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奇老太太捐獻遺體:自願被切割成2.7萬片

傳奇老太太捐獻遺體:自願被切割成2.7萬片


圖為科羅拉多大學人類模擬項目主管維克·斯皮策博士正在檢查蘇珊被冷凍的屍體。

圖為科羅拉多大學人類模擬項目主管維克·斯皮策博士正在檢查蘇珊被冷凍的屍體。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一位名叫蘇珊·波特(Susan Potter)的美國婦女將成為《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019年1月刊人物特輯的主角。她在死前便已經十分清楚,自己的屍體會創造歷史:不僅是因為她是第一名自願把自己的屍體「數字化」的女性,還因為她提供了詳細的背景故事。

  蘇珊·波特2015年死於肺炎。死後,她的屍體被冷凍、並被迅速切成了27000片尚不及髮絲厚的薄片。她決定為醫學事業獻出自己的屍體時,原以為自己已不久於人世。沒想到她竟然又活了15年方才辭世。15年間,她生活的一點一滴都被如實記錄了下來。她在紀錄片中講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個人感受、以及種種病痛,希望今後的學生們能夠真正了解這些醫療數據背後的這位女人。在這15年間,她還提出了種種「不適宜心臟脆弱者」的要求,如要求見一見用來切分自己屍體的鋸子、存放自己屍體的冰箱、澆在屍體上的聚乙烯醇等等。


一片接受掃描前被保存在冰塊中的頭骨切片。圖為大腦、眼球和鼻子的橫截面俯視圖。將蘇珊的屍體切成27000片花了60天時間。

  一片接受掃描前被保存在冰塊中的頭骨切片。圖為大腦、眼球和鼻子的橫截面俯視圖。將蘇珊的屍體切成27000片花了60天時間。


  在這篇即將刊出的人物特輯中,作者的重點主要放在蘇珊的性格上,並探討了她願意成為一具「不朽的屍體」的原因。

  蘇珊小時候在納粹德國長大。她的父母后來搬去了紐約,把她丟給了祖父母。她告訴《美國國家地理》,自己從未原諒過他們。二戰後,她也移民到了紐約,於1956年遇見了自己的丈夫哈利·波特,並於同年結婚,後來育有兩個女兒。


  哈利退休後,他們搬去了科羅拉多州。我們不清楚蘇珊的丈夫後來發生了什麼,也不清楚她為何會與女兒們疏遠。但到了2000年、蘇珊70多歲時,她已經孑然一身了。


蘇珊的屍體在冷凍前接受了聚乙烯醇封固處理。

蘇珊的屍體在冷凍前接受了聚乙烯醇封固處理。


  雖然還算健康,但蘇珊在70多年的生命中經歷了許多病痛。她患有糖尿病,患過黑色素瘤、乳腺癌、還經歷過大大小小多次手術。2000年,她以為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一年時間。就在這一年,她讀到了一篇介紹科羅拉多大學「人類模擬項目」、以及石破天驚的「可視人計劃」(Visible Human project)的文章。該計劃由美國國立衛生院出資贊助,力圖將人體切片數字化、以供教學之用。

  蘇珊並非參與此項目的第一人。第一位被製成切片的是一位名叫約瑟夫·保羅·傑尼根(Joseph Paul Jernigan)的39歲死刑犯。由於他是非自然死亡(被處決),因此健康狀況還算良好,這在願意為醫學研究捐獻遺體的人中相當罕見。他的屍體於1993年被切成了2000片厚度為1毫米的薄片。第二名參與者是一位姓名未知的59歲女性,死於心臟病,並於次年被切成了5000片0.33毫米的薄片。


照片攝於2009年5月,兩名即將畢業的醫學生正在親吻蘇珊的雙頰。

照片攝於2009年5月,兩名即將畢業的醫學生正在親吻蘇珊的雙頰。


  而蘇珊希望成為參與此項目的第三人,也是第一位在世時自願獻出軀體、將其做成「不朽的屍體」的人。


  一開始,該團隊主管維克·斯皮策醫生(Dr Vic Spitzer)其實拒絕了蘇珊的請求,認為她的身體狀況過於複雜。他想製作的是「正常」屍體的模型,但蘇珊患有糖尿病,還患過黑色素瘤、乳腺癌。她做過兩次乳房切除術,還接受過脊椎手術、髖關節置換術,此外還患有潰瘍。團隊領導們並不確定把這麼一具多病的身體加進資料庫中會帶來什麼後果。

斯皮策正把蘇珊的屍體鋸成四塊。

斯皮策正把蘇珊的屍體鋸成四塊。


  蘇珊最終說服了斯皮策醫生,但他有一個條件:蘇珊要把自己的餘生記錄下來。蘇珊同意了,於是斯皮策醫生聯繫了《國家地理》,開始了這項原以為只會持續一年的記錄項目。但令所有人吃驚的是(也包括蘇珊本人在內),她竟然又活了15年,留下了一份格外詳細的個人記錄。


  「她會與你談論自己的身體與感受,還有令她煩惱不已的種種殘疾,這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學習過程。你學習的不是她的解剖學結構和生理知識,而是她的人性。」斯皮策在採訪中表示。

  2015年2月15日,蘇珊在臨終療養院中因肺炎辭世。醫生取回了她的遺體,將其置於零下26攝氏度的冰櫃中進行冷凍處理。他們的動作必須要快。自從與斯皮策醫生達成協議後,蘇珊就一直隨身攜帶一張卡片,上面寫著:「我若死亡……請立即聯繫維克多·斯皮策醫生……回收遺體只有四小時窗口期。」蘇珊的遺體在冰櫃中保存了兩年時間,然後才迎來最艱難的部分:切片與成像處理。首先要用一台「雙人橫鋸」把她身高1.55米的屍體切成四塊,然後再用精細切片器,把幾大塊切分成若干薄片,最後再把這些切片轉化為圖像。


她被描述為「性格稜角分明,憤世嫉俗,有時有點兇巴巴的,但也很慷慨大方、關心他人。」圖為蘇珊正坐著輪椅逛超市,輪椅上貼了一張寫著「天佑美利堅」的貼紙。她在二戰後從德國移民到了美國。

  她被描述為「性格稜角分明,憤世嫉俗,有時有點兇巴巴的,但也很慷慨大方、關心他人。」圖為蘇珊正坐著輪椅逛超市,輪椅上貼了一張寫著「天佑美利堅」的貼紙。她在二戰後從德國移民到了美國。


  根據《美國國家地理》對蘇珊的報道,她會選擇這麼做毫不為奇:她的性格一點都不像退了休的老奶奶。用報道作者凱西·紐曼(Cathy Newman)的話來說:「她的性格稜角分明,憤世嫉俗,有時有點兇巴巴的,但也很慷慨大方、關心他人。」


  在此期間,她與項目研究人員和醫學生們建立了緊密的關係,並利用這種關係深入接觸了最終負責切分其屍體的人員和設施。雖然大多數類似項目都採用匿名制,但蘇珊很驕傲能以這種方式參與其中,還會參加會議、舉辦講座。她很喜歡與日後可能研究她屍體的學生見面,「教育他們要有同情心」。儘管她有些兇悍和苛刻,但學生們都很愛她,並在她的追思會上淚流不止。


  她每天都會聯繫斯皮策醫生,希望了解整個過程的每一點細節,甚至會主導部分流程,比如要伴隨著經典音樂鋸開自己的屍體、周圍還要放滿玫瑰花(最後他們放了莫扎特的《安魂曲》,並在門上畫了些玫瑰花)。


  這個過程並不輕鬆。蘇珊做過髖關節置換手術,因此髖部有一根鈦桿。但鈦桿太過堅硬,很可能破壞刀刃。因此在她的屍體被冷凍後,髖部又被小心地解凍,好讓斯皮策醫生移除這部分假體。


  但從技術上來說,各方面都比該項目剛開始時有了巨大進步。到蘇珊去世時,人們已經發明了能夠連續24小時自動高速切分薄片的鋸子。


  「1993年,斯皮策用了4個月時間,才把第一位參與者的屍體切成約2000片。」紐曼在報道中寫道,「但24年後,蘇珊·波特僅在60天之內,就被切成了27000片。接下來的流程才是最痛苦、最費時的:要在每張數字切片上勾勒出組織、器官、血管等等,極為細緻地突出骨骼、神經、以及脈管系統。這將耗費兩三年時間才能完成。」


  展望未來,斯皮策希望這僅僅是開始而已。


  「我們的目標是,有朝一日能擁有足夠的屍體數據,這樣只要找到最合適的屍體,就能模擬出整個病理過程。」(葉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中國科學家首次實現量子糾纏態自檢驗
月背探索記:神秘「月之暗面」 更厚更白更崎嶇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