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毛澤東思想」里,閃爍著地理思維的光芒

「毛澤東思想」里,閃爍著地理思維的光芒

昨天是毛澤東同志誕辰125周年紀念日。我們特別推送唐曉峰老師的《毛澤東的革命地理》,這篇文章分析了毛澤東所領導的土地革命、開創的敵後抗日根據地中的地理思維。在著名歷史地理學專家唐教授看來:因為具備地理思維,「毛澤東比不懂中國實際情景的書獃子們,更知道中國的革命該怎麼鬧。在被反覆提煉過的毛澤東思想裡面,依然可以察覺到些許地理方面的光芒。」本文轉載自「活字文化」。

毛澤東的革命地理

文|唐曉峰

在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毛澤東教的課程是地理。據說在長沙時,毛澤東也教過地理。他所教的地理課是什麼內容,今天已經無法知道。參攷當時社會上通行的地理課本,可以推知其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如京師大學堂(北大前身)的《地理講義》,內容也僅僅是對地勢和海岸的大略描述。

不過,地理學這門學問,除了知識性這一面外,還有眼光頭腦的一面,就是常說的思想方法。懂地理的人,有一種「地理頭腦」,看問題有地形、地利、空間的一套思維框架,談出來的東西都能落在實處,可以在地面上查證。

我們不能說毛澤東思想裡面有多少「地理知識」,但在他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理論體系中,看得出,他是深知中國的土地之廣大、江山之多阻、南北之差別、農村都市之兩樣。他比不懂中國實際情景的「書獃子們」,更知道中國的革命該怎麼鬧。在被反復提煉過的「毛澤東思想」裡面,依然可以察覺到些許地理方面的「光芒」。

在毛澤東親自領導的革命運動中,地理分析發揮了作用,它是革命戰畧製定的基本依據之一。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他寫道:「戰爭情況的不同,決定著不同的戰爭指導規律,有時間、地域和性質的差別。……從地域的條件看,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特別是大國家大民族均有其特點,因而戰爭規律也各有其特點,同樣不能呆板地移用。」「經驗多的軍人」,會「摸熟了一切和戰爭有關的其他的條件如政治經濟地理氣候等」。「地域」「大國」和「地理」這些詞,對毛澤東來說,並不是隨口說出來的。

在他著名的建立革命根據地的思想中,地理分析是起到關鍵作用的。首先,他強調中國在地理上是一個大國。他說:「中國是一個大國——"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不愁沒有迴旋的餘地。」「如果我們是一個小國,遊擊戰爭只是在正規軍的戰役作戰上起些近距離的直接的配合作用,那就當然只有戰術問題,沒有什麼戰畧問題。」(《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因為中國是一個大國,充滿迴旋餘地,所以「紅色政權」能夠在某一類地理地帶中存在。

那麼,紅色政權選擇在哪裡?不是大城市,而是農村。在中國,「近代式的若干商業都市和停滯著的廣大農村同時存在」。「我們的政權是分散而又孤立的山地或僻地的政權,沒有任何的外間援助。……革命根據地只有鄉村和小城市。其區域開始是非常之小,後來也並不很大。」

完全可以說,毛澤東領導的土地革命,不僅是階級選擇——貧苦的農民,也有地理選擇——反動力量薄弱的「邊區」。毛澤東很清楚,「三座大山」各有自己的區域:帝國主義在沿海,封建主義在鄉村,官僚資本主義在都市。都市是帝國主義與官僚資本主義的勾結之所,革命最為不易。只有農村,可以「星火燎原」。

在《抗日遊擊戰爭的戰略問題》中,毛澤東對抗日根據地做了細緻的地理分類,「抗日遊擊戰爭的根據地大體不外三種:山地、平地和河湖港汊地」。對敵我形勢,也進行了地理分析:敵人「除東三省等地外,實際只能佔領大城市、大道和某些平地,依重要性說是一等的,依面積和人口來說可能只是敵佔區中之小半,而普遍地發展的遊擊區,反居其大半」。毛澤東的眼光,比其他人要「入地三分」,使他對形勢的觀察、戰畧的把握真實、準確。

毛澤東的地理是革命的。在對農村進行革命優勢的分析時,他是正確的。但是,農村不總是具有優勢的。在講求繼承性的經濟和文化方面,農村是落後的。這一點上,毛澤東出現了失誤。

他以為「敵人已將我們過去的文化中心變為文化落後區域,而我們則要將過去的文化落後區域變為文化中心。……總起來看,中國將是大塊的鄉村變為進步和光明的地區,而小塊的敵佔區,尤其是大城市,將暫時地變為落後的黑暗的地區」。

這種藐視都市的革命思想,被一直保留到經濟建設和發展文化的時代,遂產生了與革命良好願望相左的作用。另外,對祖國大地「一張白紙」的描述,也容忍了大量傳統文化景觀的喪失。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理讀書 的精彩文章:

DG侮辱「筷子文化」,慈禧一雙御用筷子,設計師賺一生也買不起

TAG:雅理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