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舊如舊」,看上博如何複製出董其昌《秋興八景》珂羅版

「做舊如舊」,看上博如何複製出董其昌《秋興八景》珂羅版


近日,「董其昌」成了上海文藝界的熱門話題。在上海博物館的「董其昌大展」展覽期間,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也於12月25日在松江醉白池內正式開館。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了解到,在董其昌書畫藝術博物館開館之際,上海博物館贈送了使用非遺傳承技藝——珂羅版複製的001號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這也是董其昌目前最大的一套冊頁,且冊頁前有曾鯨與項聖謨合作的董其昌肖像。

《秋興八景圖》為董其昌設色畫精品之作,所寫為作者泛舟吳門、京口途中所見景色。圖中峻拔的山頭,沉重的石塊,深邃的溪谷,瀰漫的煙霧,各盡其態。既有草木蔥茂、風雨迷濛的江南丘陵特點,又有沙汀蘆荻、遠岫橫亘的水鄉情調, 亦有江天樓閣、彩舟競發的江上景色。紙本冊頁共8開,董其昌在此套冊頁中多題「仿某某」這和他其它的作品一樣,雖然標註臨仿某家,其實都是他自己的風格語言。

《秋興八景》前的董其昌小像

珂羅版複製工藝常常被認為是複製書畫最好的工藝,更被啟功稱為「下真跡一等」。為弘揚傳統文化,讓珍寶文物煥發生機,走出展櫃,走向大眾,上海博物館珂羅版專業團隊承擔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限量版100冊的複製製作。本套冊頁全冊16開,每開78*62cm,極具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審美價值。

上博捐贈珂羅版複製的001號董其昌「秋興八景圖冊」

「澎湃新聞」了解到,為最大限度還原原作,複製團隊反覆研究董其昌作品的筆墨與意境、歷盡半年從照相、修版,並通過製版調整達到進一步分色,以取得最佳效果。為還原明代紙張狀態和自然的古風,專門定製專用宣紙,對原料精心挑選,對工藝精益求精,對成品層層把關,全冊用了10多種染色紙,122層宣紙層層疊加,達到做舊如舊。

照相

修版

製版

印刷

上海博物館珂羅版專業團隊負責人,上海博物館藝術品公司副總經理馮煒告訴「澎湃新聞」(www.thapaper.cn)記者,珂羅版「秋興八景圖冊頁」製作環節中的難度:在照相過程中,工作量大,由於要分色,每幅畫要拍十幾張底片,共計拍攝了179張底片;修版方面:在對比原作分析後發現,此套作品色彩變化微妙,用墨虛實相生。根據分色修片的需求,一套冊頁要完成上百張底片的修版,一張畫需3個人修1個月;製版主要負責與修版印刷配合,反覆試版、打樣,通過曬版調整達到進一步分色,以取得最佳效果,一幅畫要制30塊版;在印刷中,由於對原畫的墨色層次的還原度要求高,印刷時套版的顏色數量多達十幾至二十餘塊印版,這大大提高了對於套版精度的要求。」

染紙

織宋錦

此外,馮煒告訴記者,「我們整個團隊除珂羅版工藝,還有人工臨摹、裝裱修復。秋興八景圖冊後續裝裱等工作則是通過後面兩個部門製作。」

上畫心

冊頁製作

《秋興八景圖》畫八開,分別作於萬曆四十八年八月朔前一日、中秋、八月廿五日、九月朔、九月五日、九月七日、重九前五日,是年66歲。皆設色山水,或仿古,或寫景,其中山巒明秀,樹石幽奇,蘆荻蒼黃,秋林丹翠,以及陂陀沙磧,村屋扁舟,無不精妙。第一開,崇山峻岭,古松挺拔,氣勢雄偉;第二開,疏朗開闊,筆墨細膩,意境恬靜;第三開,沙磧、山石、樹木,均極精妙;第四開,設色明亮,蘆葦時隱時現,意境秀逸,是全冊中最別緻的一開;第五開,秋山沉鬱,樹木興茂,表現出筆墨功力;第六開,松樹蒼勁,顯出深秋蕭涼之意;第七開,仿米山水,左上自題:「吳門友人以米海岳楚山清曉圖見視,因臨此幅。」第八開,樓閣數幢,波上小舟,古雅秀潤。上方題詞後記:「是月寫設色小景八幅,可當秋興八首。」

《秋興八景圖》冊有清宋犖、羅廷琛、張岳松、鄭孝胥等題外簽。畫前扉頁有明曾鯨畫董其昌肖像,項聖謨補圖。全冊本幅均有董其昌行楷題記及署款,未鈐印。對幅絹本,均有吳榮光對題或和韻。畫後有三人題跋。清謝希曾戊辰(1748年)三跋;守主人一跋;孔廣陶二跋。

第一開

秋興八景圖第一開

款 識:余家所藏趙文敏畫有鵲華秋色卷、水村圖卷、洞庭兩山二軸、萬壑響松風百灘渡秋水巨軸,及設色高山流水圖,今皆為友人易去,僅存巨軸學巨然九夏松風者,今日仿文敏筆並記。庚申八月朔前一日,玄宰。

第二開

秋興八景圖第二開

款 識:秋光老盡關蓉院,堂上霜華勻似剪。西樓促坐酒杯深,風壓綉簾香不卷。玉纖慵整銀箏雁,紅袖時籠金鴨暖。歲華一夕委西風,獨有春紅留醉臉。偶書少游詞,庚申八月舟行瓜步江中乘風宴坐有偶然欲書之意。玄宰識。

第三開

秋興八景圖第三開

款 識:溪雲過雨添山翠,花片粘沙作水香。有客停橈釣春渚,滿船清露濕衣裳。玄宰。平波不盡蒹葭遠,清霜半落沙痕淺。煙樹晚微茫,孤鴻下夕陽。玄宰,庚申中秋吳門舟中畫。

第四開

秋興八景圖第四開

款 識:黃蘆岸白蘋渡口,綠楊堤紅蓼灘頭。雖無刎頸交,頗有忘機友。點秋江白鷺沙鷗,傲殺人間萬戶侯,我是不識字煙波釣叟。庚申八月廿五日,舟行瓜步大江中寫此並書元人詞亦似題畫亦似補圖。玄宰。

第五開

秋興八景圖第五開

款 識:短長亭,古今情,樓外涼蟾一暈生,雨余山更清。暮雲平,暮山橫,幾葉秋聲和雁聲,行人不要聽。玄宰,庚申九月朔京口舟中寫

第六開

秋興八景圖第六開

題 識:霽霞散曉月猶明,疏木掛殘星,山徑人稀,翠蘿深處,啼鳥兩三聲。霜華重逼雲裘冷,心共馬蹄輕,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許多情。玄宰,庚申九月五日

第七開

秋興八景圖第七開

款 識:吳門友人以米海岳《楚山清曉圖》見視,因臨此幅。庚申九月七日,玄宰。

第八開

秋興八景圖第八開

款 識:今古幾齊州,華屋山丘,杖藜徐步立芳洲,無主桃花開又落,空使人愁。波上往來舟,萬事悠悠,春風曾見昔人游,只有石橋橋下水,依舊東流。庚申九月重九前一日書,是月寫設色小景八幅,可當秋興八首。玄宰。

《秋興八景圖冊》珂羅版

《秋興八景圖》曾著錄於《聽樓書畫記》、《獄雪樓書畫錄》、《虛齋名畫錄》。此冊原為董其昌次子董祖源所藏,每開均鈐有「男祖源珍藏」朱文印;入清後,康熙間為宋犖所得,鈐有「宋犖審定」朱文印;乾隆間,經宋犖之孫轉讓給謝希曾,鈐有「謝氏阿曾秘玩」朱文印;道光、咸豐間,歸潘正煒藏,鈐有「潘氏聽?樓藏」、「季彤鑒定珍藏」;後又伍元蕙所得,鈐有「伍氏南雪齋書畫之印」朱文印;同治間,為孔廣陶所藏,鈐有「至聖七十世孫廣陶印」、「南海孔氏世家寶玩」、「獄雪樓鑒藏金石書畫圖籍之章」朱文印;民國以後,為龐元濟收藏,鈐有「虛齋鑒藏」、「龐萊臣珍賞印」、「虛齋至精之品」、「虛齋審定」朱文印。最後一位為劉靖基。1980年6月,劉靖基捐贈上海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多地「縣人民醫院可領養女棄嬰」?警方闢謠
這是徠卡M系列的第一款數碼相機 不完美卻成經典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