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2018年,這些名人大師離去,他們當被永久銘記! | 歲末盤點

2018年,這些名人大師離去,他們當被永久銘記! | 歲末盤點

又到年終歲末時



回首2018這一年


有許多的生命


落幕在了時光的長河裡


去尋找他們的星辰大海

他們曾在各自的年代熠熠生輝


陪伴、影響、聯結了幾代人的記憶


他們豐富過我們的生活


顛覆過我們的觀念


影響過我們的世界

今天


我們一起來

回顧這些人的故事

願時光記住他們來去的模樣


記住他們曾為實現夢想


努力奮鬥的芳華





他們

是至情至性的化身


充盈了多少貧瘠的心靈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金庸在杭州侃侃而談「江湖中事」。(2003年7月25日攝)

2018年10月30日

這一晚的所有嘆息


都是江湖夢碎的聲音



 送別金庸


便意味著送別了一個時代


2018年11月12日,金庸喪禮在港舉行,眾多讀者弔唁致敬。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


 


飛雪連天射白鹿



笑書神俠倚碧鴛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

就有金庸的讀者




無論俠肝義膽或是兒女情長


無論血雨腥風還是繾綣纏綿

他筆下的風雲盪起又落下

盛滿了數不盡的


愛、恨、情、仇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既是我們心中的信念


也是先生的真實寫照

有人曾經問金庸:


人生應如何度過?


老先生答:


大鬧一場,悄然離去。

山高水長、星河燦爛


只待他日江湖相逢



再與大俠把酒言歡



天上又多文曲星,人間再無二月河





2018年12月15日


作家二月河在北京逝世


享年73歲

其「帝王系列」小說——


《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


深受讀者歡迎


據其作品改編的電視劇《雍正王朝》


1999年在中央一套播出後


引發轟動效應



「二月河開凌解放」


1982年,還沒取筆名的


中國紅學會會員凌解放


去參加全國《紅樓夢》學術研討會

會上,有學者感嘆


康熙這樣傑出的政治人物


居然沒有一部像樣的文學作品寫他


37歲的凌解放冒出一句:


「我來寫!」

此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21歲高中畢業,40歲拿起筆寫作


二月河在作家隊伍中可謂大器晚成

他也說不清成為作家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


在他看來,

最終能熬出來


一靠運氣,二靠才氣

同時,也跟他的努力堅持有關


「我覺得自己是個寫東西的料,


可以賣文為生。」



書緣未盡,醒木猶在



2010年1月9日,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在賀歲舞台劇《烏盆記》中表演評書《七俠五義》選段。新華社發(趙惠祥 攝)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


一開口


便是千軍萬馬


便是春夏秋冬

收音機里有他


計程車上有他


未見其人,但誰未聞其聲?



最好的藝術


是百姓喜聞樂見


單田芳做到了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單田芳評書」已經成為


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



2018年9月11日


單老爺子放下了手中的醒木


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綠林好漢的故事


依然在世人耳邊回蕩


這聲極具辨識度的滄桑嗓音


將在天堂繼續


「書接上回……」


猝不及防,一個傳奇落幕



世界再無霍金,時間永留簡史


2018年3月14日


一位仰望星空的老人走了



因為疾病


他的身軀大半生都在輪椅上


他甚至連抬頭看看星空的機會都沒有


然而他的思維


卻一刻不停穿梭在宇宙間


尋找著人類的未來

1963年


21歲的霍金患上


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


全身癱瘓不能言語


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

當時


醫生曾診斷身患絕症的他只能活兩年


可他一直堅強地活了下來


2013年4月16日,霍金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參加活動的資料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1988年


《時間簡史》

首次出版


在這本科學巨著里


霍金探究了已有宇宙理論中


存在的未解決的衝突


並指出了把量子力學、熱動力學


和廣義相對論統一起來存在的問題

如今


這本書已經成為


史上最暢銷的科學著作之一

儘管多數人都未必了解霍金的研究


甚至也沒讀過《時間簡史》

但這位科學巨匠卻用其畢生追求


讓所有人看到了生命的能量


正如他自己所言:


「人類的努力應該是沒有邊界的,


我們千差萬別。


不管生活看上去多麼糟糕,


總有你能夠做的事情,


並且能夠成功。」


香港科技園一展廳利用增強現實全息人像技術將身處英國的霍金「投影」到香港。新華社發(王申 攝 )

這個花盡畢生心思研究星空的人


最終融入了我們的星空


屬於浩瀚星辰的他


終於回家了


歲月靜好,來之不易


他們

是我們珍惜此刻的理由



他捐掉了80%的財產,留下了200多所學校




2018年7月10日


香港慈善家田家炳辭世


享年99歲

他少年繼承父業


青年已成著名企業家


後來又成為澤蔭神州的慈善家

他奉獻絕大部分資產


不惜賣掉居住數十年的花園別墅


在中國捐助數百所學校


一顆小行星以他命名——


國際編號2886


名叫「田家炳」



年幼的田家炳曾經最感興趣的事情之一


就是研究學校或其他地方


張貼的捐贈芳名錄


他最希望成為的就是芳名錄上那樣的人



生意成功後


田家炳開始兌現當年的願望


處在生意黃金時代的田家炳


將自己的重心轉移到慈善事業

從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


田家炳就以捐辦公益為業:


1982年


他捐出價值10多億元的4棟工業大廈


成立純公益性質的

「田家炳基金會」


將每年幾千萬元的租金收入用於公益


1984年


他將化工廠交給幾個兒子經營


自己成為職業慈善家

至今


田家炳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捐助了


大學93所、中學166所、小學41所、


專業學校及幼稚園19所、


鄉村學校圖書室1700餘間



全國34省市區


都有田家炳學院或田家炳中學

有人曾問過


田先生一生獲得榮譽、頭銜無數


哪一個最讓他開心和看重?



他說


是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田家炳星」


那是天文學家們艱苦探索的成果


卻用上了他的名字


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榮耀

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


飛翔在星空之中的那顆「田家炳星」


一定會熠熠生輝


照亮無數後繼者的路



「老師」二字被她用生命去書寫



2018年6月


「李芳」這個尋常的名字


傳遍了大江南北

如同她的名字一般


她用29年辛勤播撒


留下桃李芬芳



她紮根農村學校


只因對孩子們那份深沉的愛

若問她對學生的愛有多深


在失控三輪車沖向孩子們的那一刻


她用犧牲自我的選擇


給出了回答:

勝過生命!

2018年6月11日下午


在護送學生放學回家途中


面臨突如其來的車禍


河南省信陽市董家河鎮


綠之風希望小學教師李芳果斷推開學生



自己卻因搶救無效於6月13日凌晨


永遠地離開了她摯愛的三尺講台


6月16日,近5000名社會各界人士送別李芳老師。唐豐 攝

「無意用生命為職位正名,


只是出於愛生本能。」

李芳走了


她以命相許


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

願她化作繁星點點


以大愛仁心


永遠守護她愛的人

上面提到的這些人,他們大多被我們知曉,

與我們的人生產生交織。他們的遠去,讓很多人內心湧起離別的惆悵

但其實還有一些人值得我們銘記,或許你叫不上他們的名字,或許你並不認識他們,

但他們默默無聞,

奉獻畢生,

從未停止奔波的腳步。



他們就是學界與民族的脊樑!


斯人已逝,風骨猶存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責任!」




2018年1月9日


「兩彈一星」功臣、著名有機化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承業去世


享年94歲

作為「中國萃取劑化學之父」


袁承業

為中國的核事業和工業發展


窮盡畢生精力和智慧


直到九十高齡


袁承業

依然在為我國戰略資源——


鋰的提取、回收和利用


殫精竭慮

「國家的需要,就是我的責任!」


這是他一生的格言

他常對青年科學家說:


「沒有興趣是做不好研究的,


但個人興趣必須服從國家的需要。」


袁承業院士在研討會上發言

他以保爾·柯察金的名言


激勵年輕的科研人員:


「作為科學家,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


也應該問問自己,


我這一輩子為國家做了哪些有用的貢獻。」


他將永遠銘記在我們心中


給中國穿上「核鎧甲」的那位老人





原國防科工委科學技術委員會正軍職常任委員程開甲,是忠誠奉獻、科技報國的「兩彈一星」元勛。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青年時代


抱著

「科學救國」

的目標


程開甲遠赴英國留學


學成後他謝絕了導師的挽留


毅然回國奉獻自己的青春

瀚海闌干百丈冰


愁雲慘淡萬里凝

從1963年第一次踏入


號稱「死亡之海」的羅布泊


到最後回到北京定居


茫茫戈壁


留下了他最寶貴的20多年青春

那些年


他參與主持決策了


包括我國第一顆原子彈、氫彈


等在內的多種試驗方式


和三十多次核試驗任務


核爆炸試驗現場,左三為程開甲。來源:人民日報微信

他為我國核武器事業發展


立下了卓越功勛

他的一生獲得了無數榮譽


但他卻說


「我只是代表,功勞是大家的。」

2018年11月17日


程開甲永遠離開了我們


2014年1月1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這是獲得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在台上領獎。新華社記者 蘭紅光 攝

他曾說:


「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



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


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繫在一起。

國有重器,以命鑄之


浩浩黃沙和浩瀚星空


陪伴了他的青春


也塑造了他的傳奇



一代通儒,百歲情懷


2018年2月6日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


享年101歲

饒宗頤出身書香名門


自學而成一代宗師


他是當代中國


百科全書式的古典學者

其茹古涵今之學


上及夏商,下至明清


經史子集、詩詞歌賦、


書畫金石,無一不精



他貫通中西之學


甲骨敦煌、梵文巴利


希臘楔形、楚漢簡帛


無一不曉


人謂「業精六學,才備九能,已臻化境」



他與錢鍾書並稱「南饒北錢」


錢鍾書先生稱他是「曠世奇才」

後來,他又與季羨林並稱「南饒北季」


季羨林先生說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師」

他是許多大師心中的大師


學術界尊他為「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而他(談及自己的學術成就)


卻自比為「辛苦待舂鋤」的農夫

願先生之風如明月長存


我輩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


「感謝你們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回憶」


「感謝守護我們平安的你們」


「感謝你們用畢生的心血

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2018年


我們不時說著這些話


送別那些「熟悉的陌生人」

如今


2018年的列車即將到達終點


無論多麼難捨


我們都必須要準備說再見了

再見了,

2018!


再見了,


守護我們到此的他們!

最好的道別


或許就是淚里含笑


望著他們逝去的面容


和即將逝去的2018


將愛、力量與希望蘊藏心底


勇敢出發,用力迎接2019

希望每個人都能用盡所有力氣


讓生命充滿光彩


本文編輯 | 賈文藝


責任編輯 | 賈文藝


參考資料 | 


新華社《

2018

,我們含淚和他們告別》(作者:李永錫、黃琳婧、蹇佳李、王陽、葉婧、陳灝)


人民日報《悼念!又一位大師走了》


新華每日電訊《

2018

:大師逝去,記憶不滅》(作者:王京雪、陳琰澤)


部分內容綜合整理自中國教育報(

ID

Zhongguojiaoyubao

)、央視新聞(

ID

:cctvnewscenter)等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報 的精彩文章:

心理專家:影響學習的三大心理問題,家長解決好,孩子就學得順 | 精選
教師需要修鍊的10項教學基本功,你做到了幾個? | 我是教師

TAG:中國教育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