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生物谷推薦:12月必看的重磅級研究Top10

生物谷推薦:12月必看的重磅級研究Top10

文章來源於:生物谷,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轉眼間12月份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個月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我們深入學習一下呢?小編根據本月新聞的熱度、點擊量、研究領域篩選出了本月的重磅級研究Top10,供大家學習交流。

【1】Aging:不可思議!阿奇黴素竟能減緩細胞衰老延長機體壽命

doi:10.18632/aging.101633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Aging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索爾福德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特殊的抗生素或有望作為延長機體壽命的新型藥物;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發現,一種FDA批准使用的抗生素阿奇黴素能有效靶向作用並消除培養液中的衰老細胞,此外,研究人員還對比了一系列FDA批准的藥物對正常細胞和衰老細胞的影響差異,這些細胞來自於人類皮膚和肺部。

當單一劑量使用時,阿奇黴素能以高達97%的效率選擇性地殺滅並消除衰老細胞,此外,這種抗生素並不會對正常健康細胞產生影響。研究者Michael P. Lisanti說道,阿奇黴素是一種相對溫和的抗生素,此前研究人員發現其能將將囊性纖維化患者的壽命延長數年;最初,研究人員利用阿奇黴素來殺滅囊性纖維化患者機體中的有害細菌,而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卻發現,這種抗生素能消除患者機體中炎性的成纖維細胞,話句話說,就是能除去與機體衰老相關的衰老細胞。

【2】Cell Stem Cell:震驚!高達10%的人體血細胞來自腸道中的造血幹細胞庫

doi:10.1016/j.stem.2018.11.007

科學家們之前曾認為血細胞是一群特殊的造血幹細胞在骨骼中專門產生的。然而,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瓦格洛斯內外科醫生學會的研究人員吃驚地發現人體腸道可能利用它自身的造血幹細胞庫提供高達10%的用於人體循環的血細胞。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0月29日在線發表在Cell Stem Cell期刊上。

如果腸道發生功能障礙,那麼腸道移植是患上克羅恩病和其他疾病的患者的唯一的長期治療選擇。但是較高的免疫排斥率和服用免疫抑製藥物時產生的危及生命的併發症限制了人類腸道移植的成功率。當一個人接受移植器官時,免疫系統通常將這種新移植的器官識別為外來物並加以破壞。強效的免疫抑製藥物可減輕這些反應,但是這會讓患者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其他併發症的影響。

【3】Int J Epidemiol:喝綠茶或會增加2型糖尿病的患病風險

doi:10.1093/ije/dyy173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綠茶攝入和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聯上常常會有一些不一致的研究結果;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上的一篇研究報告中,來自范德堡大學的科學家們就通過研究調查了兩者之間的關聯。

研究者Xiao-Ou Shu說道,這項研究中我們發現,喝綠茶能夠增加中國成年人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對於中國成年人而言,茶葉是其最受歡迎的飲品之一。文章中,研究人員對來自「上海女性研究和男性研究計劃」中的119,373名參與者進行研究,這些參與者在被招募到研究中時並未患糖尿病。

【4】Sci Rep:重磅!新型免疫療法或能將人類細胞轉化成為微型的抗腫瘤藥物工廠

癌症免疫療法是一種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統來攻擊腫瘤組織的新型療法,其在治療某些癌症上發揮了巨大的潛力,然而這種療法或許並不一定會在每一名患者機體中發揮作用,而且某些類型的療法甚至還會給患者帶來嚴重的副作用。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tific Report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成功將B細胞轉化成了一種特殊的「工廠」,其能幫助組裝並且分泌含有microRNAs的囊泡或囊袋結構,一旦癌細胞陷入其中,這些小型片狀遺傳物質就會抑制促進腫瘤生長的基因進行表達;利用這種方法來治療患乳腺癌的小鼠或許就能讓腫瘤發生明顯的萎縮。

研究者Maurizio Zanetti教授說道,我們想將這種新方法用於免疫療法無法發揮作用的患者或情形之中,這類新型療法優勢在於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說,其所帶來的副作用會更少,而且作用時間比較長效;患者並不需要進行頻繁注射或輸注;這種新型療法能夠幫助抵禦多種不同類型的腫瘤組織,包括乳腺癌、卵巢奧、胃癌、胰腺癌和肝細胞癌等。

【5】Nat Metabol: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治療2型糖尿病的新療法

恢復胰島素的功能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個關鍵,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圖盧茲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型治療策略,其能利用一種名為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 HSL)的特殊酶類來發揮作用,當在脂肪細胞中刺激脂肪合成時,或許就會對胰島素的活性帶來有益效應。

糖尿病是一種血糖長期處於高水平的疾病(高血糖症),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因葡萄糖代謝受到干擾所引發的狀況會不斷進展;據估計,在法國,2015年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超過了5%,其中2型糖尿病佔90%的比例;這些數字並不包括那些並不知道自身病情的個體,尤其是肥胖或超重人群。

【6】PNAS:重磅!科學家有望開發出徹底清除潛伏HIV感染的新策略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通過操控誘發細胞中潛在HIV開始複製的遺傳開關或能從人類機體中完全消除HIV;潛伏HIV的細胞對於機體機體免疫的自然防禦來說是「隱形」的,相關研究結果有望未來幫助研究人員開發治療HIV的新型療法。

在感染期間,HIV的DNA能通過特殊的方式進入到宿主細胞核中,並將其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組中,Tat基因迴路是HIV DNA的重要片段,其能幫助控制HIV的基因轉錄和激活;當被激活時,Tat基因迴路就會開啟接管宿主細胞的機制,並大量產生新的HIV病毒拷貝,最終新產生的HIV就會從細胞中釋放並感染附近的細胞。HIV特異性的免疫效應細胞能夠殺滅被HIV感染的細胞,但僅當細胞被用來產生更多病毒時才會發生,這就意味著,Tat基因迴路此時處於開啟狀況,在被潛伏感染的細胞中,Tat基因迴路則處於關閉狀態,而且在攜帶潛伏HIV的同時,被感染的細胞還會繼續發揮其作用。

【7】Immunity:腸道菌群竟會誘發機體衰老?

doi:10.1016/j.immuni.2018.09.017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研究棲息於人類機體腸道中的不同細菌群落是如何對機體功能產生顯著影響的,包括機體免疫系統等;腸道菌群有時被稱為「共生菌」,其存在於所有生活在一定功能平衡下的動物機體中,當這種平衡被打破後就會誘發宿主機體出現共生失調(commensal dysbiosis)的表現,比如疾病或藥物,這常常與一系列疾病有關,甚至會降低機體的壽命,儘管科學家們進行了大量研究,但目前他們仍然並不清楚腸道菌群是如何影響機體健康的。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Immunit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免疫系統出現問題後如何誘發宿主機體發生共生失調,從而促進年齡相關疾病的發生。文章中,研究者對黑腹果蠅進行了相關研究,黑腹果蠅是一種常用來研究腸道菌群生物學特徵的模式生物,研究人員想通過研究闡明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他們重點對一種名為肽多糖識別蛋白SD(PGRP-SD)的受體蛋白進行研究,這種蛋白屬於一類模式識別受體,2016年研究人員發現,PGRP-SD能夠檢測外源性細菌病原體,並刺激果蠅機體中的免疫系統抵禦病原體的感染。

【8】PNAS:改寫教科書!中美科學家發現父親線粒體DNA也能夠傳遞給子女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廣西婦幼保健院、台大醫院以及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學中心、貝勒醫學院和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一些罕見的父親將線粒體DNA(mtDNA)傳遞給子女的例子。相關研究結果於2018年11月26日在線發表在PNAS期刊上。

線粒體是存在於每個人細胞內的細胞器---它們的功能是產生能量。線粒體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具有自己的與細胞核中發現的DNA分隔開來的DNA,因此將之稱為線粒體DNA(mtDNA)是非常恰當的。之前的研究已表明一旦卵子受精,精細胞內的mtDNA就會受到破壞。因此,後代僅遺傳母親的mtDNA。鑒於mtDNA的這種獨特性質,它已被廣泛用於研究人類和其他動物的遺傳史。

【9】Science子刊:重大進展!聯合使用三種策略導致癌症治療反應率接近100%

doi:10.1126/scitranslmed.aau0417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麻省總醫院、新澤西州立大學和拉什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將三種先進的治療惡性黑色素瘤的策略---分子靶向療法、免疫檢查點阻斷和使用溶瘤病毒---結合在一起可能顯著地改善治療結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18年12月12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

研究者Howard Kaufman博士表示,我們發現聯合使用溶瘤病毒T-VEC和一種MEK抑製劑可顯著增強治療反應和對腫瘤細胞的殺傷能力,而且往這種治療方案中加入一種PD-1阻斷劑可進一步改善治療反應。我們使用的這三種藥物都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批准,因此,我們的研究為聯合使用它們提供了理由。測試這三種藥物的臨床試驗應當成為優選事項。

大約一半的黑色素瘤是由BRAF基因發生的突變促進的,而且抑制相同通路中另一個基因---BRAF或MEK---的藥物可顯著改善許多患者的治療結果。然而,耐藥性經常會出現,特別是當幾種BRAF/MEK抑製劑聯合使用時。靶向阻止免疫系統攻擊腫瘤的分子(比如PD-1)的免疫檢查點抑製劑也導致重大的治療改善,但是使用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可能具有毒副作用。溶瘤病毒能夠直接感染和殺死腫瘤細胞,並且激活先天性免疫反應和適應性免疫反應,因而是另一種指導抗腫瘤免疫反應的方法。這項新的研究中使用的這種病毒(即T-VEC)是第一種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種獲得美國FDA批准的病毒。

【10】Mol Psych:突破!科學家將阿爾茲海默病分為六種疾病亞型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華盛頓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對阿爾茲海默病進行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能對該病患者進行分類,相關研究或能幫助研究人員後期開發出阿爾茲海默病的新型個體化療法。

研究者Shubhabrata Mukherjee表示,與乳腺癌一樣,阿爾茲海默病並不是一種疾病,我認為,一種良好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失敗,並不是所有的受試者都患有同一種類型的阿爾茲海默病。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根據診斷時機體的認知功能將4500名遲發性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分為6個群組,隨後利用遺傳學數據來尋找不同群組患者之間的生物學差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國丹白癜風醫院 的精彩文章:

「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冬至習俗的那些事兒
秋冬季有利於白癜風治療嗎

TAG:北京國丹白癜風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