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網傳美術評論家陳傳席《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一文,引起人們討論,先複製粘貼網文,再附上評論。歡迎在文末評論區留言討論。

畫法單一,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黃賓虹一生留下的山水畫等作品多不勝數,他不停地作畫,不假思考,處處以「法高」顯示。我們看他的畫,也只驚嘆於他的「法高」,那筆墨的功力、內涵、變化,令人百讀不厭,卻忘記了他的麻木不仁,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如何表現筆墨,以顯示他的「法高」。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黃賓虹的作品數以千計、萬計,但我們閉目一回憶,又想不起他有多少山水畫。石濤的山水畫數量不及黃百分之一,但我們回憶石濤畫各圖各景,應接不暇,似乎無窮無盡。

黃賓虹的山水給我們的印象就是那麼黑乎乎幾張,大體都差不多,構圖設景也都差不多,內中的房屋小人物差不多,用筆用墨也都差不多,所以給人總的印象:千篇一律。我曾專程去杭州浙江省博物館看他的遺作展,滿滿一大廳,有幾百幅,其實去掉幾十幅或一百幅也沒有關係,看幾幅就行了。但石濤的畫如果有幾百幅,少看一幅都是遺憾。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他以「法眼」看世界,處處是「法」,則大自然的新鮮感對他刺激不大,所以他的畫分不清那是哪裡的山,這是什麼心境下的產物,蓋一切為「法」所統,處處想到「法」,則激情自然被泯滅,再新奇之境景也被「法」所籠罩。

而且黃賓虹越是精心之作,越有麻木之感。據張文俊回憶,黃賓虹有一張山水畫,墨上賦了幾層墨,反覆皴點,層層積加,結果這張宣紙(上有黃畫)提在手裡像一張鐵皮,紙都被墨凝固加厚似鐵皮了,哪裡還有激情呢?太理性化了。

所以,他的畫越是精心之作,乍一看越給人不快的感覺,當然細細地看,又有味道(也叫「耐看」),這味道仍然是筆法高的作用。相反,他的小品和不經心之作反給人輕鬆和視覺上的快感。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題字太理性,多有迂腐之感

黃賓虹在畫上的題字也大多有迂腐之感,也反映他太理性和有點麻木不仁。他總是題一些太理性的話在畫上,缺乏感情和激情,更無新趣,如:


「倪迂翁師法荊關,極能槃礡,江東之家以有無為清俗」。 「宋畫刻畫,元人空虛,千變萬化,先由寫實,論者謂華新羅求脫太早,未免粗疏之消,茲擬范華原意,以川蜀山水寫之」。 「唐人濃墨,王摩詰用水墨,李營丘淡墨,元人用破墨,破墨之法至明代已失,詩家尚用之……」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老實說,我抄都抄煩了,再抄,讀者也看不下去了,理性太過分了。藝術作品要有情感,「感人心者莫先於情」。

這些題字都缺乏真實感情,是在敘述畫史。我們要欣賞你的藝術,又不要聽你說教,看黃畫很少有人注意他題字的內容,看了也記不住,也引不起人的任何情緒。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我們看齊白石題字:


「網干酒罷,洗腳上床,休管他門外有斜陽。」

白石去世前畫《歸鴉圖》上還題:


「八哥解語偏饒舌,鸚鵡能言有是非。省卻人間煩惱事,斜陽枯樹看鴉歸。」

畫鐵拐李像上題:


「……拋卻葫蘆與鐵拐,人間誰識是神仙。」 「人罵我,我也罵人。」

還有《瘙癢圖》、《發財圖》、《不倒翁》等題字,讀時令人愉快,讀後令人難忘。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我寫到齊白石的題畫詩文,不用翻書,自能記得,寫黃賓虹的題畫文,非得拿來照抄不可。黃賓虹對石濤不滿,還是從「法」著眼的。石濤山水畫每幅畫上題字皆出自心扉,來自他的情感。


「老木高風著意狂,青山和雨入微茫。畫圖喚起扁舟夢,一夜江聲撼客床。」

白石和石濤不是不重法,只是不為法而法,法是為表達自己情感服務的。

書法亦缺少新樣式與激情

黃賓虹的畫是經傅雷發現推出的。因為有傅雷評論,世人才漸漸承認他。傅雷是當時評論藝術的第一高手,他才高識廣,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較之常人深刻得多。但他只見到黃賓虹的長處,多處寫信寫評論文給予鼓勵和宣傳,但他未能指出黃的缺點。黃賓虹八十歲時,以其七十多年的筆墨功力創作出山水畫,傅雷在旁只是喝彩叫好,十幾年中未能指出其缺點之一二,這是十分可惜的。

黃賓虹只機械地重複如何用筆?

黃賓虹的書法有深度、有高度,而且深度很深,高度很高,一般人達不到。但他缺少新的樣式,當然不是完全沒有新的樣式,原因也是他過於講究「法」,過於缺乏激情。齊白石的書法功力不及黃賓虹,但有情緒,顯示出齊老頭的童心未泯和積極的人生態度,因而也頗有新意和生意,一片生機勃勃的樣子。齊白石書法功力不及黃,但總成就也應在黃之上。(齊書法精神狀態和新意在黃書之上。)

我上面說黃賓虹無激情而有感情,這感情也僅見於「法高」之中,他的感情也僅在筆墨上。

評論一


「法高」足矣,若賓翁之山水花鳥題之「白石式」打油詩,則格俗矣。賓翁之作其實變化甚多,非一般人能看透,千篇一律者乃學其皮毛者傳席先生也。(三北漁隱)

評論二


人無完人,藝無止境,陳看似列舉各種理由搪塞賓翁不足,但無一點可立足的觀點,如用筆重複等等,就能看出陳的眼光還在技術領域。如「跋語中全是山水理法」,就算是山水理法跋語那也是老先生從實踐中得來,都是很精闢論述,怎麼能說自己讀起來不順口或難解難記,就說是先生的藝術智慧不如。而且賓翁就詩作上千首,畫作中也多有題句。還有文字學、考古學、篆刻等等,難道這些你都看不懂,因此就說賓翁藝術太理法。這些所謂觀點能立足嗎?這些只能證明黃先生的藝術高度五百年難越。更能證明我們當下藝術家學養的匱乏與薄弱,因為自古以來民族藝術大師都是這樣被歷史銘記的。陳若要信口開河,強詞奪理,亂說以其無知證其不知,只能是江郎才盡、計窮力竭的表現了。真要挑毛病那也要挑到點子上。藝術界最怕理論家出問題,那會禍害一大片。看看陳自己畫作,更能看出他的審美觀念的高低。(朴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難點突破:楷書「口」字寫法
遍地的奢華與奇缺的教養,這才是墮落的根源!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