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秦嶺深處的年終「院壩說事會」

秦嶺深處的年終「院壩說事會」

首發:12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記者方立新、強曉玲、姜辰蓉

9點多了,太陽仍然躲在山後不露頭,冬至日的秦嶺腹地小山村更加「凍人」。中西溝村2018年最後一次「院壩說事會」,從院壩移到了村部會議室。

很快,來「說事」的村民擠滿了長條桌,不少人跺著腳搓著手,年長者圍著茶爐烤火、喝茶。不時有人說著俏皮話,逗起一串笑聲。

「來來來,都進來,往前面坐!」滿臉笑容的村支書黎平富招呼擠在門口的村民。

「今天『院壩說事』說3件事」,27歲的駐村第一書記楊琦,來村已經兩年半了,文靜秀氣,開場白也敞亮,「中央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咱們村也要慶祝慶祝,大家說說自己的體會與感受吧;第二個呢,年底了,請大家說說明年村裡應該幹些啥;還有一個,大家都曉得,上級確定每年要給我們村100萬元搞建設,怎麼用才能用得好,大家也要出主意哈!」

熱烈的會場。記者陶明 攝

一個月前,中西溝村被漢中市確定為鄉村振興試點村,按照規劃,每年給試點村撥款100萬元用於鄉村建設,3年撥300萬元。

陝西留壩縣火燒店鎮幹部告訴記者,中西溝村「院壩說事」每逢雙月開一次,如今已經第3個年頭了。「村民的事村民說」,大家聽得進、記得住。一位村民說,「院壩說事」就是「打開窗戶說亮話」,「啥子都能說,什麼佔地呀、分紅呀,村裡的好人好事呀、歪風邪氣呀,都在會上擺清楚。懂政策、明是非,村裡少了好多矛盾,大家更知道該做啥不該做啥了。」

村支書黎平富(右二)、第一書記楊琦(右一)主持會議並解答群眾問題。記者陶明 攝

「為啥子不叫我」

「我來拋磚引玉吧!」第一個「說事」的是村支書黎平富。

「咱們村1982年土地正式到戶,打那以後,我們生產的糧食不僅夠吃,還有餘糧嘍!」他說,以前家家戶戶都是土坯房,後來村裡有了萬元戶,十萬元戶、幾十萬元戶,去年國家對農村貧困地區房屋改造又給了補貼,全村90%的村民都蓋起了樓房。「我們不能忘了改革開放,要讓年輕人知道好日子是咋來的。」

村民劉安花發言。 記者陶明 攝

「我說兩句。那個時候衣裳是補丁打補丁,哪個像現在還穿上了毛皮孩子(鞋子),想都不敢想嘍。」50多歲的劉安花說起村裡和自己家的變化,不禁感嘆上輩人的艱苦與付出。「我要說兩個感謝: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黨、感謝習總書記!」

「公路到戶,不粘腳嘍。」79歲的向厚平老人感慨「如今不論走到哪裡,水泥路直接『打』到家門口」。

……

村民向厚平發言。記者陶明 攝

「為啥子不叫我?」

就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談變化時,一位老漢抄著手從門外擠進來,嘟囔著抱怨。火爐邊的村民趕緊給老漢讓坐。看來這個「重要」的「說事」落下了老人家。如今中西溝的「村事」都是通過微信群或是小組長入戶通知,有時難免漏掉了一些不會用智能手機又恰巧出門的老人。

「我也要說兩句。」聽了談話內容,這位叫申永貴的老人站了起來。「這一二年,家家院壩修得好,生活變化大,都是習總書記關心咱們老百姓。我已經79歲嘍,生活好了,就想著多活一年半載,能看著我們村變得更好。」老人的話引來一片掌聲。

村民申永貴發言。記者陶明 攝

「我不說空話」

「說事」的氣氛越來越熱烈。坐在茶爐一旁的陳立軍按捺不住,「呼」地站起來,「我說兩句。」或是感覺他要「放炮」,身邊有村民試圖拉他坐下。

「我不說空話。」幾次推開拉拽的手,陳立軍嚷了起來,「我一說,大小幹部都不高興。」

見狀,主持會議的楊琦邊讓拉拽的村民放手,邊和氣地對陳立軍說:「你講嘛。」

「我要說,『一村一品』村上沒做好。搞旅遊開發我不反對,可旅遊帶動的只有五六家,是少數人,多數老百姓沒有得到實惠。我們還有人出去打工,就是因為特色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產業鏈沒搞起來。按黨中央的政策,不能光是個別人致富,要搞特色農業,形成產業鏈,讓大家都富起來。」

「陳叔講得好!還是陳叔有眼光。」楊琦接過話題,「旅遊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村裡的農家樂目前只有五六家,其他人沒有參與進來,也不要著急。他們搞好了,會有更多人開起來。旅遊積聚了人氣,發展特色農產品才能賣得出去。我們要按照縣上整體發展思路,在繼續打造旅遊產業的同時,下功夫把特色農業發展好,努力出產更多、更優質的野生山藥、板栗和香菇。使兩個產業互相促進,讓我們村更有名氣,山貨賣得更好,我們山裡人才能更富!」

從2011年起,留壩縣一邊圍繞得天獨厚的秦嶺自然風光做文章,發展全域旅遊;一邊通過旅遊業帶動產業融合,並鼓勵全縣群眾參與其中。

「陳叔說的值得我們認真思考,也希望您以後多給我們提意見,我代表大家感謝陳叔!」楊琦話音未落,掌聲再次響起。

「感謝我啥子,感謝國家好政策哈!」家裡種植中藥材,並且經常外出務工的陳立軍,見得多也想得多,自己的「吐槽」得到認可,陳立軍反而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他扭捏的神態引來大家一片笑聲。

村民黃永志(前右二)講述全村和家中的變化。記者陶明 攝

「做個啥衣服要大家說了算」

「下面我們來說說中西溝村未來發展規劃。」楊琦講,「希望大家集思廣益,把規劃摸清楚。我們還要通過專業的評議認定,落到實處。」

怕大家不理解什麼是「鄉村規劃」,黎平富打比方道,「這就好比裁縫裁衣服,現在政府給我們一塊布,需要做什麼,是做衣裳,還是褲子、孩子(鞋子),都要大家提出來,國家給我們試點撥款100萬,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具體幹些啥子,最後要讓大家都滿意。不能等三年後,國家投入了這麼多錢,咱們沒幹個啥子,所以今天要講清楚。」

中西溝村是留壩縣第三大村,近年來,在「美麗鄉村」規劃項目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快速提升。村裡道路硬化了,路燈亮了,村容整潔了,添了小型「主題公園」,許多人家門口還建起了小花壇。依山傍水、美景怡人,中西溝村的變化鄉親們心裡最有數。

楊琦說,「村裡的發展規劃,還有產業發展、配套完善、土地流轉、發展觀光農業,以及如何吸引遊客,如何吸引返鄉務工創業,大家有啥建議都講一講。剛才陳叔希望把旅遊收益擴大到更多人,所以我們更要大家共同來探討規劃。」楊琦的話,讓會場安靜了片刻,許多人開始思考。

快人快語的明庭芬率先開口:「我們山裡有很多野生板栗,可眼看著卻上不去,哪怕先建個弔橋,修個便道,人能上去就行。」

一位婦女悄悄告訴記者:「我們野生板栗好得很,現在就是過不去,有河攔著。」

楊琦說,「你提的建議特別好,到板栗林的橋已在規劃中,大家提出建議我們都會商議解決。」

一石激起千層浪,人們逐漸踴躍起來。向厚平又一次發言:「我的意見是要專款專用,鄉村振興要搞好,就要搞出個名堂出來,搞一些面子出來,搞不好人家下次不給了,一定要好好規劃。」

……

鄉間便道旁的巨大石頭,上面鐫刻著「寧做螞蟻腿 不學麻雀嘴」的紅色大字。記者強曉玲 攝

關於產業發展,村民要說的、想說的話,無疑是最多的。「大會發言」伴著場中「小規模交流」,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暢想著自己村莊的未來。

屋外,點點雪花不知何時飄落,落在已經收穫的田間,落在種植著木耳、香菇的大棚上,落在山裡的板栗林里,落在村裡各具特色的民宿上……

雪花逐漸覆蓋鄉間便道旁的巨大石頭,上面鐫刻著「寧做螞蟻腿 不學麻雀嘴」的紅色大字,在冷濕的空氣中格外勵志醒目。

往期文章

監製:易艷剛 | 責編:張慧 | 校對:趙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董振堂:敵對陣營過來的人,如何成為我方令人敬仰的高級將領
王陽明如何「破心中賊」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