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鴉片戰爭對中國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發生在1840——1842年的戰爭是英國對中國發起的一場關於毒品貿易的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如今我國對各類毒品有著極其嚴苛的管制,普通的大眾對毒販恨之入骨,跟鴉片戰爭給我國帶來的屈辱有著莫大的關係。

鴉片戰爭當然不僅僅是毒品貿易的問題。中國戰敗也是多方面的原因。但是不管何種原因,通過鴉片戰爭,英國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也使得中國人民身體素質急劇下降,從那時候開始中國成為了東亞病夫,國家和人民的經濟水平也急劇下降。

因此多年以來,一直流傳著一種說法:當年的英國政府是在英國本土禁鴉片的,而那些鴉片是英國政府專門拿到中國來害人,這個說法其實錯了兩個地方。

首先,當時最大的鴉片販子是一群猶太人,這群猶太人的國籍是英國(土耳其轉成英國),但是直接販賣鴉片的不是英國政府,而是向英國政府繳納了大量稅的東印度公司以及後來的家族式的猶太毒販。

當然,英國政府有沒有責任?肯定有!

馬克思就專門批判了英國政府這種行為。馬克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16年後,即:1858年寫過一篇《鴉片貿易》的文章,裡面重點批判了英國政府既要做婊子又要立牌坊的做法!

馬克思分析到:「英國政府以帝國政府的資格,假裝著與鴉片貿易全無關係,甚至訂立禁止這種貿易的法令。可是又強迫孟加拉省種植鴉片。……最後運往加爾各答,由政府標價拍賣,把它從國家官吏手中移交給投機商人,然後轉入走私商人的手中,運入中國……」請留意馬克思講的投機商人,它們大部分是猶太人!

其次,英國本土並未禁止鴉片的種植與銷售它限制的是猶太毒販不能成箱成箱的把鴉片從印度運往英倫本島。其種植不廣是因為英國本土不適合種鴉片,並且在這幫猶太毒販的推廣下,英國本土的吸食鴉片之風也非常廣泛。不過,英國及歐洲吸食鴉片的主要方式跟中國不同。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吸食鴉片叫抽大煙,是用抽的方式,這點跟當時的土雞國有點類似,但是吸食的道具有點不同,中國主要是用煙槍,而土雞國則用玻璃器皿的方式,有點類似現在的吸冰毒。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德國貨郎現配鴉片插畫

而歐洲,是用鴉片酊(Laudanum)混合在酒里,我們可以把它看成是鴉片酒。鴉片酊這種吸食方式很流行,上圖的德國貨郎是走街串巷形式賣鴉片酊。而且是現配現賣,並大聲的吆喝能包治百病,絕對不是來自天堂的毒藥。而給這位貨郎提供鴉片的人十之八九是一個猶太人。


販毒的猶太家族簡介

猶太民族是一個流浪的民族,所以現在以色列的猶太人膚色各異,有黑皮膚的,也有及其少量的來自開封黃皮膚的猶太人。而在1840以來,從事販毒的猶太人主要是塞法迪猶太人,它是猶太人的分支之一。

占猶太人大約20%。由於長期生活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現在的西班牙、葡萄牙),生活習慣與其他分支頗為不同。說拉迪諾語。當年西班牙跟土雞國干架,西班牙把伊斯蘭勢力趕跑了,接著也把這支猶太人也驅逐了。這批猶太人就跟著奧斯曼土耳其,跑到了巴格達等地。

請牢記這些家族:沙遜(Sassoon)、嘉道理(Kadoorie)、哈同(Hardoon)、亞伯拉罕(Abraham)、所羅門(Solomon)、埃茲拉(Ezra)、托依格(Toeg)、海亦姆(Hayim)、索福(Sopher)等家族這些家族都販賣過鴉片。而其中最有名的是沙遜家族。

1840年以後接近一個世紀向中國賣鴉片的人大都是塞法迪猶太人。塞法迪猶太人往中國販賣鴉片歷史,要上溯到葡萄牙佔據澳門。在明朝那會澳門還不叫「澳門」,而是叫濠鏡澳、香山澳、豪海、濠鏡、鏡海等名。

葡萄牙人開始想用強硬的手段佔據澳門,被明朝硬肛了幾次,失利後,他們用賄賂與巴結地方官員的辦法,終於在1553年在澳門定居下來。從那時候開始,就有猶太人開始向中國販賣鴉片。

當時的中國人可不是把鴉片當成毒品,而是把鴉片當成一種及其珍貴和神奇的葯。能享用鴉片的可不是平頭百姓,都是非富即貴的人物。鴉片在達官貴人,乃至皇帝體驗到的功效與作用遠高於現在的什麼人蔘、冬蟲夏草、燕窩、鹿茸、虎鞭等名貴中藥材。

鴉片為什麼叫「福壽膏」?

它就是從三十年不上朝的萬曆皇帝那裡來的,萬曆沉迷於煉丹,把鴉片當春藥跟補藥用,吃多了鴉片(是吃,不是抽),覺得鴉片能壯陽且能延年益壽,然後就取了福壽膏的名字。

不過,葡萄牙人當時有更賺錢的的生意,如:白銀、香料等,鴉片的比重並不高。而猶太人由於不受待見,且在14世紀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就大規模的驅趕猶太人。因此留在伊比利亞半島上的猶太人並不多。自然而然向中國販賣鴉片的猶太人也不多。從已有的資料來看,明朝那會一年進口的鴉片也就100來箱的樣子。而這100箱鴉片里猶太人佔據的比例也就5-6箱的樣子。


頭號猶太毒販——沙遜家族的原罪

沙遜家族發達的起點跟鴉片緊密相關。

鴉片戰爭爆發的19年前——1821年!

士耳其管轄的巴格達行政長官叫達烏德。他很看不慣猶太人,一上任就殺了一個叫埃茲拉的猶太人的族長。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大衛·沙遜

當時沙遜家族的首領叫大衛·沙遜(Dvaid sasson),他有一個官職類似巴格達財政部長的官。一看達烏德的做派,就給上級政府打報告,請求上級政府把達烏德撤職查辦。達烏德知道大衛打小報告後,馬上反擊,他以大衛開銀行放高利貸(伊斯蘭禁止利息)、貪污受賄之類的理由準備弄死大衛。同時,達烏德的報告得到了一些高級官員的認可。

1829年大衛一看搞不過上級領導,於是趕緊攜全家開溜,輾轉多地後,在1832年成為了英國人,並在1833年把一定數量的家族財產轉移到了印度孟買,並定居下來。大衛沙遜剛到孟買,趕巧了,當時的孟買總督的羅伯特·格蘭特(Robert Grant)。就通過各種勢力影響英國的議會。1833年8月和1834年4月,英國議會相繼通過法令,廢止了東印度公司的對華貿易專利權和壟斷特權!

於是有很多陰謀論者認為,英國政府作出的這個決定,跟大衛沙遜等一票猶太人背後的遊說、行賄有很大關係。同一時期,大衛沙遜在孟買設立了沙遜洋行。此後,他開始將印度的棉紡織品和鴉片等商品運往中國,銷路很好,營業不斷擴大。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沙遜洋行

沙遜洋行的鴉片生意實在太好了,其它商人眼紅的說道:「黃金雪片似地向大衛飛去。」資料顯示1836年鴉片貿易量超過3萬箱(不包括偷稅漏稅的走私鴉片),中國沿海城市中吸毒泛濫成災。其中的97%以上是被猶太毒販控制,當年沙遜家族控制量一般認為是在20%左右。到了1839年這些毒販遇到麻煩了。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林則徐紀念郵票

林則徐到了廣州,並進行了虎門銷煙。虎門銷煙值得中國人永遠的紀念。事實上,我國的國家意志里是以最頂格的的方式紀念虎門銷煙!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人民英雄紀念碑——虎門銷煙

對虎門銷煙的紀念是刻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面。毛爺爺給人民英雄紀念碑還專門提到了1840年這個年份!虎門銷煙用石灰銷毀鴉片的過程就用了23天,直到6月25號才銷毀完。而6月26號是國際禁毒日。

事實上,虎門銷毀的鴉片比起進口量少得多。總共銷毀了1萬9千多箱鴉片。虎門銷煙的時候,沙遜一夥毒販被迫交出鴉片,急忙跑到了澳門躲風頭。看著被銷毀的鴉片大毒販們心疼不已,更心疼的是以後沒法販鴉片了。於是以大衛·沙遜為主猶太毒販,要求英國政府替他們出頭以挽回損失。

沙遜家族跟羅斯柴爾德家族是親家。同時羅斯柴爾德家族也是塞法迪猶太人。不過兩個家族的業務有很大不同,羅斯柴爾德家族按當時的話來說主要是放印子錢,即高利貸的,他們倒不是毒販。

就這樣,有一個說法形成了,正是由於沙遜家族與羅斯柴爾德家族的遊說下,使得英國議會批准了英國對中國的戰爭。英國議會做出戰爭的決定是不是完全受猶太毒販的影響還說不準。但是這幫毒販跟放高利貸的如果沒有去遊說,英國議會通過決議的概率不到1%。

謝晉導演的《鴉片戰爭》再現了辯論的結果,贊同與反對的票數差距非常小。就這樣,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1842年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

條約有兩個看點。

第一、《江寧條約》全文只有一處提到了鴉片。並沒有規定鴉片貿易是合法的,或者說規避了到底能不能賣鴉片的問題!

第二、提到鴉片之處的條款比較有意思。

因大清欽差大憲(不是臣,大憲是下級對上級的稱呼)等於道光十九年二月間經將大英國領事官及民人等強留粵省,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今大皇帝准以洋銀六百萬圓償補原價。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林則徐是強行把英國人圍困起來,以不交出鴉片就用弄死他們為威脅,英國毒販們沒有辦法交出鴉片保命。大清皇帝批准用600萬銀元按原價補償毒販的鴉片損失。

南京條約之所以只有一處提到鴉片,這跟鴉片戰爭中英國的頭頭義律有關係,他本人特討厭鴉片。在鴉片戰爭前,給英國國內報告中,就寫道:「鴉片貿易,給打著天主教旗號的國民丟臉。」

而林則徐收繳鴉片時候,毒販哪裡肯乖乖的交出鴉片,一直硬抗。義律一看這個不是事,就自作主張直接命令毒販交出20283箱鴉片,並承諾英國政府會補償給這些毒販。

雖然義律承諾的有2萬多箱的鴉片,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那麼多存貨。而最終給出了1萬9000多箱鴉片。很大一部分是中國的大煙館老闆以及中國的官員給沙遜頂杠用的。中國的毒販這麼干很好理解。

第一、義律與沙遜的信用不錯。

第二、沙遜答應英國賠償到位後,再把錢轉給中國的毒販。

第三、中國的毒販很怕林則徐,被林則徐逮到鴉片會弄得很慘。

從綜合資料來看,林則徐收繳的鴉片接近一半是沙遜家族的。因此可以說,第一次鴉片戰爭,就是英國政府為沙遜家族為首的毒販打的。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滙豐銀行

第一次鴉片戰爭期間,大衛沙遜迅速出手、他帶領著他的8個兒子,先在香港紮根成立了沙遜洋行。隨後便派次子伊里亞斯·沙遜前往廣州負責在華業務。1841年,沙遜洋行在香港建立第一個辦事處,沒過多久就發展為分行。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大衛沙遜與他的兩個兒子

接著由他的兒子在上海設立了分行。同時沙遜洋行的各種業務在印度、上海、香港、印尼、英國、馬尼拉等地迅速展開。其中上海的業務發展最好,尤其是鴉片業務、因此上海很快就變成沙遜洋行在華的業務中心,其地位遠超香港和廣州。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期間與之對應的這場戰爭,中國叫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之間獲利最大的是趁火打劫的沙俄,而俄國之所以佔了那麼大便宜除了實力外,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大清朝的一些參與談判的官員是鴉片鬼!

毛子談判的時候很精,一看老煙鬼煙癮犯了,就開始墨跡,扯東扯西,並獅子大開口,大清朝的毒鬼官員只想著鴉片,談判場合又不敢抽大煙,所以,哪裡管得了國土,於是一塊塊土地就划出去了。老毛子這招用過多次,並不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才使用。

除了沙俄,另外一個收益最大的是以沙遜洋行為首的販毒集團。因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天津條約明明白白的規定了鴉片貿易合法。該條款概括為如下一句話。

允許鴉片進口,每百斤納進口稅三十兩。

100斤鴉片約等於一箱鴉片。這麼規定是限制大清政府重複收稅,比如從上海下船後,鴉片進入到內地,並且到了最終端的消費者手上,不管流轉了多少次,清政府只能收一次稅。從第二次鴉片戰爭開始上海的新沙遜洋行的發展蒸蒸日上。財大氣粗的沙遜洋行在1864年8月,他夥同同其他洋行創辦了上海香港滙豐銀行。


沙遜洋行為什麼能成為最大的販毒集團

沙遜家族能在眾多販毒集團中拔得頭籌,禍害中國以及全世界,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因素是來自猶太人的商業理念——厚利多銷。

沙遜洋行後來能佔據了國外輸入中國鴉片70%的份額,大致有如下幾個原因。

1、有強大的軍事武裝為販毒集團撐腰,即販毒史上,唯一的一例以國家層面上的軍事力量為毒販開道。這點上在人類歷史還從來沒有哪個國家象英國一樣無恥。這種做派,比如今的塔利班還不如。塔利班快要奪取阿富汗國家政權的時候,還雷厲風行的進行了禁毒措施,且成效非常顯著。

2、沙遜販毒集團創始人的經歷與特質,具有天然的販毒潛質,並成功的激發出來。當時世界鴉片的主產區就是土耳其、後來擴張到印度。在兩個罌粟原產地都是響噹噹的人物沙遜販毒集團是獨一份。

3、強大的資本支持。當時世界上最有錢的家族是羅斯柴爾德家族,第二有錢的就是靠鴉片發財的沙遜家族。而兩個家族是親家,為同一支的猶太人。這兩個家族富可敵國可不是一個形容詞。有人說和珅有錢,他家的錢比大清的國庫里的錢都多。而這兩個猶太家族當時的錢瞬間秒掉大清朝的國庫,哪怕是和珅過來對比也是一個渣渣。

4、沙遜洋行,在鴉片的研發、生產、運輸、銷售以其獨特各種手段,使得其它毒販毫無還手之力,並退出了販毒行列,由此確立了絕對壟斷的地位。鴉片來自於罌粟。產地不同,罌粟的品種也不同,提取出的煙土成色也不同。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煙土的品類

上圖為鴉片戰爭時期鴉片主要的產區與對應的大煙品種。孟加拉大煙品質最好,離不開沙遜販毒集團的深耕。孟加拉是穆斯林區,再看看大衛沙遜的裝扮,除了宗教信仰外,很難分辨出他是猶太人還是阿拉伯人。因此在孟加拉地頭上推廣鴉片種植跟收購有天然的優勢。

沙遜能打敗怡和洋行、寶順洋行等販毒集團,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沙遜集團能夠輕易的調動大量人員到孟加拉的鴉片地頭上,跟農民直接簽訂收購協議。並且能用印子錢的方式,先期提供大量的資金與鴉片種植技術給貧苦的農民種植鴉片,前提是,生產出的生鴉片只能賣給沙遜。當然該給英國政府的錢,沙遜是一個子兒都不會少。因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英國政府以及軍隊,就是販毒分子的強力武裝保鏢。

沙遜一夥基本上買光了罌粟的「青苗」,怡和洋行就算有錢收購煙土,也只能收購到一些質量很差的煙土。從鴉片的品質上來說,沙遜的販毒集團恪守毒販子的質量標準。包括鴉片的形狀,各種成色,是否便於運輸等都勝過其他毒販一籌。更是遠勝過中國產的川土。

在銷售方面,沙遜販毒集團更是做出了奇蹟。大清朝時期的鴉片市場,其實是一個特殊的競爭的市場。沙遜洋行,給中國的買辦經銷商相當優惠的折扣,條件就是是這些經銷商不能夠賣中國本地的鴉片。也不能用中國本地的鴉片冒充「洋葯」,更不能低價傾銷與串貨。

而買辦們與大煙館欣然接受沙遜洋行的要求,因為這樣沙遜洋行提供的毒品賣得更快,且賣得貴,他們能賺的更多,傻子才不接受呢。對於沙遜販毒集團來說,他們之所以敢這麼干,除了鴉片的品質外,還是跟稅有關。因為沙遜洋行出來的毒品只需要繳納兩次固定的稅,即:

在印度裝船前,給英國政府繳一次稅;

到中國後,固定的繳30塊銀元一箱的稅。

而對於中國本地的毒販來說,他們跟沙遜合作等於變相的受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恩澤",他們賣洋葯跟賣四川等地的川土相比,相當於可以少繳很多保護費了!

此外,沙遜洋行還有詳細的用戶抽大煙的調查報告。比如一個煙鬼,一個品種的大煙最高的一年需要7斤,大部分人一年只需要一斤。並且細分到各種口味,這些都便於他們改進鴉片的生產方式。


沙遜洋行靠販賣鴉片從中國賺了多少錢?

為了能更直觀的對比,我們先來看大清帝國的四次有名的賠款。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四次戰爭與對應的賠款

辛丑條約特別說一下,出兵的有8個國家,簽訂條約的有11國,有幾個國家順帶要了中國的賠償。庚子賠款的總金額是4.5億,這個金額是羞辱性的懲罰,代表的意思是一個中國人賠1塊銀元。

庚子賠款讓中國徹底的破產,大清朝根本賠不起,按條約規定是39年賠完,可是還沒有到那個點,大清朝就沒有了。民國成立後,中國依然賠款,一戰後當時的奧匈帝國沒有了,國家都沒有了當然就無法賠。

同時由於一戰,其它國家都沒有要求賠,或者退回了餘款,法國退回得最多,有1億多法郎。只有日本鬼子最黑,直到1938年抗日戰爭的第二年才全部停止了賠款。1937年盧溝橋事變那年,中國還在給日本庚子賠款的錢。

而沙遜洋行在中國賣鴉片賣了1個世紀,大清朝完了後,鴉片的比重逐年下降。因此我們以75年來計算。就沙遜洋行75年里靠賣鴉片賺了多少錢,統計方法有很多。從目前已有的文獻來看其數據相差很遠,最低的是比馬關條約賠款的數字即2.3億白銀高一點。最高的有10多億白銀。

筆者根據資料,用了多種方法進行計算。現在把最簡單的一種處理方法的結果先說一下。那就是:沙遜洋行75年里通過販毒獲利最少為4.5億的白銀。

《南京條約》規定600萬是賠償鴉片的損失。收繳的鴉片是2萬箱計算。一箱按100斤計算,就是200萬斤,1斤鴉片算過去才3個銀元!一箱也就是300塊銀元。這個價格顯然就是成本價,成本價——指的是毒販給過英國政府與印度農民錢之後的價格。這點從馬克思的《鴉片貿易》里得到驗證。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毒販從印度拿到貨後的成本是1000多盧比左右一箱,大致是400銀元。

確認了進價是300銀元一箱,出手的價格就有更多的資料了,通常認為是3000塊一箱。刨除流通中的各種渠道的毒販,需要孝敬與打點的各路貪官與土匪流氓。猶太毒販純賺300銀元一箱這個數很可信,屬於合理區間的值。

而1939年虎門銷煙那年,中國進口的鴉片為3萬9千多箱,接近4萬箱。沙遜佔比大致為50%。因此很容易得出沙遜洋行一年的利潤為:600萬銀元!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從印度運往中國的鴉片猛增。根據海關給出的數據(刨除走私)1880年的鴉片數目為:94,835箱而其中沙遜販毒集團所佔的比重跟虎門銷煙那會大致相同。因此我們就算沙遜洋行全年販毒的利潤保持不變。

因此很容易得出:75×600萬=4.5億。


沙遜洋行為什麼轉行?

大衛的孫子維克多·沙遜1918年在印度繼承了沙遜洋行的產業。1923年,沙遜洋行的業務基本在上海,除販賣鴉片、軍火外,最大的業務是進行了大量的房地產投資,建造了沙遜大廈、河濱大樓、華懋公寓、格林文納公寓、都城大樓、漢彌爾頓大樓等當時上海最高的建築,又建造了凡爾登公寓、仙樂斯產業等房產,還有羅別根花園、伊扶司鄉村別墅等產業。又相繼吞併與開設了華懋洋行、業廣地產公司、祥泰本行、安利洋行等企業。

沙遜洋行主業不是販毒了,而是搞房地產開發了。道理也很簡單,因為販賣鴉片不是厚利多銷了,毒品生意不好做了,而當時的地產行業比毒品生意還賺錢,還能混個好名聲,當然就去搞地產了。

1932年開始,整個形勢對猶太人極為不利,尤其是日本鬼子在上海跟十九路軍打起來。於是沙遜洋行開始拋售在上海的產業。到1941 年,各直屬公司的房地產賬麵價值僅僅為8689.3萬元。抗戰勝利後沙遜洋行持續的拋售產業,將資金轉移至香港、倫敦,並將新沙遜洋行的總部遷至巴哈馬的拿騷。解放後,欠了一屁股債的空殼沙遜洋行全部併入了國營企業的範疇。

聚焦到沙遜洋行販毒這件事上。我們來分析他們為什麼要轉行。導致他們轉行大致為如下幾個原因。

第一、一戰後英國的實力大為下降,自顧不暇。能罩著沙遜洋行販毒的地方有限。

第二、從美國開始的禁毒法案,已經開始延伸到歐洲,大量的民眾反對毒品,英國政府也沒有臉用支持販毒。

第三、印度的甘地等人開始非暴力的鬧事,使得印度鴉片的產量大幅縮水。

第四、中國本土的種植鴉片種植面積以及鴉片的產量遠超沙遜洋行進來的量。與其在毒品上跟中國的毒販競爭,還不如搞房地產去。

現在總是有很多人講墨西哥的毒販生產了多少多少毒品,南美某國生產了多少多少毒品,還有金三角、金新月的毒品很多。其實這些國家或者地區現在的毒品產量,跟1865-1945年的中國比,他們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中國之所以成為最大的毒品生產國與最大的毒品消費國,且毒販最多的國家,跟清政府的政策以及後來的軍閥混戰有莫大關係。當時的清政府實在沒有錢了,就放縱地方種植鴉片。而四川由於地理位置適合種鴉片,很長一段時間其鴉片產量是全世界鴉片產量的一半!


後記

林則徐的虎門銷煙是針對包括猶太毒販,中國毒販在內的所有毒販與毒鬼的宣戰。它一次性的銷毀了1000噸的鴉片,這批鴉片相當於金三角高峰時期一年的所有鴉片產量。隨後林則徐被發配到新疆,最後返回福建老家的過程中死在了普寧。

林則徐臨死前講了三個字:「星斗南」。

對於這三個字無人能解,於是有人基於林則徐講的是福建閩南話,「星斗南」跟「新豆欄」發音是一樣的。而新豆欄就是廣州十三行的一條街道。是猶太毒販與中國的毒販與貪官的集聚地。

多年以後,很巧合的在廣州繳獲了全球最大的一批高純度的冰毒。而製作這批冰毒的人是林則徐的福建老鄉劉招華。另外一個毒梟則來自林則徐故去的地方普寧。

隱藏在中國鴉片戰爭背後的幽靈-猶太販毒家族

2009年,在林則徐發配的地方新疆毒品泛濫!就在那年一個叫阿克毛的英國人因為販毒被處決。儘管包括英國網友在內的大部分網友認為這種毒販處決了最好。英國《每日電訊報》的編輯皮策爾依舊撰文警告中國「必須寬恕阿克毛」,「否則將面臨嚴重後果」。

皮策爾還說,英國政府必須「對中國野蠻的司法施加影響」,「我們已經很久沒有使用過艦炮外交,但如果中國執意處死阿克毛,歐盟必須用最強烈的言辭譴責中國,並且對中國實施貿易制裁,只有那樣才對中國有殺傷力,直至中國的司法符合歐盟的評判標準」。

這個皮策爾的警告並非沒有典故的。南京條約里都清楚的寫著 :「……嚇以死罪,索出鴉片以為贖命……」

只不過這次的中國政府真不是嚇毒販,也不要他的毒品,是真要毒販的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