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3大感冒類型調理方法!

3大感冒類型調理方法!

一年四季,感冒多發,以春冬季最為常見,春季乍寒還暖易感冒,夏季常吹空調易感冒,秋天著涼易感冒,冬天寒冷抵抗力低易感冒。感冒襲擊的人群十分廣泛,男女老少,出現頭痛、咳嗽、流鼻涕、發燒等癥狀,身體受到折磨

感冒是感受風邪病毒而致鼻、鼻咽、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總稱,逐漸對身體其他器官,比如眼結膜、中耳、喉、支氣管、肺等,也可引起咽喉扁桃體周圍腫脹。

很多人覺得感冒並不是什麼大病,忍忍就好了,實際上,感冒要及時治療,避免對身體產生更壞的影響。

艾灸,簡單易學易操作,療效好,是治療感冒十分不錯的選擇,艾灸漸漸成為大眾喜聞樂見的療養方法。

【灸療辨證】

1、風寒型

(1)癥狀表現:

惡寒發熱,寒重熱輕,微熱或不熱,無汗,鼻癢頻嚏,鼻流清涕,鼻塞聲重,喉癢咳嗽,痰白清稀,頭痛,遍體關節酸楚。舌苔白,脈浮緊。

(2)灸療處方:

肺俞、風門、大椎、列缺、風池、神闕。

(3)隨症加穴:

鼻塞者,加迎香;喉癢者,加天突;頭痛者,加合谷;無汗者,加大杼。

(4)灸療方法:

每次選2~4穴,每日灸1次。

(5)說明:

肺俞、風門疏調太陽經氣,散風寒解表邪;大椎為諸陽之會,為解表退熱要穴;列缺為手太陰絡穴,擅長宣肺氣;風池為陽維、足少陽會穴,陽維主陽主表,能疏解表邪,止頭痛。風寒一去,則感冒諸症自除。

2、風熱型

(1)癥狀表現:

發熱較高,稍惡寒,鼻塞流濁涕,咽痛喉癢,咳嗽痰黃,多汗,口乾欲飲,頭痛而脹。舌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咽紅或乳蛾腫大。

(2))灸療處方:

曲池、合谷、大椎、外關、尺澤、神闕。

(3)隨症加穴:

鼻塞涕多者,加列缺;頭痛甚者,加風池。

(4)灸療方法:

每次選3~4穴,每日灸1次。

(5)說明:

合谷、曲池分別為手陽明原穴和合穴,手陽明與手太陰相為表裡,二穴合用清熱疏散表邪;大椎屬督脈,亦能解表退熱;神闕屬任脈,能「主治百病;外關為手少陽之絡,通於陽維,能疏風清熱;尺澤為肺經合穴,能清肺熱。諸穴配用共奏疏風清熱之功。

3、體虛型

(1)癥狀表現:

經常鼻塞流涕,惡風寒或發熱,頭痛鼻塞,倦怠無力,氣短懶言,面色少華,飲食不香,舌質淡,脈濡;或形體消瘦,午後發熱形寒,咽癢咳嗽少痰,痰白,頭昏心悸,納呆,舌質紅,脈細數。

(2)灸療處方:

肺俞、膏肓俞、氣海、足三里、太溪。

(3)隨症加穴:

參考風寒感冒與風熱感冒處方,根據病情選用。

(4)灸療方法:

每次取2~3穴,每日1次。

(5)說明:

肺俞為肺氣聚集轉輸之所,肺合皮毛;膏肓俞為治虛勞之要穴。灸肺俞、膏肓以培補肺氣,灸氣海、太溪以充脾腎之氣,加之足三里健脾胃、養陰血,再結合疏解表邪之穴同用,感冒自會康復。

艾灸案例分享

精彩公眾號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蓬軒 的精彩文章:

如何快速去掉艾灸後的煙味?
冬季養生,收元氣、保衛氣、補陰津!

TAG:艾蓬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