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乾燥綜合征分很多證型,該如何合理用藥呢

乾燥綜合征分很多證型,該如何合理用藥呢

乾燥綜合征屬於中醫學的「燥病」範疇。中醫認為,本病以肝腎陰虛、精血不足,不能濡潤臟腑、四肢百骸,故有以燥象為主的全身性陰虛內熱諸症出現。中醫將乾燥綜合征分為毒熱陰虛、陰虛燥熱、濕熱蘊阻、氣陰兩虛、痰瘀壅滯等5個證型。治療原則應以滋補肝腎、養陰潤燥為主,應先確定乾燥綜合征的類型及證候,再確定治法。



選葯原則

中成藥治療乾燥綜合征,其類型及證候不同,用藥也不同。毒熱陰虛證型宜採用清營解毒、養陰潤燥藥物;陰虛燥熱證型宜採用養陰清熱、生津潤燥藥物;濕熱蘊阻證型宜採用化濕清熱、解毒通絡藥物;氣陰兩虛證型宜採用益氣養陰、涼血潤燥藥物;痰瘀壅滯證型宜採用活血化瘀,化痰散結藥物。 



用藥方案

諸證凡唇燥、鼻干、陰門乾澀者,可酌情選用皸裂膏、生肌玉紅膏、胡桃仁油、蛋黃油外塗,每天2次;皮膚乾燥發癢者,可選用復方蛇脂軟膏等外塗,每天2次。

1

、毒熱陰虛證型

主要表現為目赤,口乾喜飲,唇焦燥渴,關節、肌肉酸痛,毛髮乾燥、稀少而脆、易落,兼身熱惡風,偶有壯熱,舌質紅,苔少,脈細數。宜選用:


瓊玉膏,每次15 g,每天2次。 

2、

陰虛燥熱證

主要表現為口眼乾燥,渴不欲飲或飲不解渴,低熱,涎腺腫大,面色潮紅,五心煩熱,頭暈失眠,或有乾咳,或痰黏不易咳出,舌質紅,苔薄而干,或少苔,脈細數。宜選用:


玄麥甘桔顆粒(膠囊),每次10 g,每天3或4次,開水沖服;膠囊,每次3或4粒,每天3次。


3

濕熱蘊阻證型

主要表現為涎腺腫大,口眼乾燥,口苦口臭,口中黏膩不適,口角有白色分泌物,可伴有胸悶腹脹,尿痛難解,或有低熱,舌質紅,苔白膩或黃膩,脈滑數。宜選用:


(1)龍膽瀉肝丸(顆粒、膠囊、片、口服液),大蜜丸,每次1或2丸,每天2次;水丸,每次3~6 g,每天2次;顆粒劑,每次6 g,每天2次,開水沖服;膠囊劑,每次4粒,每天3次;片劑,每次4~6片,每天2或3次;口服液,每次1支,每天3次。

(2)玄麥柑橘顆粒(膠囊),每次10 g,每天3或4次,開水沖服;膠囊劑,每次3或4粒,每天3次。



4、

氣陰兩虛證型

主要表現為病程較長,多系晚期癥狀,少氣懶言,倦怠乏力,雙目乾澀,視物模糊,口乾唇燥,咽干少津,五心煩熱,形體乾瘦,牙齒色枯欠潤,皮膚乾燥發癢,關節酸痛,大便秘結,陰門乾澀,舌質紅邊有齒痕,苔少或無苔,脈虛細且數。宜選用:


養陰清肺丸(膏、糖漿、口服液、顆粒),每次1丸,每天2次;膏劑,每次10~20 g,每天2或3次;糖漿劑,每次20 ml,每天2次;口服液,每次10 ml,每天2或3次;顆粒劑,每次1袋,每天2次,開水沖服。 

5、

痰瘀壅滯證型

主要表現為口鼻乾燥,頸項處可觸及大小不等的痰核,腮部腫硬,關節、肌肉酸痛,肢端冰冷,色澤紫暗而失紅,苔少,脈細澀。宜選用:


復方丹參顆粒(膠囊、片、丸),每次1袋,每天3次,開水沖服;膠囊劑,每次3粒,每天3次;片劑,每次3片,每天3次;濃縮丸,每次5丸,每天3次;滴丸,每次10丸,每天3次,舌下含服或口服, 28天為一個療程。



用藥提示

1

瓊玉膏

對本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及脾胃虛弱、嘔吐泄瀉、腹脹便溏、咳嗽痰多者慎用;感冒患者不宜服用;宜飯前服用;服藥2周癥狀未明顯改善或癥狀加重者,應立即停葯併到醫院就診;服藥期間忌食蔥、蒜、生蘿蔔、醋及油膩等食物。 

2、

玄麥柑橘顆粒(膠囊)

服藥期間忌煙酒、辛辣、魚腥食物。

3

龍膽瀉肝丸(顆粒、膠囊、片、口服液)

妊娠婦女忌用;長期服用可導致腎損害,服藥期間應注意腎功能監測,腎功能不好者慎用;少數患者出現噁心、腹痛、腹瀉等消化道反應;脾胃虛弱者不宜久服;糖尿病患者不宜服顆粒劑、口服液;飲食宜忌:服藥期間忌辛辣、刺激、油膩食物。

4、

養陰清肺丸(膏、糖漿、口服液、顆粒)

痰濕壅盛、風寒咳嗽者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慎用;支氣管擴張、肺膿腫、肺心病的患者,以及小兒、年老體虛者、妊娠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服藥期間忌煙、酒及辛辣食物。

5、

復方丹參顆粒(膠囊、片、丸)

:個別患者可出現噁心、作嘔等胃腸不適的不良反應;妊娠婦女慎用。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廈門特勤療養中心 副主任藥師 朱建明)


<END>



轉載自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公眾號,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本微信平台長期徵稿,徵稿郵箱cjcmmxinmeiti@126.com,稿酬豐厚,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繼續給大家推薦《

大醫至簡 劉希彥解讀傷寒論

》,點擊

閱讀原文

可直接購買


《大醫至簡——劉希彥解讀傷寒論》一書用嚴謹專業的態度,本著完全尊重原著的立場,逐條逐句解讀漢代醫聖張仲景的《傷寒論》。漢代經學的成就是以經解經,完全用經書的語境和文化背景來解。本書也繼承這一傳統,在解讀立場上本著嚴謹的態度,完全尊重醫聖立場,絕不引入醫聖不涉及的概念。力求將這本經典用現代人的語彙,清晰而準確的傳達給今天的讀者,為《傷寒論》的研究增添新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中藥雜誌 的精彩文章:

你見過老藥鋪的「仿單」嗎?
這海上漂浮的石頭竟是清肺火的一味好葯

TAG:中國中藥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