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當一個歐洲中世紀僱傭兵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當一個歐洲中世紀僱傭兵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僱傭兵的傳統在歐洲由來已久,從古羅馬時代到二十一世紀,這一古老職業在歐洲一直存在著。本文試圖對中世紀歐洲僱傭兵的生活與戰鬥,作一簡介。

一、徵兵合同

雖然在影視劇中,往往是主角隨便找幾個人,就湊成了一個優秀的傭兵團隊,而湊巧這些人又都各有特長。但歷史上,真實的僱傭兵徵召是一件正式且複雜的事情,絕不是隨便找些社會閑散人員就可以的。中世紀的歐洲是封建社會,國王是最大的領主,之後層層分封,從顯貴的公爵到普通的騎士,不一而足。當時沒有現在的常備軍制度,要打仗的話只能靠臨時徵召的封臣或者僱傭兵。而根據封建義務,封臣的服役地域和期限往往有限,所以對於中世紀的很多好戰的君王來說,僱傭兵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國王或者大貴族會向國內外的某些特定對象發出徵召合同,合同中一般具體規定了人數、傭金以及服役期限等。這些人一般都是有多次戰鬥經驗的低級貴族或者騎士,他們有能力召集到足夠的人手,後者一般都是他們之前的軍中袍澤。這些騎士們之後會分別與僱傭兵簽訂合同。

比如 1374年,英國的邊境伯爵根據王室命令,為遠征布列塔尼和法國做準備。他向騎士約翰·斯特羅瑟發出徵召合同。斯特羅瑟接受了這個合同,他又分別僱傭了30個重騎兵。根據合同規定,每個重騎兵需要自備武裝,並且提供一個無甲的弓箭手,合約期為一年。每個重騎兵+弓箭手的組合年薪為40英鎊。合同中對戰利品的劃分也有詳細的規定。重騎兵以及弓箭手獲得的戰利品三分之一要上交伯爵,斯特羅瑟獲得剩餘三分之二的四分之一。如果俘虜了敵方隊長/首領,要上交給伯爵,斯特羅瑟以及俘獲者可以分享一筆可觀的賞金。為了防止有人開小差,每個重騎兵都需要有擔保人,如果重騎兵違約,他們的擔保人要支付兩到四倍工資的違約金。

二、戰鬥與忠誠

雖然都是謀生的手段,但是一個泥瓦匠與一個僱傭兵面臨的可是截然不同的工作環境。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僱傭兵過的是刀口舔血的生活,他們以殺人為生——或者被殺。正因為此,僱傭兵們輕易不會與敵人進行惡戰,在這方面最著名的當屬中世紀晚期義大利的僱傭兵們了。馬基雅維利對他們極端鄙視,「戰鬥開始時沒有恐懼,在進行的過程中也沒有危險,結束的時候也沒有損失」。他認為這些僱傭兵「不會戰鬥到死」,他們打的是「不流血的戰爭」。

義大利的重騎兵們之間似乎確實有這樣一種默契,以至於當其中一方被打落馬下之後,就會坐在地上等待被俘。當然,這一傳統只限於義大利。在1495年的福爾諾沃之戰中,很多義大利重騎兵被打落馬下,於是他們就按照義大利的傳統,坐在地上等待被俘。結果法軍的步兵根本不了解這一傳統,他們三五成群,屠殺了數百名義大利重騎兵。

當然,馬基雅維利的觀點過於偏激了。比如根據他的說法,1440年的安吉里之戰中只有「一個人因為摔落馬下被踩踏致死」,但實際上根據其他資料,此戰雙方共損失至少900人。時間更晚一些的坎普摩特之戰,也有1200多人橫屍戰場。

而且,僱傭兵們最臭名昭著的莫過於他們極其不可靠的忠誠了。交戰雙方的僱傭兵首領互相串通並不是什麼稀罕事,而臨陣被敵人收買叛變更是家常便飯。比如在1364年,佛羅倫薩人就是依靠高價收買比薩的僱傭兵而反敗為勝。著名的僱傭兵首領約翰·霍克伍德更是在其僱傭兵生涯中多次轉換立場,很多時候這次的敵人就是上次的僱主——原因無他,僱傭兵只為出價更高的人賣命。所以,中世紀晚期崛起的瑞士僱傭兵,才顯得格外另類。這些以死戰不退知名,江湖人稱「瑞士瘋子」的存在,還特別有契約精神,說殺你全家就殺你全家……所以僱傭兵也是分品牌的。

三、收益與風險

僱傭兵之所以甘願冒巨大的危及生命的危險,主要是因為戰爭是極其有利可圖的一門生意,後世所謂「大炮一響,黃金萬兩」是也。在戰爭中,僱傭兵們可以劫掠敵人的財產,勒索贖金。十四世紀中晚期的義大利就深受其苦,在那裡不論城鎮還是鄉村都是不安全的。農民因為沒有任何抵抗能力,往往成為僱傭兵們的首選目標。這些可憐人被迫交出自己的糧食、牲口,很多時候整村整村的人被俘虜以索要贖金。

城鎮有城牆保護,有軍隊守衛,似乎很安全。僱傭兵們為了對付它們往往會結成大規模的部隊,人數在幾千至數萬人不等。面對這樣多的僱傭兵,即使大城市也無能為力。比如歷史名城錫耶納的衰落就是因為就在短短几年之內多次被迫繳納贖金。而當時,如果一個僱傭兵抓獲了一位顯貴,那麼就有可能獲得巨額的贖金。據估計1356年普瓦提埃之戰,英國人在戰場上搜刮的戰利品接近30萬英鎊,這相當於英王愛德華三世前一年軍費的三倍。

但是高收益往往伴隨著高風險,僱傭兵們自己時常會成為敵人的俘虜。高額的贖金往往會耗盡僱傭兵在之前戰爭中獲得的戰利品,甚至使其負債纍纍。英國騎士傑弗里·沃斯利在1360年代通過劫掠和僱傭合同而獲利頗豐,但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裡,沃斯利多次被敵人俘虜,他之前積聚的財富因高額的贖金而被一掃而空,甚至不得不向英王求助。伯納德·蒙特更慘,據說他被敵人俘虜了六次,以至於為了幫他渡過難關,英王不得不授予他新的官職。

四、僱傭兵的結局

僱傭兵們過得是刀口舔血的生活,在長期緊張的戰鬥生涯中,他們逐漸習慣了「揮金如土,殺人如麻」的生活狀態。很多僱傭兵冒著生命危險獲得戰利品之後,往往很快把它們揮霍在賭博、享樂中。很多僱傭兵對於理財一竅不通,所以他們就成了放高利貸者的目標。據估計在百年戰爭期間,至少有四萬威爾士僱傭兵為英王在法國戰場作戰,但是沒有任何跡象表明這些人為他們的家鄉帶回什麼財富。

事實上,百年戰爭後期窮困潦倒地回到英國的僱傭兵是如此之多,以至於國會不得不通過緊急法案來解決這一問題。即使如約翰·霍克伍德爵士這樣聲名顯赫的僱傭兵首領——在他的僱傭兵生涯中至少經手過兩百萬弗羅林,到最後也不得不賣掉自己的住宅還債。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超重裝輕騎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正規軍不如民兵靠譜所要搞保甲法?王安石變法真把北宋坑死了?
歐洲人販賣黑奴大家都知道,韃靼人的克里米亞白奴貿易你聽過嗎?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