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小火箭盤點2018年人類軍事與商業航天20個大事件之二

小火箭盤點2018年人類軍事與商業航天20個大事件之二

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強博士

本系列共4篇,本文是第2篇。

相關閱讀:《小火箭盤點2018年人類軍事與商業航天20個大事件之一》

3. 嫦娥四號

公元2018年5月20日,人類首顆運行於地月拉格朗日L2點的通信衛星鵲橋號順利升空。這個425公斤重的小傢伙卻有著直徑達4.2米的碩大天線。

(這是人類深空探測器史上,被探測器所攜帶進入太空的最大口徑的通信天線。)

隨後,鵲橋號進入近地點高度200公里,遠地點高度40萬公里的地月轉移軌道。

2018年5月25日21時46分,鵲橋號成功實施近月制動。6月14日,鵲橋號經過調姿飛行,正式進入繞L2點,距離月球6.5萬公里的軌道。

人類第一次具備了長期駐守在位的地月通信中繼能力。

在2018年12月7日,協調世界時18點23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搭乘一枚長征3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

預計在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將軟著陸在月球南極艾托肯盆地的馮·卡門火山口內。

這將是人類第一次嘗試進行月球背面的軟著陸。

南極-艾特肯盆地是月球背面一座巨大的撞擊隕石坑,直徑為2500公里,深13公里,最大落差(從坑底最深處到最高壁頂處)16.1公里。南極-艾特肯盆地是太陽系中已知最大的撞擊坑,也被公認為是月球上最大、最古老和最深的撞擊盆地。在這裡軟著陸的嫦娥四號,將會碰觸到月球最為遠古的那場撼天動地的撞擊所留下的遺迹。

4. 星鏈計劃

公元2018年2月22日,協調世界時14點17分00秒,一枚獵鷹9號運載火箭B1038.2從美國范登堡空軍基地SLC-4E工位成功點火,隨後將星鏈計劃的2顆技術驗證先導星送入預定軌道。

從南極(捂臉)地區看起來,是上圖這個樣子的。此時,星鏈星座還沒能照顧到南極地區。

慢慢補全的第一步星鏈星座。

而SpaceX公司的星鏈計劃,需要11943顆衛星,其總量已經超過了史上最暢銷的噴氣式客機波音737的產量。

有關低軌星座的詳細分析,見小火箭的公號報告《小火箭聊SpaceX的星鏈天基互聯網星座》。

中國的虹雲工程和鴻雁星座這兩大低軌星座也正在建設中。

在小火箭寫本報告的時候,在2018年12月21日,協調世界時23點51分,虹雲工程的首顆衛星已經搭乘長征11號運載火箭在酒泉發射成功。

鴻雁星座的首顆衛星,預計在2018年12月29日的4點鐘在酒泉發射,預祝圓滿成功。

低軌星座,在2018年,開始進入全球全面建設的時期。

5. 組建天軍

公元2018年6月19日,美國現任總統下令,開始籌劃組建 天軍。

時任美國總統:「談到美國的國家安全問題,美國在太空中的存在感還是遠遠不夠。我們必須讓美國在太空中佔據優勢。非常重要的是,我覺得有必要命令五角大樓立即開始相關進程,讓太空部隊成為美軍的第六兵種」。

當日,美國白宮發言人莎拉·桑德斯證實:「總統要求國防部就該問題(指的是組建天軍的問題)開始工作。我們正在實施組建過程的初步階段。為此,我們將與國防部以及其他有關部門開展積極的合作。」

在3月份,小火箭是這麼說的:

有關小火箭的這份預測性報告,詳見小火箭的公號文章《小火箭 | 對美國最新的國家太空戰略的分析》。

當時,小火箭給出了做出這項預測的依據:就是《美國國家太空戰略》中的一個詞:resiliency(彈性)。

小火箭認為,美國新組建的天軍的誓言或者箴言,會是類似這樣的表達:

任何對美國在太空的核心利益構成威脅或者傷害的,都將遭到美國天軍在選定的時間,在選定的地點,對選定的領域,以選定的方式進行的有力回擊。

有關美國天軍的組織架構和戰略預判,詳見小火箭的公號報告《小火箭的預言成真:美國準備組建天軍部隊》。

人類是好戰的,哪裡有人類,哪裡就會有衝突。在這個地球上,有史以來,真正和平的日子並不多。隨著技術的發展,如果在未來爆發衝突,那麼戰火延燒到太空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所以,我們在現在就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

美國天軍的軍事行動烈度,小火箭暫定為3個級別:阻止,反擊和擊潰。

阻止,可以用軍事演習、外交等多種手段來展示己方太空作戰的能力,不戰而屈人之兵,迫使對方妥協;

反擊,就是在阻止策略無效的情況下,發動烈度有限的局部太空軍事行動,用干擾的方式實施軟殺傷或者直接擊毀對方航天器,甚至可以俘獲航天器;

擊潰,就是在反擊之後遭受抵抗或者報復的時候,無限制上調作戰烈度,不惜以全球喪失進入太空的機會為代價,贏得太空戰的勝利。

不過,美國天軍的組建過程是否會順利,在觸動美國空軍、美國國偵局等多家重磅單位的利益的時候,整個過程是否會有反覆呢?

6. 星際榮耀

公元2018年9月5日,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了雙曲線-1Z固體亞軌道火箭。

這次發射,雙曲線-1Z亞軌道火箭的最大飛行高度超過了175公里,最大飛行速度1.6公里/秒,飛行時長超過450秒。

火箭發射升空後,在預定的高度完成了整流罩分離、星箭分離等關鍵動作,完成了包括火箭組合導航、制導和控制方案驗證;地面測發控方案驗證;箭上主要單機功能驗證,以及一級發動機落點控制驗證等在內的多方面關鍵技術驗證,為後續雙曲線一號入軌運載火箭的研製、發射及未來可回收液體運載火箭的研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這是一次亞軌道發射,但是這是中國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首次在國家發射場實施並完成發射任務。體現了國家發射場向商業航天領域進行開放的信心和決心。

小火箭作為國家商業航天發射場論證項目的高級顧問,也將會一如既往地為推動相關領域的發展做出努力,和大家一起,奮力應對已經近在眼前的頻率和軌道資源的戰略級的國際競爭。

版權聲明:

本文是邢強博士原創文章,騰訊獨家內容。歡迎朋友圈轉發。

微信號: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歡迎 加入小火箭 ,進入航空航天大家庭

相關閱讀:

《小火箭盤點2018年人類軍事與商業航天20個大事件之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星空天文 的精彩文章:

土星軌道上的巨型「雪人」
美探測器飛抵高危小行星,將搞一點帶回地球研究

TAG:星空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