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為何古人愛用「齋」來命名書房,你的書房叫什麼?

為何古人愛用「齋」來命名書房,你的書房叫什麼?

書房是現代知識分子家庭必不可少的空間,但「書房」其實是現代流行的叫法,古人大多喜歡用齋、堂、屋、居、室、庵、館、廬、軒、園、亭、洞等字來命名書房。

如蒲松齡的「聊齋」、紀曉嵐的「閱微草堂」、劉禹錫的「陋室」、陸遊的「老學庵」等,其中「齋」是古人書房最常用的字之一。

在強調「忠厚傳家遠詩書繼世長」的古代,書房文化自然也頗受重視。那麼,古人的書房什麼樣?都是怎麼布置的?

古人最理想的書房什麼樣?

「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齋」為什麼會成為古人書房最常用的字之一?何謂「齋」?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釋稱:「齋,戒潔也。」言下之意是,齋乃清心潔凈之處,包含著恭敬、寡慾,而這正是古人讀書時所追求和要達到的最高之境界——清靜雅緻,避塵絕俗,一心向學,飽讀詩書,修身養性。

追求這種境界的古人,其書房一般都很簡單,沒有過多陳設。唐代詩人劉禹錫《陋室銘》即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書房雖然簡陋,但有琴彈,有書看,可避塵俗之擾,能免公務之累,這就足夠了。所以,劉禹錫引用孔子的話說:「何陋之有?!」

古人書房因「陋」出名的不少,如白居易居住、學習兼用的「草屋」,簡陋得甚至寒酸,他在《草堂記》中稱:「木斫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

砌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幃,率稱是焉。」大概意思是,造房的木材只用斧子砍削,不用油漆彩繪;牆塗泥就行了,不用石灰粉白。砌台階用石頭;糊窗戶用紙,竹子做的帘子,麻布做的帳幕,一切簡簡單單。

古人不但不求書房豪華,也不在意書房的面積有多大。南宋文學家陸遊在《新開小室》詩中說:「並檐開小室,僅可容一幾。東為讀書窗,初日滿窗紙……」新辟這間「僅可容一幾」的小書房時,陸遊已年逾八旬,但陸遊對小屋相當滿意:「窗幾窮幽致,圖書發古香。」

明代文人歸有光的書房「項脊軒」也以「小」出名:「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即使皇家書房,也並非以大為好。如清乾隆皇帝位於故宮養心殿內的書房「三希堂」,僅八平方米。

三希堂

雖然古人不追求書房的豪華和寬敞,但對環境頗為講究。以「項脊軒」來說,這是一間百年老屋,門朝北,還漏雨,歸有光並不介意其又破又小,但對周邊環境絲毫不將就,他親自動手,在庭院內栽植蘭、桂、竹、木,將書房外部環境改造得十分幽雅:「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同樣的,劉禹錫的「陋室」外也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白居易的「草堂」則建在風景優美的廬山,選址在香爐峰與遺愛寺之間,「其境勝絕,又甲廬山。」

從上述名人書房可以看出,古人心中的理想書房其實就是「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所以,這句話常被古人書成楹聯掛於書房。

古人喜歡如何布置書房?

「麈尾唾壺俱屏去,尚存余習炷爐香。」

古人的書房追求一個「雅」字,一桌一椅一盞燈,再有幾架書,足可成書房,但要想讓書房雅緻脫俗,爽心悅目,就不是簡單的事了。清代文人李漁曾提出:「安器置物者,務在縱橫得當,使人入其戶登其堂,見物物皆非苟設,事事具有深情。」

古人的書房中,除了桌、椅、櫥、燈和筆、墨、紙、硯……這些基本物品外,往往還會添置几榻、樂器、香器、水器、字畫、古玩、珠玉、盆栽等。

這些器物和用品如何陳列?

高濂在《遵生八箋》中給出了一個擺設方案。部分摘錄如下:「齋中長桌一,古硯一,舊古銅水注一,舊窯筆格一,斑竹筆筒一,舊窯筆洗一,糊斗一,水中丞一,銅石鎮紙一。左置榻床一,榻下滾腳凳一,床頭小几一,上置古銅花尊,或哥窯定瓶一。

花時則插花盈瓶,以集香氣;閑時置蒲石於上,收朝露以清目。或置鼎爐一,用燒印篆清香。冬暖爐一。壁間掛古琴一,中置幾一。如吳中雲林幾,式佳。壁間懸畫一,書窀中畫惟二品;山水為上,花木次之,禽鳥人物不與也。或奉名畫山水雲霞中,神佛像亦可。名賢字幅,以詩句清雅者,可共事……」

高濂這個書房的擺設確實高端大氣上檔次,但這非富貴之家不可為,古代一般人家的書房大多只是「一桌一椅一盞燈幾架書而已」。

在此之外,惟香爐、盆景、匾聯三物最為古人看重。這從宋元以後的文人繪畫中便可以看出,如現收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南宋佚名繪畫《人物圖》,書房中的擺設就比較簡單、清爽,最突出的,是前面居中的那盆鮮花,後面屏風上掛有自己的「寫真照」。

三物之中,又以香爐為古代書房必不可少。焚香,是先秦時已形成的生活習慣,與飲茶一樣,後來成為古代文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人稱「雅習」。陸遊《焚香賦》寫道:「麈尾唾壺俱屏去,尚存余習炷爐香」;明末清初文人孫枝蔚在《溉堂文集》也記載:「時之名士所謂貧而必焚香,必啜茗……」焚香的用途和妙處不少,一炷香燒完可以知時辰,此即清朝文人袁枚所謂:「寒夜讀書忘卻眠,錦衾香燼爐無煙。」香還能安神,給空氣消毒,凈化室內環境。明高攀龍《高子遺書·山居課程》稱:「啜茗焚香,令意思爽暢,然後讀書。」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人的書房中,必備之物還有一張几榻。古人為什麼愛在書房中放榻?明文震亨《長物志》「几榻」條稱:書房中放榻「必古雅可愛,又坐卧依憑,無不便適。」更重要的是,還可以放東西,當几案使用:「燕衎之暇,以之展經史,閱書畫,陳鼎彞,羅餚核,施枕簟,何施不可?」

古人藏書都放什麼地方?

「破柏作書櫃,櫃牢柏復堅。」

書房最重要最核心的東西當然是書籍,古人的藏書都放哪?早期人們的書與衣物一樣大多藏於箱(笈)里,珍貴圖書的代稱「秘笈」一詞即由此而來。

箱、盒、櫥、櫃等貯物用具,古人通稱為「庋具」,有木質、竹質、皮質等不同材料,比箱子小的稱為「匣」,方便攜帶。將藏書放在箱匣之內是古代讀書人傳統的貯書方式之一,蘇軾詩中有一句「家藏古今帖,墨色照箱筥。」描寫的就是他在虔州呂倚家看到的情形。將藏書放在箱子里,即使在書櫥流行的現代,都很常見。

書匣子

櫥起初並不是擺放書籍的需要,而是廚房用具。明方以智《通雅·雜用》稱:「以其貯食物也,故謂之『廚』,俗作『櫥』。」晉朝時,已出現用櫥來存放書畫作品的現象。《晉書·顧愷之傳》記載:「愷之常以一櫥畫寄恆玄。」又據《南史·陸澄傳》:「王儉戲之曰,陸公書廚也。」

櫥櫃正式成為書房標配應該在書房大興的唐朝,白居易的書房中已有木質書櫃,他在《題文集櫃》中稱:「破柏作書櫃,櫃牢柏復堅。收貯誰家集,題雲白樂天。」皮日休《秋晚訪李處士所居》亦稱:「書閣鼠穿廚簏破,竹園霜後桔槔閑。」有意思的是,皮日休還把藏書者最忌恨的老鼠咬書現象描述了出來。

書櫃

唐代講究的書櫃相當精緻,唐蘇鶚《杜陽雜編》記載:好神仙之道的唐武宗,「馬腦樻方三尺,深色如茜所制,工巧無比,用貯神仙之書,置之帳側。」這瑪瑙櫃是渤海國進貢的。

宋朝時,書房中藏書的櫥櫃內還常被做成隔層或抽屜,並能上鎖。李仁甫在編撰《續資治通鑒長編》時就特地做了十隻大書櫥。南宋周密《癸辛雜識》(後集)「修史法」條稱:「昔李仁甫為長編,作木廚十枚,每廚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聞必歸此匣,分月日先後次第之,井然有條,真可為法也。」又據宋鄭景望《蒙齋筆談》,北宋名相富弼的書房中曾放置幾十個書櫃,其中有一隻收藏道家方術一類秘笈的柜子鎖得很嚴。

古人的書櫥與書櫃是有區別的,前者高大,後者較矮,櫃面可當桌面來使用。明朝時,書櫥的製作已有很高的水平。據明高濂《遵生八箋·燕閑清賞箋》:「明初有書櫥之制,妙絕人間。上一平板,兩旁翹起,用以擱卷。下空格盛書,旁板鏤作絛環。洞門兩面摻金銅滾陽線。中格左作四面板圍小櫥,用門啟閉。摻金銅鉸,極其工巧。」現代書房很流行的書架在明朝時已開始使用,叫「書格」。書格是敞開的,正面大多不裝門,兩側和後面也多透空,可以看到書格上所放的圖書。

HOTRECOMMEND

書/法/網/推/薦/單/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網 的精彩文章:

書聖王羲之行書集字春聯,今年春聯自己寫!
中國孔廟御制匾額

TAG:書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