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這一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究竟經歷了什麼,這本身就比一部電影還要好看,「爆款春節檔」「大規模退票」「現實主義題材走紅」「取消票補」「影視寒冬」……回顧這一年的關鍵詞,2018年電影市場的全貌清晰的呈現在面前——

黃金春節檔,催生600億小目標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查看今年全年電影票房排行榜就可以發現排名前十的影片中三部華語影片來自春節檔,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紅海行動》和《唐人街探案2》聯手獻上了70億票房,加上第六名《捉妖記2》的22億,《西遊記之女兒國》的7億,甚至連「熊出沒」系列大電影都有6億票房。春節檔的電影票房累積超過百億有餘,難怪在當時七天收入56億票房的時候,無論是票房專家還是業界大咖,甚至專業媒體,都信心十足的喊出「全年600億」的目標。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雖說票房只是個數字,但今年的春節檔確實給了大家一個華語電影全面繁榮的假象,數據表現自不用說,影片類型上,軍事題材、懸疑推理、喜劇魔幻、經典改編、動畫IP全面發力,讓各中需求的觀眾都得到滿足,而《紅海行動》「主旋律」加戰爭片的模式,較之前的《智取威虎山》《戰狼2》等又有了質的飛躍,本以「黑馬」姿態出現的「唐探」系列,也摸索出華語推理的新路。這個黃金春節檔的一切,似乎都寫著「欣欣向榮,未來可期」,但……

「大規模退票」,陰影籠罩五一檔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本是開局大好,幾部靠口碑獲得高票房的影片紛紛通過「密鑰延期」等方式,將高票房好成績,平穩過渡到了春季檔,在往年一片慘淡的三四月份票房中,仍維持著熱度。只要五一上映的幾部影片稍稍「給力」,連接起暑期檔,完美的2018年電影市場就可以提早完成目標。

然而這時,「《後來的我們》大規模退票」事件,卻超越了所有影片的熱度,將影片宣發環節的「潛規則」暴露出來,「監守自盜」「票房造假」等話題的熱度立刻超過影片本身,為電影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這一次,國家電影局依據國家電影專資數據平台的數據,對退票信息進行了分析,迅速認定了該影片退票情況「確有異常」,之後對影片出品方、發行方等相關人員進行了約談。這一違反市場競爭秩序的退票事件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將電影宣發方面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暴露在公眾視野中,如今網路購票佔比已經高達80%以上,購票平台出現的問題,對電影市場數據真實性的打擊非常巨大。

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帶熱暑期檔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五一檔期的「滑鐵盧」並沒有讓從業人士對今年的票房灰心,畢竟取消了長假的五一沒能為電影市場做出更多貢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年電影票房的重頭戲,還是賀歲和暑期。其中暑期又因為延續時間長和影片數量多而成為最受期待的檔期。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果然一部《我不是葯神》橫空出世,在後期由於種種原因造成宣傳乏力的情況下,靠著口口相傳,拿到了30億票房,這無疑是中低成本的現實主義題材的一場大勝。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2018年暑期檔票房近174億元,同比增長約6.7%,國內觀影人次為5億,又創造了「史上最強暑期檔」的成績。但是在放映場次同比大幅增長18.1%的情況下,觀影人次卻只同比增長了4.6%,這個數據相較於「垂直拓展,市場下沉」時期,讓很多業界人士看出了隱憂,沒有新的觀眾湧入,票房的繁榮還能持續多久?

史上最冷國慶檔,電影市場「下沉」停滯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果然,銜接暑期檔的國慶檔就用數據說話,擺在每個人面前一份「冷冷清清凄凄慘慘切切」的成績單。國慶假期七天報收票房19.1億,相比2017年國慶檔26.35億的成績下跌27.5%。 今年國慶檔票房「領頭羊」《無雙》目前僅排名全年票房總榜單第13位,而2017年的國慶檔票房冠軍《羞羞的鐵拳》是2017年總榜第3名。而在9月30日新片扎堆開畫時,《無雙》的成績僅排在第三位,《李茶的姑媽》和《影》位列單日票房冠亞軍。但「口碑」改變了國慶檔的戰局,本被寄予厚望的開心麻花系列電影《李茶的姑媽》止不住下滑趨勢,三天之後就穩定了第三名的成績。中國觀眾的觀影選擇越來越成熟,口碑太差的電影已難以「騙」到票房。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還有一組數據值得關註:國慶檔24歲以下觀眾比例顯著下滑,相比於全年國慶檔下降接近5個百分點,是近三年來的最低值。24歲以下人群中,只有62%的觀眾願意走進電影院,呈現下降趨勢,相應的玩遊戲、看直播、KTV、短視頻等其他娛樂方式意願增加。在國慶檔21.7億元的票房構成中,三四線城市佔比40%,低於2017年同期的佔比42.9%,其中三線城市下滑最明顯,佔比從2017年的20%快速下滑到2018年的17.4%,說明票房下沉開始出現停滯現象。

「影視寒冬」,電影消費回歸理性

年終盤點|2018年電影市場600億羅曼蒂克消亡史

國慶檔之後,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影視行業進入了所謂「寒冬」,受市場變化影響,影視行業正在遭遇危機,不少影視公司大規模欠薪,面臨倒閉壓力,平日業務紅火的影視城,也變得冷清,中小影視公司在運營上出現麻煩,一些上市公司資金也開始緊張。不過,這樣的現狀也帶來了轉機,加速影視行業的優勝劣汰、重新洗牌,讓電影產業回到健康持續運轉的正確軌道。

2018年國產片的「頭部效應」讓人看到希望,但與此對應的是大量國產片幾千萬甚至幾百萬票房的集體敗北。電影市場「下沉」受阻,也將電影的主流觀眾分布重新洗牌。經歷陣痛,回歸理性的電影消費市場,認清口碑、質量的重要性,唯有優質的高票房電影成為中流砥柱,國產片才能真正在市場上站穩腳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