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瑞信:未來10年,中國機構投資者將強勢崛起

瑞信:未來10年,中國機構投資者將強勢崛起

來源:金融界網站

A股市場中有一個公認的觀念,機構投資者在市場中的地位與市場成熟程度成正比。但這麼多年來,似乎並沒有人能講清楚這樣的變化到底會如何發生,以及何時會發生。

瑞信在其《轉型中的亞洲》專題報告中指出,隨著中產階級的增加,疊加老齡化等社會因素,亞洲新興市場機構投資者資產規模將會出現穩定快速的增長。毫無疑問,中國將會是增長速度最快的地區。

瑞信預計,到2030年亞洲股市、企業債券和主權債券將分別佔到全球市場的29%、29%和20%,較2018年均提升約10%。

(亞洲證券市場(不包括日本)總量佔全球比重持續上升,來源:路透、瑞信、世界交易所聯盟、BIS)

亞洲市場「持續穩健增長」

以目前美元價格來推算,未來12年里亞洲證券市場(不包含日本)市值將會增加65萬億美元,區域企業債券和主權債務市值將分別增加33萬億和10萬億美元。

瑞信指出,在未來10-15年里,新興市場龐大的人口基數將會更加積極地認可投資文化。他們背後數量龐大的儲蓄存款將會從收益率較低的利率市場流入股債市場。同時,地區的老齡化和生育率走低將會弱化代際支付轉移的有效性,迫使更多人為養老進行投資儲備。另外不斷龐大的中產階級手頭也有富餘的資本可以購入金融資產。

瑞信同時指出,由於各個國家基礎存在較大的差異,這一塊紅利的大頭依然是中國(證券市場市值佔全球由11.1%上升至18.9%)、印度(從2.8%上升至3.1%)和印度尼西亞(0.7%上升至1.5%)分享。其他類似於韓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基本沒有變化。

企業債券領域也會出現類似的情況,中國企業債市場佔全球的比重將會從13.3%上升至21.7%;印度則會從目前的0.1%上升至1.3%。

與中國證券市場穩定增長相匹配的是,2018年九月MSCI宣布將擇機在2019年調整中國A股在全球基準指數中的權重,從目前的5%大幅提升至20%以容納更多的中市值股票。

機構投資者「逆襲」之路

瑞信預計,隨著更多的養老年金和保險資金管理需求不斷成長,在本地市場上尋找合適且數量充足的投資資產就成了當務之急。所以證券和固收工具的供給增量和投資者機構化都會在這樣的背景下同步產生。

這樣的情景和美國1970至1980年代中期非常相近,在那段時間裡誕生了可減免遞延所得稅的401K養老年金計劃。短短17年里,機構投資者(共同基金、養老年金和保險基金)持有的股票和企業債數量迅速翻倍,從最初的28%上升至56%。

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新興的亞洲養老年金市場資產管理規模從2009年的1.2萬億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1.9萬億美元,7年內年化複合增長率達到15%,高於地區GDP的增速。從國家來看,韓國的養老年金管理規模最大,到2016年末達到8500億美元,中國雖然只有5150億美元,但保有地區內最快的增長速度。

(2009和2016年亞洲部分國家主權和私人養老基金資產占國家GDP的比重,來源:經合組織,瑞信)

發展更為迅速的是亞洲新興市場的共同基金規模,到2018年一季度已經達到了2.8萬億美元,三年內已經翻倍。

(亞洲新興市場共同基金資產占國家GDP比重,來源:牛津經濟學會,美國投資公司協會,瑞信)

瑞信對於亞洲新興市場機構投資者管理資產規模保持高速增長非常樂觀,指出光是中國到2030年機構投資者管理資產的總規模就將達到13.8萬億美元(2014年總規模僅為1.4萬億美元)。2018年10月麥肯錫也作出了相近的預測,提出未來五年內中國機構投資者管理的基金規模就將增長6萬億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界 的精彩文章:

12月19日三大證券報精華摘要
2500構築黃金坑,新一輪行情爆發在即!

TAG:金融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