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馬致遠為何被稱為馬神仙?看被譽為元曲第一的夜行船就知道了!

馬致遠為何被稱為馬神仙?看被譽為元曲第一的夜行船就知道了!

馬致遠,著名元曲作家。字千里,號東籬,一說字致遠,晚號東籬,被後人譽為「馬神仙」,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並稱「元曲四大家」。

馬致遠是元代曲壇上承前啟後的最重要的作家,他的散曲,既有蘇東坡的豪放,也有辛棄疾的曠達,可以說是元曲中蘇東坡和辛棄疾的合體。明代王世貞極為讚賞馬致遠,說馬致遠的名作《夜行船》的種種妙處,說他的「百歲光陰」一句,「放逸宏麗,而不離本色,押韻尤妙」。長句如「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又如「和露摘黃花,帶霜烹紫蟹,煮酒燒紅葉」,俱入妙境。元人稱為第一,真不虛也。所以,馬致遠被後世稱為「馬神仙」。

馬致遠為何被稱為馬神仙?看被譽為元曲第一的夜行船就知道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我們今天就看看被稱為元曲第一的《夜行船》。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來,今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喬木查〕想秦宮漢闕,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漁樵沒話說。縱荒墳橫斷碑,不辨龍蛇。

〔慶宣和〕投至狐蹤與兔穴,多少豪傑。鼎足雖堅半腰裡折,魏耶?晉耶?

〔落梅風〕天教你富,莫太奢,無多時好天良夜。富家兒更做道你心似鐵,爭辜負了錦堂風月?

〔風入松〕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里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撥不斷〕利名竭,是非絕。紅塵不向門前惹,綠樹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補牆頭缺。更那堪竹籬茅舍?

〔離亭宴煞〕蛩吟罷一覺才寧貼,雞鳴時萬事無休歇。何年是徹?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裴公綠野堂,陶令白蓮社。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想人生有限杯,渾幾個重陽節。人問我頑童記者:便北海探吾來,道東籬醉了也。

《夜行船》,充滿了人生的幻滅感,同時也體現了文人渴望擺脫世俗世界,隱入山水田園的隱逸心態。這也是失意的中國文人普遍的想法。積極入世是中國文人積極的一面,在世路坎坷無路可走的時候,中國文人還有另外一個精神家園,那就是學習老莊之道,清靜無為不再過問世事,而是像瀟洒的范蠡帶著西施泛舟於五湖煙海之間,像愛菊的陶淵明陶然忘機,「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馬致遠號東籬,很顯然是要致敬陶淵明。

元朝是一個動亂不堪的社會,文人和漢人的地位都不高,馬致遠懷抱著故園之戀、家國之思,在這個風雨如磐的社會,痛苦可想而知。馬致遠乃至文人們所有的痛苦與快樂,希望與幻滅,都在這首夜行船的曲子里,值得我們去深思。

人生百年就像一場夢幻,回首往日,事事都值得長嘆。昨天春剛來臨,今日花已凋殘,還不如夜深滅了燈燭,急急地罰酒尋歡。

想秦漢的宮殿,都化作了放牧牛羊的荒草原。不是這樣的話,漁夫樵子便沒內容閑談。只見荒墳斷碑橫七豎八,碑上的文字早已漫漶。

馬致遠為何被稱為馬神仙?看被譽為元曲第一的夜行船就知道了!

等到墳場成為狐兔出沒的地盤,這期間消磨了多少英雄好漢。三國鼎立,也像折鼎那樣不能久全。魏么?晉么?都同前朝一般。

老天讓你成大款,可別想入非非,一味地盤算。良辰美景總是那樣的短暫。富翁們就算是鐵石心肝,怎能狠得下性子,把現成的享受白白拋在一邊?

眼前的紅日就像下坡的車輛,又一次急急地墜下西天。當真它使鏡里白髮頻添。上床脫了鞋子,就不知第二天是否還有機會再穿。別笑我像斑鳩那樣不善於經營謀生,我一向保持著糊裡糊塗、痴呆懵懂的外觀。

我斷絕了功名的企求,也擺脫了是非的糾纏。門前清靜,不受鬧市紅塵的沾染。屋角種植綠樹,破牆面對青山。更加上竹籬茅舍,足以把身安。

蟋蟀停了鳴叫,方能一覺睡酣,等到晨雞報曉,俗事又絡繹不斷:這樣的情形何年才完?冷眼觀世,只見螞蟻密麻麻排兵布陣,群蜂亂鬨哄採花釀蜜,蒼蠅急忙忙爭腥逐膻。我嚮往的是裴度那樣的避世隱居,陶淵明那樣的同高士結社作伴。我愛秋天的優點:採摘帶露的菊花,分擘當令的熟蟹,點燃一堆紅葉,把美酒煮暖。想人生飲酒的機會有限,一生遇到的重陽節屈指可算。我吩咐家僮記著:有人問起我的話一律回斷,就算孔融前來拜訪,也回答他主人醉了,不能出來迎見。

馬致遠為何被稱為馬神仙?看被譽為元曲第一的夜行船就知道了!

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我們充滿了焦慮和對時間的敵對情緒。但是時光的腳步永遠不可能停下,所以在中國的詩歌中,充滿了對時間的留戀甚至是及時行樂的想法。古詩十九首中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而李白在名篇《春夜宴桃李園序》中說,「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馬致遠對時間的幻滅感體現在開頭四句:

百歲光陰一夢蝶,重回首往事堪嗟。昨日春來,今朝花謝,急罰盞夜闌燈滅。

百歲光陰只是幻想,而一朝酒醒才是現實。昨日春花,明日將是滿地黃花無人堪摘。這就是時間的殘酷,這就是李白的「浮生若夢」的翻版。

在馬致遠看來,時間是最殘酷的劊子手,它將摧毀一切看起來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那些當年壯麗的宮殿,那些翻雲覆雨的權勢,那些滔天的富貴,都已經變成一堆黃土,在荒煙蔓草之間,都成雲煙。所以無論是窮達富貴還是貧賤,管他是英雄。紅顏還是富豪,孜孜以求的富貴,到底追到了什麼呢?

用蘇東坡的話說,就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干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既然一切都是夢幻,一切都是不真實無意義的存在,那麼幹什麼還要忙忙碌碌做哪些無意義的事情呢?

這是對歷史和時間的反思,接下來轉入馬致遠對自己人生的反思。在一個無常的社會中,個人的努力只是沙漠風煙中的一粒微塵,隨風飄蕩,無法改變無處可逃。馬致遠說:

眼前紅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車。不爭鏡里添白雪,上床與鞋履相別。休笑巢鳩計拙,葫蘆提一向裝呆。

光陰易逝「疾似下坡車」,轉瞬老境將至大限臨頭,所以再沒有興趣去追求和奔競。那麼畢竟還要活著,到底如何處世?這個時候,中國道家思想開始發揮作用了。老子說要清靜無為,要學水的至善至柔,莊子說要處於有用與無用之間,要在游世與避世之間,做到守拙、裝呆,這是失意的中國文人的處事法寶。

既然要在滾滾紅塵中守拙裝呆,那就要回歸田園,過一種天然忘機的生活。

下面是夜行船最為美好的部分,為我們描述了一種隱居紅塵天然忘機的生活,也正是如此,這首曲子被譽為元人第一!

其中「青山正補牆頭缺」一句,簡直之神品。我的陋院破牆又怎樣?我可以透過破牆看見外面嫵媚的青山!這是一種知足、自足的心態。你看那些蟻」、「蜂」、「蠅」,「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紅塵滾滾,慾望醜惡,所以,還是回到人間最美好的事情吧。

馬致遠寫出了中國文人最渴望最雅緻最美好的風物:愛秋來時那些:和露摘黃花,帶霜分紫蟹,煮酒燒紅葉。這是最美好的隱居生活。我們可以與張可久的《人月圓山中書事》相對比:

興亡千古繁華夢,詩眼倦天涯。孔林喬木,吳宮蔓草,楚廟寒鴉。數間茅舍,藏書萬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釀酒,春水煎茶。

這麼美好的事情,真是讓人留戀艷羨!怎麼美好的夜行船,怪不得說是元曲第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玩的國學 的精彩文章:

禪宗的東土五祖是誰?他們都對禪宗的發展做出了哪些貢獻?
儒家的仁愛,道家的自然,墨家的奉獻,你選擇哪一種價值觀?

TAG:好玩的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