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印自衛反擊戰,建國以後我軍參過的幾場戰爭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場

中印自衛反擊戰,建國以後我軍參過的幾場戰爭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場

中印自衛反擊戰,建國以後我軍參過的幾場戰爭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場

爆發在1962年的那場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恐怕是建國以後我軍參過的幾場戰爭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場。這不但因為戰爭的規模有限,恐怕也和戰爭所處的位置過於偏遠有關。不過鮮為人知的是,雖然這場戰爭相對來說鮮為人知,但是卻是建國以後爆發的幾場戰爭中我軍武器唯一領先對手的一次。儘管我們一直說決定戰爭勝負的不是武器,但是毫無疑問,手中武器領先對手並不是一件壞事,它可以讓我們更加容易,代價更小的取得勝利。

中印自衛反擊戰,建國以後我軍參過的幾場戰爭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場

54式122毫米榴彈炮

在那場戰爭中,受到戰場環境限制,我軍使用傳統意義上的重武器數量並不多,品種也很少,最重的就是M-1930/54式122毫米榴彈炮,其餘像更大口徑的130/152毫米重炮都沒有投入使用,至於說坦克部隊就更不用想了。即便是M-1930/54式122毫米榴彈炮也只是在戰役的開始階段擔負了火力支援任務,此後隨著我軍的攻勢順利展開,很快就因為跟不上進攻節奏而留在了後方。實際上,當時我軍投入的基本上就是一支加強有迫擊炮和無坐力炮的輕型步兵部隊。

中印自衛反擊戰,建國以後我軍參過的幾場戰爭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場

56式半自動步槍

由於是輕型步兵部隊,那麼,手裡最重要的無疑就是步槍,機槍這種輕武器了。當時,參加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我軍部隊都剛剛換裝完56式系列班用武器。如果參考當時我軍其他地區的部隊還有大量裝備53式武器的情況存在,那麼可以看出我軍對這個戰略方向是相當重視的。而正是由於我軍擁有了56式衝鋒槍,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輕機槍這些自動武器,完全超越了當時印度軍隊手裡那些還停留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水平的老式武器。

中印自衛反擊戰,建國以後我軍參過的幾場戰爭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場

53式重機槍

除了56式系列班用武器,參戰我軍步兵手裡還有54式手槍、58式連用機槍和53式重機槍,這些槍支都是戰鬥中必不可少的。當然啦,這裡說的槍械都是步兵的基本武器。實際上,由於戰場環境的特殊性,我軍在步兵部隊里還加強了大量的其他兵器,比如說60/82毫米迫擊炮就是下放到了營、連一級,52式57毫米和56式75毫米無坐力炮也加強到主攻連,每連2-4門。有了這些加強兵器,原本就在質量上就佔據優勢的我軍,在火力上也完全壓倒了印度軍隊。

中印自衛反擊戰,建國以後我軍參過的幾場戰爭中存在感最低的一場

58式火焰噴射器

不過在所有的武器當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應當是56式40火箭筒和58式火焰噴射器。尤其是58式火焰噴射器,雖然在嚴寒情況下經常出現冷噴情況,但是在對付印度軍隊的土木工事時,依靠火焰和濃煙依然發揮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相比之下,雖然56式40火箭筒的表現也很好,但是由於射擊精度容易受到風向影響,所以戰場效能要稍稍低於58式火焰噴射器。除此以外,當時我軍的攻堅武器還有傳統的木柄手榴彈和爆破筒,但是由於我軍的火力支援武器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他們已經不像以前那麼重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