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懂《資治通鑒》10句,看清世事,處世安身

讀懂《資治通鑒》10句,看清世事,處世安身

讀史明鑒,必少不了《資治通鑒》。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都出自於它。今日精選《資治通鑒》10句,與大家共讀。

0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明達事理;聽信片面的意見,就會愚昧糊塗。此名句是魏徵勸告君王納諫的著名格言,王符(漢)《潛夫論·明暗》就曾說過:「君之所以明者,兼聽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簡潔精警,發人深省。

兩句從「明」、「暗」兩種不同效果,說明應「兼聽」,不能「偏信」。只有兼聽,才能全面了解情況,明辨是非,作出正確判斷;而偏聽偏信很可能會上當受騙。尤其是對於不同意見,更應認真聽取,這樣才能免於失誤。可用以勸誡人們特別是領導應廣泛聽取意見,克服片面性。

02、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

03、口有蜜腹有劍。

口頭上溫和親近得像蜜一樣甜,內心裡卻刁鑽歹毒得像劍一樣狠。這句是唐人對奸相李林甫的形象概括。

《資治通鑒·唐紀》載:「李林甫為相,凡才望功業出已右及為上所厚、勢位將逼己者,必百計擊之,尤忌文學之士。或陽與之善,啖以甘言而陰陷之。世謂李林甫。」嘴巴像蜂蜜樣甜,心計像利劍樣狠,形象地刻畫出陰謀家陰險奸詐的嘴臉。從此「口蜜腹劍」成了形容陰謀家和嘴甜心毒之輩的專門用語,長用不衰。

04、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測也。

發怒是人之常情,但不發怒而常把笑容掛在臉上的人,這種人是最難讓人猜測的。

05、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謄日損而禍至。

常常聽到別人說你的過失,過失就會日益減少而福氣就會來到;常常聽到別人對你的稱讚,聲譽就會日益受到損害而災禍就會降臨。

聞其過則過改而福至,聞其譽則過生而禍臨。我們千萬要多聽逆耳的忠告,而不要被溢美之辭沖昏了頭腦。當然,這裡的「禍」、「福」應理解為人事而不是指天命。

06、幣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送來的禮物很多,說的話又非常入耳,這是古人最警惕的事。

07、驕奢生於富貴,禍亂生於疏忽。

富貴會產生驕奢,疏忽會導致禍亂。

富貴雖然不一定產生驕奢,而驕奢則必然產生於富貴,因為富貴給驕者提供了物質和精神上的條件,這是富貴者不可不警惕的。疏忽大意,漫不經心,往往會對災禍的苗頭視而不見,使其由小而大,最終導致災禍發生,這是必須警惕的。這告誡人們富貴時要特別注意戒驕奢,處事要時刻注意戒疏忽。

08、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功而遂。

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只要把難點解決了,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了;做人要取長補短,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決好了,自己的長處自然也就會得到加強。

09、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各取其長處而使用。

使用器物要按照器物的特有功能來使用,任用人才也要根據各人的長處來使用。能揚長棄短,量才而用,不但能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也有用不完的人才。如果看不到人的優點,只看到人的短處,那麼世上就沒有可用的人了。唐太宗能成為一代英主,在他統治時期出現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與他開明的人才觀和知人善任的用人方法不無關係

10、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實際上,認識自己的錯誤也是很難。人們經歷中的種種判斷形成自己固有的經驗,從這個「己見」中審視我們周邊的事物總是帶有自己的觀點。有些觀點和判斷是正確的,有些錯誤,怎麼辦?最好的方式就是放下「己見」,多聽別人意見,如果認為某個人的意見不靠譜,那就多聽聽幾個人的意見,當了解到多數人的意見和自己相左了,那就要重新審視自己的觀點和判斷,做出相應的調整。

本文參考自《國學句典》,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琵琶十大名曲,曲曲醉人心
《詩經》名篇,美了數千年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