除了繼續創作新的網路流行語之外,侯小於幾乎每天都泡在直播、短視頻平台上,試圖挖掘新的目標。

只要有網紅、達人所說的話(發布的視頻),足夠奇葩和特色,團隊都會想盡一切辦法聯繫上對方,提出聯合打造潛力金句或IP,幫助其火爆流行的合作要求。

「但是很多流量達人背後都有推手,能合作的普通個體也極少。」他認為,如今網路上任何熱門事件、流行神梗,背後幾乎都暗藏著內容推手。

侯小於分析,表面上看,一些經紀公司和策劃機構都在培養和發掘網紅。但私底下,不少公司都在向打造熱點事件、熱門流行語的方向轉型,以避免被流量明星「綁架」。因此,那一句句流行語,一段段熱門視頻,很多都是機構營銷策劃後的產物。

即便是草根行為,在具備了引流潛力之後,該用戶(IP)也會迅速被收編、商業化,成為相關機構的變現「工具」。「不過這樣的例子現在少之又少了,任何流行段子、笑梗和IP,都是機構精心策劃的結果。」侯小於表示。

一句「來了,老弟」,逗得無數網友們人仰馬翻,一聲「好嗨喲」讓不少用戶被瘋狂洗腦。

在這些魔性十足的網路流行現象背後,到底隱藏著多少營銷行為,以及商業運作的力量,我們很難一一作出分析。但是,當大眾為這些「熱點」拚命打Call的同時,噴涌的流量也為創作者、內容機構、分發平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與影響力。

可以說,熱點難求,但「造」出一個足矣。

——————————————————————————————————

微信關注公眾號「懂懂筆記」每天第一時間為您奉上最新最熱的科技圈資訊~

多年財經媒體經歷,業內資深分析人士,圈中好友眾多,信息豐富,觀點獨到。

發布各大自媒體平台,覆蓋百萬讀者。

《小米生態鏈戰地筆記》、《微信思維》、《微信力量》三本暢銷書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懂懂筆記 的精彩文章:

華為MateBook 13筆記本重新定義年輕人的輕薄本
手機市場競爭方法論:你做了很多 但是有人比你做了更多

TAG:懂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