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一生最佩服的人,生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死後更是被尊為神

韓信一生最佩服的人,生前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死後更是被尊為神

說到大將韓信,想必大家都比較熟悉,韓信是我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他為大漢王朝的建立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不世出軍事奇才,韓信為劉邦攻城略地,先是擒魏、取代、破趙、脅燕,後又東擊齊,南滅楚垓下,名聞海內。最終在劉邦奪得天下後煮酒論英雄時給出了「連百萬之兵,戰必勝,攻必取,我不如韓信」的評價。

韓信的軍事才能是有目共睹的,後來人們也多以「功高無二,略不世出」來稱讚。像韓信這樣的軍事天才難免都會恃才傲物的心理,能讓他欽佩的人也可以說是屈指可數。韓信就曾對蕭何說過:「白起那叫打仗嗎?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秦國的家底都讓他白凈了!」然而,就是這樣的韓信,也有一人令他打心底佩服,此人生前還留下一句千古名言,死後更是被尊為神!

能讓韓信一生最佩服的人就是趙國的廣武君李左車,李左車是趙國名將李牧之孫,秦末六國並起他輔佐趙王歇,為趙國下了赫赫戰功,故封為廣武君。公元前205年,劉邦在彭城之戰中失利,眾諸侯王均反叛與楚媾和。在這種情形下,劉邦採納韓信的「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也就是說在堅持對楚正面作戰的同時,也要開闢北方戰場。

公元前204年,劉邦派大將韓信、張耳率領一萬餘新召募的漢軍向東挺進,去攻打項羽的附屬強國趙國。趙王見狀就任命成安君陳余為統帥,李左車為副將,率領近二十萬兵馬前往迎戰。趙軍率先到達戰場佔據有利地形,統帥陳余認為韓信區區幾萬人馬不足為慮,遂準備與韓信決戰。而副將卻李左車認為:「韓信千里而來,糧草不足,補給肯定在部隊後方,到時候他帶領三萬兵馬,從小道斷了韓信的糧草。不出十日,韓信的部隊不戰自潰,可以全殲漢軍。」

而主將陳余卻自恃義軍,不屑於使用奇謀詭計,說:「韓信這麼點人馬,我竟然避而不戰,如此膽小怯懦,那以後天下諸侯還不都來攻打我?」根本不聽李左車的計謀。此時韓信派人暗中探聽得知李左車的計策,沒被採納非常高興。於是韓信迅速挑選二千輕騎,半夜從小路迂迴到趙軍大營側翼隱伏待擊。次日凌晨,韓信和張耳率主力出井陘口,並在綿河東岸擺下「背水陣」,引誘趙軍出擊。此一戰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背水一戰,戰後主將陳余被殺,趙王歇被擒,李左車也逃走,趙國滅亡。

破城之後,韓信深知李左車之能,遂懸賞千金捉拿他,目的並不是要置他於死地,而是想收為己用。俗話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沒過多久就有人擒獲廣武君李左車,並連夜把他送到韓信面前領賞。韓信見到李左車本人立刻為他鬆綁,讓他面朝東而坐,以師禮相待。而正在此時,韓信接到劉邦的命令讓其火速進攻燕國和齊國,韓信心裡很清楚,此次滅掉趙國存在僥倖的成分,士卒連續作戰已經疲憊不堪,燕國和齊國不一定能攻得下來。

於是,韓信就向李左車反覆請教攻打燕齊之道,李左車為人很有謀略,現作了俘虜再三推諉。最終經韓信再三請求,便說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隨後又接著說道:「目前不宜攻燕、齊。應撫恤百姓,犒勞將士,同時以優勢兵力向燕國進發,以造聲勢,迫使燕國順從。一旦燕王順從,齊國就會聞風而服。這就是兵書上說的先虛後實之法。」

廣武君李左車的意思很明確,即使再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也總會有一次失誤的時候。將軍您的作戰謀略雖然是天下無雙,但也應該換個角度想一想。現在將士們疲憊至極,如果輕易討伐燕國的堅城,不一定能如願,到時候落得騎虎難下,齊國再從側面圍攻您,恐怕您很難全身而退。最終韓信採納了李左車建議,不久就取得了燕、齊兩國土地。

最後我們要說李左車的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兵家怪傑和軍事奇才,著有的兵書《廣武君》對兵謀略也影響深遠。他作為韓信一生最佩服的人為其獻計獻策,主張修生養息,慰勞將士,以德政安撫人心。以武力作威懾,以仁德服人心,恩威並舉,迫使敵人歸順。極具戰略眼光,以奇謀建功立業。他生前留下的千古名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更是被後人引用。

後來,劉邦知道其才華也為遏制韓信,遂把李左車安排到太子劉盈身邊,輔佐太子。李左車就在滎陽城外的山上教劉盈操練兵馬,這座山因此被命名為廣武山。韓信被殺之後,李左車辭官歸隱,扶危濟困,在民間很有聲望,被尊為雹神。清代大文學家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雹神》就曾記述了他降冰雹於章丘,落滿溝渠而不傷莊稼的傳奇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鑒志 的精彩文章:

王爺起兵造反路過一個小鎮,給它改了個名字,現成為國家直轄城市

TAG:讀史鑒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