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朝為何以「唐」為國號?僅這一個字,就能看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唐朝為何以「唐」為國號?僅這一個字,就能看出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公元617年,李淵在晉陽起兵,僅用六個月便攻破長安,擁立楊侑為帝,李淵則為大丞相,封唐王,隋煬帝死後,楊侑又將帝位禪讓於李淵,改國號為「唐」。

唐朝是我國最繁榮的朝代之一,一提到大唐,我們總是驕傲的想到「盛世」二字,可很少人知道「唐」這個國號的由來,並不是單純的一個國號那麼簡單,更何況任何朝代的國號都有其特殊的含義,而「唐」尤為特殊。

首先李淵的封號時「唐國公」,以唐為國號有這麼一點點原因,但「唐國公」的封號並不是李淵憑藉功績而得,而是他世襲的,這就不得不說說李淵的祖父李虎這個人。

在隋朝還沒建立之前,李虎和楊忠都是北周的臣子,但李虎乃是當時的八柱國之一,位高權重,而楊忠雖然地位不低,卻也只是個將軍,論地位還在李虎之下。

不過這楊忠卻是建立了隋朝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李虎是唐國公,楊忠是隨過公,說起來李淵和隋文帝還有些親戚,他是隋文帝皇后的侄子,他取代隋朝未免在情理上說不通。

可以「唐」為國號恰恰能淡化這種判隋的名分,因為隋朝是楊堅建立的,楊堅的父親比李淵的祖父地位要低,你楊家能當皇帝,我李家為何就不能?

再看「唐」這個字的含義,從庚從口,庚乃繁盛殷實,口乃繁衍生息,不可謂不是一個美名,「唐唐」有廣大浩然之意,堂皇有氣勢宏偉之解,作為國號再好不過。

此外我們都知道「唐堯」,堯是我國上古時期的聖人,以聖人之國為國號本身就有了一定的高度,而且夏商周等朝代各個君主無外乎都是黃帝的後人,這是一個關鍵。

古代當皇帝講究名正言順,皇帝都被稱為「天子」,那這個「天」又是誰呢?有一種說法就是皇帝,我們不往遠了的夏商說,就說說周朝的姬姓國君,黃帝本姓公孫,後改為姬姓,正是姬發的祖先。

周朝延續八百年,雖後期名存實亡,可仍然有一定的影響力,「周禮」是各諸侯都必須遵守的,古代人極為講究禮節,就算是兩國開戰也得師出有名,這點在春秋戰國時期尤為明顯,而且開戰前還得給人家送去戰書,等人家做好準備才能打。

如此禮教的束縛下,想要當皇帝自然也要「名正言順」,怎麼個名正言順法,說來也簡單,證明你是「天子」就行,也就是黃帝的後人,據說劉邦當皇帝的時候還迫切的尋找過自己祖上與黃帝的關係,最後還真被他給找到了,看似多此一舉,實則很有必要。

我們再來看看「唐」的國號,以唐堯中的「唐」為國號,堯是帝嚳之子,帝嚳為黃帝的曾孫,這關係也太近了,這個國號已經說明了李淵的為天子名正言順的意思。

再往深了說,秦始皇為什麼鍾愛黑色的衣服?周朝以「禮」治天下,而「禮」在五行中位火德之象,秦始皇認為周朝火德,便自以水德治天下,因此秦漢服飾多以黑色為主基調,因為水對應的五色是黑色,有紅色的則代表火德。

古人篤行五行說法,尤其是帝王認為這關係到本朝的國運,唐也不例外,李淵認為五行到了他這一代為「土德」,因此滿城盡帶黃金甲,而「唐」這個字恰有土的意思。

不得不說一個國號也有這麼大的學問,中華文化果然博大精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離怪談 的精彩文章: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日本抄去有一字不同卻更顯貼切
漢朝29位皇帝,仔細觀察他們的名字,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

TAG:五離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