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科院「第二糧倉」培育出多個科技良種

中科院「第二糧倉」培育出多個科技良種

編者按:近年來,中科院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科技成果不斷產出,並持續通過成果轉移轉化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為進一步增進公眾對中科院亮點工作的了解,同時促進院屬各單位進一步加強對成果轉移轉化的傳播推廣,特啟動「中科院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亮點工作篩選」活動。

中科院相關職能部門現已推薦2018年第4季度候選條目,歡迎大家積极參与投票,相關得票數將作為正式當選條目的重要參考依據。感謝對中科院科技創新工作的鼓勵和支持!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2018年10月12日,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牽頭實施的中科院「第二糧倉」項目「黃淮南片中低產田改良與產能提升科技示範」完成驗收。該項目升級了一批砂姜黑土中低產田改良技術,建立了以立體秸稈還田為核心的普適型砂姜黑土改良模式和瞄準綠色精品農業的移動牧場改土模式;培育了適於機械化收割的玉米國審品種「科育186」,便於秸稈還田的省審脆桿水稻品種「科輻粳7號」,國審節肥品種「中禾優1號」以及有黃淮地區「五常大米」之稱的「科輻粳9號」優質稻米品種,為提升淮河流域農業產能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項目成果在太和、龍亢農場、渦陽3個核心示範區推廣105萬畝,節本增效1.05億元。「第二糧倉」項目的實施在我國農業領域產生廣泛社會影響。項目被列為中科院「十三五」重大突破,被科技部列為2017年國家四大農業科技工程,「第二糧倉科技工程」也被列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規劃。

渦陽楚

店基地

支持&投票

請點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科研人員利用單分子熒光技術發現端粒DNA G三聯體多種結構與摺疊路徑
「逆襲的備胎」嫦娥四號為何要去月球背面?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