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當今幾人可稱君子?

當今幾人可稱君子?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君子,是中國人幾千年來的理想人格,是修養深厚、品格高尚的象徵。何為君子?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到底在哪裡?古人及《論語》給出了最詳實的回答。

對照這些標準,當今幾人可稱君子?

君子有四不為

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真正的君子,對自己要求是很嚴格的,這是一種自律,也是一種自愛。不妄動,就是不隨便,心中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這就是操守。

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君子之言,謹慎,負責。不該說的事,不說;不確定的事,不傳。知道的和確定的,則沒有不可對人言,不為了怕得罪人而模稜兩可,也不會為了利益而阿諛奉承。一句話,君子說話講道理,講原則。

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所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行事,首先考慮的是道義。合乎道義,當取則取;不合乎道義,看都不會看一眼。

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一個君子,一言一行都不會隨便,凡事都會設身處地地再三考慮:這件事是否正當?會損害別人的利益嗎?會傷害到別人嗎?想清楚了,他才會去做。君子的心中,有「正道」這桿秤;君子的作為,沿著「正道」這根繩;這就是正直。

君子有九思

視思明。世間所見,難逃「人、事、物」,看人要看錶里,看物要看本末,看事要看始終。看得透徹,就是有遠見,成大業者必有遠見。

聽思聰。不論聽到什麼,都不可人云亦云,要以自己的獨立思考去判斷,去取捨。所以要聽逆耳之言,可以省思。

色思溫。子夏問孝,孔子答曰:「色難。」色,就是臉色,一個人的臉色,充分代表你的內心情感。面對他人,自已的臉色是和藹可親,還是拒人千里;是不急不緩,還是煩躁不安。

貌思恭。貌就是一個人的儀容、儀態。無論是言談、穿著、態度、在任何場合,都要給對方一種謙虛、恭敬、尊重的感覺,不可有嘻皮笑臉、玩世不恭的樣子。

言思忠。忠,首先要做到的是「忠於自己」,不做違背良心、違背道德的事。然後才能做到忠於人,忠於事。對事竭心儘力去做就是忠,忠與信是不可分的,言而有信是做人的根本,誠實是最好的做人態度。

事思敬。事無大小,也無貴賤,做好一件事,做完一件事,就是敬業。社會上有百行百業,所謂的行行出狀元,你選擇了做什麼,就要尊重你的選擇,以負責、盡職的態度去做。

疑思問。「不恥下問」,是一份謙卑的修養,是為了更快地成長。

忿思難。當怒火滿腔,將要爆發時,要想一想如果你的怒氣發完之後,會有什麼後果?人要剋制自己的情緒,以免招禍。古往今來,成大事者必知「忍」。

見得思義。不可忘初心。利益面前,不為所動。見利忘義,已是這個物慾橫流時代的「潮流」,屢見不鮮。一個君子必須把持自己的內心,利字身旁一把刀,切記。

君子與小人有八大區別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君子心胸坦蕩光明,神定氣安。小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無論和什麼人交往都能一視同仁,從不拉幫結派;小人卻總是喜歡和自己相近的人結成小圈子,一起排斥異己者。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看重道義,小人看重利益。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而不助長別人的惡處。小人則與此相反。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能夠容忍不同的想法、意見,小人習慣於在對問題的看法上迎合別人的心理、附和別人的言論。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君子莊重,心境平和,氣定神閑;小人傲慢、自大,帶有攻擊性。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君子對自己要求嚴格,小人對別人要求嚴格。君子對別人寬容,小人對自己寬容。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君子在困境中仍然堅持原則,小人一遇困難就會放棄自己的操守。

這就是君子之交

特別喜歡北宋。

北宋曾經有兩個宰相,一個叫司馬光,一個叫王安石。一個是保守派,一個是改革派。司馬光打小就很聰明,幼年時同伴不慎掉進水缸,眼看要淹死,司馬光人小體弱,無力把他救出來,情急之下,搬塊石頭將缸砸破,水流了出來,同伴於是得救。「司馬光砸缸」,成了流傳千古的美談。

他性情溫和,待人寬厚,及至做了宰相,也理循舊法,秉承祖制,主張「無為而治」,言辭有度,服飾得體,乃謙謙君子。

王安石從小書讀得很好,「名傳里巷」,他老成持重,年紀輕輕就不苟言笑。他少年得志,官運亨通,執掌朝廷大權也「嚴己律屬」。只是不愛洗澡,穿衣服相當不講究,經常頭髮蓬亂就上朝覲見天子、號令文武,按當時的標準,他基本上算是個神經病。然而皇帝很欣賞他,儘管王安石是典型的「髒亂差」,依然「皇恩殊厚」,成為當朝宰相,銳意改革,推行變法,想方設法為大宋收稅,充盈國庫。

司馬光和王安石,性格迥異,又是政敵,兩個人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做宰相,相當得不對付。他們兩人的政治主張,相差十萬八千里。在廟堂之上,司馬光和王安石是死對頭,彼此都認為對方的執政方針荒謬至極,彼此都覺得自己比對方高明、比對方正確、比對方更了解國情。所以在爭奪權力的過程中,兩人絲毫都不客氣,用各種手段,向對方痛下殺手。鬥爭的結果是王安石獲勝,司馬光從宰相寶座上被趕了下來。

王安石大權在握,皇帝詢問他對司馬光的看法,王安石大加讚賞,稱司馬光為「國之棟樑」,對他的人品、能力、文學造詣都給了很高的評價。

正因為如此,雖然司馬光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但是並沒有因為大權旁落而陷入悲慘的境地,得以從容地「退江湖之遠」,吟詩作賦,錦衣玉食。

風水輪流轉,正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憤世嫉俗的王安石強力推行改革,不僅觸動了皇親貴胄的利益,也招致地方官的強烈不滿,朝野一片罵聲,逢朝必有彈劾。「曾參豈是殺人者,一日三報慈母驚」。皇帝本來十分信任王安石,怎奈三人成虎,天天聽到有人說王安石的不是,終於失去了耐心,將他就地免職,重新任命司馬光為宰相。

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王安石既然已經被罷官,很多言官就跳將出來,向皇帝告他的黑狀。一時間訴狀如雪,充盈丹樨。皇帝聽信讒言,要治王安石的罪,徵求司馬光的意見。

很多人都以為,王安石害司馬光丟了官,現在皇帝要治他的罪,正是落井下石的好時機。然而司馬光並不打算做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他懇切地告訴皇帝,王安石嫉惡如仇,胸懷坦蕩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風。陛下萬萬不可聽信讒言。

皇帝聽完司馬光對王安石的評價,說了一句話:卿等皆君子也!

君子和而不同。我和你的關係很好,很敬重你的人品,但是,這不代表我就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張。我反對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並不意味著對你個人道德品質的否定。待人做事有原則有分寸有底線,這才是君子。

希望這世界君子多一些。

圖文源於網路

賞玉之美 品玉之韻

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出品

回復「幫助」了解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殊勝和善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原來這就是破窗定律

TAG:殊勝和善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