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漢字說:「呦呦鹿鳴,食野之芩」里的「芩」是什麼植物

漢字說:「呦呦鹿鳴,食野之芩」里的「芩」是什麼植物

文字學家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字學》一書中稱狹義上的「文字學」是不包括字義和字音的,因為「字義是語義的一部分,字音是語音的一部分,語義和語音是應該屬於「語言學」的。於是有人認為《說文解字》將字的音、形、義放在一起討論是有問題的。

因為我們這一套《說文解字》課程是打算將《說文解字》這本書從頭到尾通讀一遍,其目的並不是文字學範疇的,而閱讀對象也是文字愛好者,不是文字研究者。所以,在文字構成部件類型的文字比如部首等文字等字時,我們會講解文字的字形,而其他文字則多隻講讀音和字義,而且這套課程也力圖完整地將這本書從頭到尾通一遍,因此是系統的,前後關聯的。

好了,書歸正傳,今天要說的六個漢字仍然還在艸部的六個漢字,分別如圖:

(今天要說的六個漢字)

1、 ?(有的版本的說文解字寫作「」,但是後面這個寫法,有些字型檔不能正常顯示,我們暫以?字為字型標準)。這個字讀作sǎo。《爾雅.釋草》里說:「蔜,?縷」,郭璞作注說:「今繁縷也,或曰鵝腸草」。這個字指的是?縷,又名「鵝腸草」。石竹科。一年生小草本,莖纖弱,直立或平卧地面,葉卵形,對生,春夏開白花,聚傘花序,全草可以入葯,還可以做菜吃,或者作飼料(猜想:名字大約已經說明鵝非常喜歡這種草了吧)。它的樣子如圖:

(鵝腸草)

?的小篆寫法(其實是這個字第二種寫法的篆法)如圖:

(?的小篆寫法)

2、芐。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一個讀作hù,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這一個音,給的解釋是「芐,地黃也。」《爾雅.釋草》也說:「芐,地黃」郭璞作注「一名地髓,江東呼芐」地黃又名芑。玄參科。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灰白色柔毛,根莖肉質肥厚。夏季開紫紅色筒狀花。為著名中藥,新鮮根莖叫「鮮地黃」或者「鮮地黃」,乾燥後稱「生地」加工後稱「熟地」,一味中藥,有這麼多名字,是因為各種狀態下,它的藥性不同,比如:鮮地黃為清熱涼血葯;熟地黃則為補益葯。另外,地黃開花的時候,花朵較大,顏色淡紅而紫,有很好的觀賞性。地黃開花的樣子如圖:

(地黃花)

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讀作xià。讀音出自《廣韻》,字義出自《禮記.間傳》「齊衰之喪,居堊室,芐翦不納。」鄭玄注說:「芐,今之蒲萍也。」就是蒲席,這是常見物,不上圖了。另外,在這個讀音之下,還有一個字義是一個姓氏,《萬姓統譜》里有記載。

芐的小篆寫法如圖:

(芐的小篆寫法)

3、薟。這個字至少也有兩個讀音(嚴格說它有四個音,另兩個太冷僻,現代漢語基本不用了),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第一個音liǎn,給的解釋是:「白薟也。」其實薟是葡萄科藤本植物的泛稱。以果熟時顏色不同而有「白蘞、赤蘞、烏蘞莓」等名稱,舉個例子:葡萄有青有白有紫,當然屬於不同的薟了。

(不同的葡萄)

第二個讀音讀作xiān。字音出自《集韻》,字義出自《本草綱目.草部.豨薟》:「時珍曰:韻書:楚人呼豬為豨,呼草為氣味辛毒為薟。此草氣臭而味薟螫,有望謂之豨薟。」豨薟的樣子如圖:

(豨薟)

薟的小篆寫法如圖:

(薟的小篆寫法)

4、菳。這個字三個讀音,分別指的三種草,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給的只有qín這個讀音,給的解釋是:「黃菳也」。其實就是黃芩,《玉篇.艸部》明確說:「菳,同芩」《本草綱目.草部.黃芩》也說:「芩,《說文》作菳,謂其色黃也。」就是說,本來這種植物就是叫黃芩,《說文解字》為了表示它的顏色,又作一字「菳」,但實際上並不這麼簡單,到下個字時再看。黃菳的樣子如圖:

(黃芩)

第二個讀音讀作qīn,語音出自《廣韻》釋作:「菳,草名,似蒿。」具體查不到它是哪種草,大部分資料都說「古書上說的一種草」。第三個讀音讀作jīn,語音出自《集韻》,釋作:「菳,菳?,艸名。」一樣查不到準確的現代漢語對應的草。只能暫時存疑。

菳的小篆寫法如圖:

(菳的小篆寫法)

5、芩。這個字有兩個讀音,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只標註了qín這個讀音,給的解釋是:「艸也。從艸今聲。《詩》曰:『食野之芩。』」

這個字很麻煩:1、上一個字我們說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說黃芩寫作菳是因為顏色,芩才是正體,我們看《說文》中這個字的解釋時卻發現,這裡的芩跟上個字完全沒有關聯;2、《詩.小雅.鹿鳴》里說:「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毛傳說「芩,草也。」孔穎達疏引陸機的話說這種草是「莖如釵股,葉如竹,蔓生。」也就是說,芩,本身就是一種草,跟黃菳的菳只是相通,並不是完全可以替代;3、這裡的「芩」我們無法論證它不是黃芩,因此,李時珍的說法也不能認為是錯的,只能存一個疑問:大部分資料里,只要提到芩,就說是黃芩,可能是不對的。4、甚至還有人說,芩的草色泛黃,所以叫黃芩,其實,如果是按這個理解,還不如採取李時珍的黃菳說。

黃芩的根是黃的,這是肯定的,地表的黃芩植株樣子如圖:

(黃芩的植株)

這個字還有第二個讀音,讀作yín。同「荶」指的是古書上說的一種像蒜的菜,生長在水中,具體樣子,出自《齊民要術》。

芩的小篆寫法如圖:

(芩的小篆寫法)

6、藨。這個字也有兩個讀音,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也只給了一個音biāo,給的解釋是:「鹿藿也。」具體是什麼呢?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給的解是「今鹿豆也」其實就是現在說的鹿藿,名字很多,比如:蔨、箮豆、野綠豆、野黃豆、老鼠眼、老鼠豆、野毛豆、門瘦、酒壺藤、烏眼睛豆、大葉野綠豆、鬼豆根、藤黃豆、烏睛珠、光眼鈴鈴藤、山黑豆、鬼眼睛、一條根……其實說的是同一種草,多年生纏繞草本,各部密被淡黃色柔毛,莖蔓長,有莢生豆,所以,你看它的名字里,好多是豆。樣子如圖:

(鹿藿)

此外,這個讀音下,還指藨草,是莎草科植物,挺拔直立,光雅潔凈,可全草入葯,主治食積氣滯,呃逆飽脹等症;它的稈可代替細麻繩包紮東西,樣子如圖:

(藨草)

此外,它還指蘆葦的花穗;還有,它還通「穮」,除草的意思。這兩個意思下,都讀這個音。

這個字的第二個讀音是pāo,讀音出自《廣韻》,指的是莓的一種,古稱藨莓,《本草綱目》里說「一種蔓小於蓮蘽,一枝三葉,葉面青,背淡白而微有毛,開小白花,四月實熟,其色如櫻桃者,俗稱薅田藨,樣子如圖:

(薅田藨)

藨的小篆寫法如圖:

(藨的小篆寫法)

最近有朋友留言,直接說《說文解字》里的內容都是錯誤的,應當全盤否定,如果真是那樣,這顯然過於偏頗了,《說文解字》的價值我們最開始講這一套課程時已經強調過。其實,真正在中國做學問,我們一直堅信」治經宗鄭玄,小學宗許慎「的方法和入手處,在此基礎上,又要「不以人蔽己,不以己蔽人」,真正做到師古而不泥於古,尊師遭遇不拘於師,讀書而不拘於書。這也是這套課程真正產生的原因。

(【說文解字】之65,部分圖片源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個小布丁 的精彩文章:

篆刻與詩歌:從吳昌碩的詩、書、畫、印「四絕」說開去……
唐詩閑讀:「生還今日事,間道暫時人」

TAG:三個小布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