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軍隊裝備的火炮,數量眾多,為何口徑反而越來越小?

明朝軍隊裝備的火炮,數量眾多,為何口徑反而越來越小?

懂一點軍事常識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火炮的口徑越大,威力就越大,射程越遠。因此在歷史上,各國曾經爭相發展大口徑重炮,例如德國和蘇聯的重炮。但是在明朝歷史上,一種非常奇怪的情況出現了,在明朝建立的前期,火炮的口徑並不算小。但是進入明朝統治的中後期,明朝火器的口徑出現了小型化的趨勢,大口徑火器的數量越來越少。那麼,明朝軍隊為何出現了這麼尷尬的情況呢?

一、明朝軍隊繼承了元朝軍隊的衣缽

蒙古軍隊在不斷的擴張中,非常注意吸收各個地區的先進文明,例如回回炮等等。蒙古軍隊中夾雜了中亞、西亞、北亞等各地區的先進裝備,正是在這一時期,蒙古軍隊接觸到了火器。後來的元朝軍隊中,裝備了大量從東歐等地流入的火器。不過,元朝對中原地區的統治並沒有維持太久。100年左右的時間,元朝已經被明朝所取代。在很多方面,明朝並沒有恢復唐宋時期的氣象,而是沿用了元朝的一系列制度。在明朝建立的前期,明朝軍隊裝備了大量的火炮和回回炮,樣式和元朝時期的武器非常類似。在明朝統治的前期,明朝軍隊以大口徑火炮為主。因為北方的蒙古勢力還在不斷的反撲,而且規模比較大,動輒就是10萬人以上的大戰。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軍隊需要裝備大口徑火器,因為大口徑火器的殺傷力比較大。

與此同時,這也是為了攻城的便利。在明朝統治的初期,四川、雲南等地還存在著割據政權,平定這些割據政權牽扯到了城市攻防戰。在這一階段,明朝軍隊不僅裝備了大口徑火器,甚至還沿用了蒙古時期的回回炮。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裝備最適合自己的武器,這是軍隊發展的必要條件。到了明朝統治的中期,明朝軍隊裝備的大口徑火器明顯減少,古老的回回炮更是沒有蹤影。因為全國各地已經平定,在明朝不間斷的打擊下,敗退北方的蒙古勢力損失很大。再加上蒙古集團內部的混亂,蒙古勢力已經無力大規模反撲,開始以小規模的襲擾為主。明朝軍隊開始轉入了機動作戰的模式,裝備的火器開始出現小型化的趨勢。

二、無論是蒙古騎兵還是日本倭寇,機動性都很強

進入明朝統治的中期,蒙古勢力雖然仍舊時常南下,但以成百上千的小規模襲擾為主,超過1萬人的戰役已經屬於大戰役了。原來的那些火器威力比較大,但是重量也居高不下,非常不利於機動作戰,只能用於攻城或者防禦。在16世紀初期,西方軍隊使用的佛郎機傳入了明朝。明朝軍方對佛郎機的性能讚不絕口,因為佛郎機的性能穩定,而且大小正合適,滿足了明朝軍隊小規模作戰和機動作戰的要求。明朝開始大面積仿製佛郎機,到了明朝的後期,明朝軍隊對佛郎機的依賴性很大。除了佛郎機,明朝軍隊還裝備了其他與佛郎機類似的火器。這些火器便於操作,甚至能夠在戰馬上使用,起到了機動作戰的作用。除了對付北方的蒙古騎兵,與日本倭寇作戰的過程中,也呈現了類似的局面。

在電影《蕩寇風雲》中,戚繼光的部隊使用了非常便於攜帶的虎蹲炮。虎蹲炮就是一種輕型火炮,地位類似於現在的迫擊炮。至於三眼銃,請大家聯想現在的火箭筒。明朝軍隊之所以裝備這些輕型火器也是自己的考慮,在明朝統治的中後期,日本倭寇開始不斷的侵擾東南地區。這些倭寇並沒有什麼防護能力,但機動性很強,經常在東南地區流竄,搞得明朝軍隊疲於應付。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戚繼光的軍隊裝備了大量的輕型火器。明朝軍隊的火器發展呈現了口徑越來越小、越來越輕量化的模式,但是在明朝末期,應對後金軍隊的過程中,明朝軍隊的這套辦法失效了。

三、明朝和清朝都非常看重紅衣大炮

後金政權建立之後,明朝與後金展開了反覆鏖戰。起初,明朝軍隊與後金軍隊進行了大量的野戰,明朝軍隊敗多勝少。後金軍隊了解明朝軍隊的火器眾多,但是射程有限。後金軍隊派遣少量部隊,不斷的在明朝軍隊周圍迂迴,進一步消耗明朝軍隊的彈藥。待彈藥消耗殆盡之後,後金軍隊利用騎兵的優勢衝散了明朝軍隊的陣型。由於屢戰屢敗,明朝開始調整自己的防禦戰術,不再與後金軍隊進行野戰,而是儘可能的利用城池的優勢。在這樣的情況下,明朝軍隊開始重新裝備大口徑火器,也就是「守堅城,用大炮」的戰術。其實,這套戰術成功的阻擊了後金軍隊,甚至擊傷了後金大汗努爾哈赤。但在登州之變以後,後金軍隊也開始擁有紅衣大炮等火器,明朝的城市防禦優勢不復存在。隨後建立的清朝開始仿製紅衣大炮,火力上甚至超過了明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興替鏡歷史 的精彩文章:

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三代君王,為何都全力進攻準噶爾部?
漢朝統治中原長達400多年時間,到底擁有多少種僱傭軍?

TAG:興替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