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隆冬時節聊「進補」

隆冬時節聊「進補」

古話說,「冬季巧進補,開春打老虎」,近年來,隨著民眾養生保健意識的提高以及「中醫熱」的興起,冬季進補為越來越多人所接受,甚至逐漸從「冬季進補」發展成了「秋冬進補」。

冬季進補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要進補,進補又要注意什麼,今兒我們就跟大家聊聊這個應季的話題。先說說為什麼要進補。

補者,補虛補漏也,一如「亡羊補牢」,補是把脫漏之處填補起來。相對而言「補益」一詞中,「益」是增加的意思,在原已經充足的基礎上進行增加。補益一詞,可以說一個是雪中送炭,一個是錦上添花。

區別這兩個詞對於討論進補是有意義的,進補之所以有意義、值得推廣,是因為有必要性。現代人確實存在各種情況的虛弱,這種虛弱長期存在會引起各種疾病。

冬天是進補的季節(資料圖)

但是由於過度的廣告宣傳,許多人盲目進補,身子不虛弱也要吃補品——這種情況屬於「益」,「益」實際上是需要慎重操作的事情。

一旦補益過度,輕則出現「上火」的情況,稍重一點就會形成「痰濕」「濕熱」體質,有的甚至會導致肌瘤、囊腫、纖維瘤等良性腫瘤出現,有害健康。因此進補需慎重,切勿跟風。

最好能夠找一個好的中醫,望聞問切一下,判斷是否需要進補。再說說為啥要在冬季進補。

傳統醫學認為,春生(升)、夏長、秋收、冬藏,秋冬時節,尤其是冬季,要以收藏為主。冬季人體補充營養,以便春季之時,能夠有力升發。

此外,秋冬季節氣候較冷,一方面毛孔閉合,少有汗出,進補之後,精微物質能夠貯藏體內,不像春夏時節那樣隨汗出而散。

另一方面,冬季陽氣藏於體內,脾胃陽氣充足,運化之力較強,人們普遍胃口較好、食慾增加、消化吸收能力增強,適宜進補。

因此,特地選在冬季進補,是有講究的,是利用天人相應的特點來進補,有提高營養作用。

但當代有不少做保健品生意的朋友,總宣傳「時時進補」「節氣進補」的觀點,動不動發一些「三伏天是人體生長最旺盛的時候,此時適宜進補……」的廣告。

秋收冬藏(資料圖)

這種不顧時節胡亂進補的行為,不僅沒有天人相應的加成作用,反倒常有天人交戰的減效增毒作用,不可盲從。那麼冬季進補,到底進補什麼東西呢?

一般而言,冬季進補可以分為三種:葯補、食補、灸補。葯補一般是請中醫開具的湯藥——有的人比較講究,要「冬天好好調理一下」,會去找個合適的中醫大夫,辨證論治,喝三個月的湯藥調補一番。

江浙地區比較流行「膏方」,傳統意義上的膏方仍然當請中醫望聞問切後根據個人體質開具,然後熬製成膏,每日挖一兩勺用水化開服用。這類膏方基本屬於個性化定製,往往療效不錯並且不適情況發生較少。

現代人比較忙,故食用膏方時多選用簡便、通用的成品膏方,如阿膠膏、固元膏等。

這類膏方較為「粗線條」,只能顧及某一類情況,譬如陰虛、陽虛、氣血不足,無法照料到每個人的細節情況,適宜體質傾向較為單純的人。

但根據臨床觀察,這一類體質的人在城市並不多見,城市人往往以複合體質為主,因此大家在服用之前,最好先了解清楚自身體質。

功效不同的葯補,選用的藥物也有不同,這也決定了服藥要求的不同。就目前臨床情況來看,現代人的虛損多有三方面:一是腎虛。傳統醫學認為,腎主藏精,一身元陰元陽之所在,主骨、生髓,主生殖發育。

膏方(資料圖)

腎與腦力勞動及性生活、生育有關係。現代白領工作,體力消耗不大,但是腦力消耗很大,久而久之耗損腎精,可見頭暈乏力、耳鳴神倦、白髮脫髮等情況。

另一方面,年輕人慾望較為旺盛,男女房事方面常有縱慾情況發生,或者女性月經不調,長期滴漏不止,皆直傷腎精。古人認為「五藏窮必及腎」,即腎為一身根本,要傷到腎一般是因為久病難愈。

而現代人物質營養豐富,卻由於過勞或縱慾,跳過了其他臟腑,直接傷腎,此為當代病與古代病之不同。

針對這種情況,一般會用一些填精補腎的藥物進行補養,譬如鹿茸、鹿角膠、阿膠、熟地、黃精、海馬、山茱萸、何首烏等。

此類藥物的性味厚重沉潛,能填補腎精,但由於較為滋膩,一般也較難以消化吸收。

古人飲食遠沒有我們當代豐富,平日飲食相對清淡,故進食這些滋膩滋補之品往往吸收好,效果好。

而現代人多有胡吃海塞的壞習慣,直接服用這些滋補藥物,常會因為脾胃運化不及而滯澀中焦,不僅不能吸收,還導致痰濕中阻,不可不慎。此外,男性「補腎壯陽」,女性「滋陰養血」是我們的「日常迷信」,

總想讓自己更好一點,但實際上,這些填補之品過度服用也並非好事,有時動欲催情,令人縱慾,有時甚至會誘發癰疽疔癤這一類疾病。

故服用時,當慎重再慎重。腎虛之外,脾虛也是常見的虛弱證型。脾胃虛弱多因飲食不節、不潔導致。如今飲食太過豐富,許多人因為口腹之慾,忽略了健康因素。

尤其是大學生及剛工作的年輕人,脫離了家裡父母的管束,飲食上生冷、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一概不忌口,一邊懶得吃正餐,一邊又不停聚餐,燒烤、啤酒不停,幾年下來,脾胃自然壞掉。

因此臨床上脾虛之人以二十七八到三十歲出頭的人為最多。

山茱萸(資料圖)

這一類情況,治療一般以党參、白朮、砂仁、茯苓、扁豆、雞內金、炙甘草一類調補脾胃的藥物為主,這一類方葯對於改善脾胃功能效果不錯,見效也快。

有類似脾胃虛弱癥狀的人,可以在冬季進行適當補益。氣虛也是當下常見的虛證證型。以動則氣喘、短氣乏力、體力不足、自汗出、抵抗力低下容易感冒為主要表現,這種情況在年輕人和老年人身上都有出現。

老年人多是因為上了年紀,氣血不足所致,年輕人則多是由於運動不足引起的。

氣虛一般以人蔘、黃芪、紅景天等益氣葯為主調理,對於老年人,我們建議秋冬時節不論是否有明顯的氣虛情況,都可以服藥調理一下,益氣固表,抵抗秋冬寒邪。

對於年輕人,我們更傾向於通過改變生活方式的方法來調整治療,調整合適的工作節奏、提高工作效率,減少生活雜事,盡量保證每天半小時到四十分鐘的有氧鍛煉時間。

許多人喜歡上班的時候泡泡西洋參,增加體力,殊不知,這樣確實能取一事之效,但因為快速取效而忽略鍛煉,長期以往體質將會越來越差。

灸補,是以針對一些補虛損的穴位進行艾灸,補充陽氣,激發人體經氣,從而改善體質的方法。這種方法相對葯補而言,一是不需要經過胃腸吸收,二是辨證也不像葯補那樣細緻,操作較為簡便而療效顯著。

當然,灸補說到底也是中醫療法之一,還是需要準確診斷的。有的朋友盲目艾灸、艾灸過度,反倒傷及陰液,導致口乾舌燥、津液虧虛、月經稀少等情況的出現。建議大家還是去醫院理療科艾灸,較為妥當。

如欲在家操作,則不妨選取足三里、湧泉等強壯穴艾灸,前者調理脾胃,後者溫補腎氣。

隔日或隔二日一次,每次懸灸20分鐘左右,以局部舒服、皮膚無灼熱為度,寧少勿多。堅持一個冬天,可以有不錯的保健效果。

艾灸(資料圖)

比起艾條灸,古人所說的「天灸」倒是更值得選用。所謂天灸實際上就是「曬背」,找太陽溫暖的上午或下午,以背對陽光曬,曬到背部微微發熱,打一個抖,似有汗欲出為度。

此法有溫補陽氣、通督脈、散寒氣之功,對年高老者,尤有好處。但需注意,一要避風,最好隔著玻璃曬;二要適度,南方地區有時候冬天有20多度,不可曬太久,以免中暑。

至於食補,則相對簡單,一般是指在深冬時節多進食一些有營養,或者有溫補性質的食物。

此外往往還會增加一些藥物一起烹煮,以增加補益效果。對於食補,需要強調的幾個點是:首先,當今社會物質豐富,虛弱的人不多,因此不要過度進補。

尤其是在城裡出生長大的小孩,十個裡面有九個是積食,很難看到有虛弱的,因此小孩最好不要特地燉什麼東西給他進補。切記「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其次,老年人要適當吃好一點,吃補一點。

當代爺爺輩的老人窮慣了也省慣了,往往自己捨不得吃,啥好東西都給小孩吃,殊不知小孩營養已經很多了而自己由於操勞一輩子卻是氣血不足,自己不吃都給小孩吃,結果搞得小孩濕熱自己虛弱。

因此老人務必食用營養的食物,滋補氣血。但老人消化功能不好,食物當以好吸收易消化者為佳,白肉(深海魚)要好於紅肉(豬肉),剁碎慢熬煮爛,要好於自己撕咬。

紅景天(資料圖)

另外食物的選擇以常見食材為好,一些比較偏僻的如麻雀、兔子肉、鱷魚肉等少食為好。

一是因為這些食材許多人容易過敏,並且有些是野生的,攜帶寄生蟲較多,容易生病;

二是此類食物多「太沖」,老年人虛不受補,進食容易出現頭目眩暈疼痛等肝風內動的情況,不可不慎。

最後,食補也當注意體質偏頗。羊肉、狗肉偏熱,牛肉性溫,濕熱、肝火旺的體質者不宜;海鮮偏涼,體質虛寒者當少吃;大凡肉類多易生痰濕,若是素體痰濕較重、舌苔厚膩者宜少食,切不可跟風進補,更增濕熱。

總之冬季進補是一個很講究的養生行為,是利用天人相應的理論,選擇合適的時間來改善自身健康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算是一種醫療行為。

因此,最好能請中醫師望聞問切一番,以明確方向。

尤其是葯補,最當慎重,即便是食補,也需要注意體質。

小兒慎補,老年人則當常常平補,至於年輕人,切不可過多服用補藥,調整合適的工作生活節奏,保證體育鍛煉,才是健康的關鍵。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幫你學中醫 的精彩文章:

人生「憋尿」十萬次,誰憋完誰走?心火不除,這事兒懸
感染艾滋病竟有16個表現!高危行為後8年內出現

TAG:幫你學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