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近期的兩則新聞,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先是河南一33歲男子因為上初中時被老師毆打,20年後攔路扇老師耳光,一邊扇一邊問:當年你怎麼削我的還記得不?事後,這名男子被刑拘。

而後一篇題為《又現虐童視頻,跪求轉發找到受虐女孩並報警》的推文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眼球,在一段3分多鐘的視頻里,一個穿著深圳學生校服的女孩遭到父母多次虐打,包括連續抽打耳光,拿掃帚打後背,扯頭髮從凳子上拽下來,用腳踢等方式,讓人看得不寒而慄。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別讓心情不好成為打孩子的理由

在談論這件事時,很多網友談到自己也曾被父母、被老師狠狠教訓過,有人說這不怪父母、不怪老師,他們也是恨鐵不成鋼,是為自己好,也有的人心裡充滿了怨恨,認為自己被深深傷害了,心裡始終有道隱隱作痛的疤。

我是一名80後,估計和我年齡差不多的朋友小時候都有過被父母、被老師打的經歷吧。大概是我七八歲的時候,村裡有一口沒有加蓋的廢棄的井,井的直徑有多大記不大清楚了,現在感覺把自己橫在井口的話,長度應該差不多吧。

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去井邊附近玩,我最愛做的一件事就是從井口上跨過去,其他人都不敢做這樣的動作,所以感覺特別自豪和驕傲。後來被媽媽知道了,狠狠地揍了我一頓,我從來沒見過媽媽這麼生氣。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被老師懲罰的事情也有,記得上六年級的時候,班主任王老師就是一個狠角色,交待要求背誦的課文沒有背下來,上課的時候,王老師就會用板擦打手心,然後站到教室的最後一排聽課。

現在回想起這些,心中滿是感激,如果不是媽媽那次狠狠地打我,說不定哪一次我就掉到了井裡,如果沒有畏懼王老師打手心的痛,或許我就不會以優異的成績考入重點中學。

同樣是被打,有人會耿耿於懷記恨二十多年,有人會心懷感激一輩子,除了個人因素外,有一點很重要——教育子女、學生,父母、老師是否帶有私憤,以打罵孩子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很多時候,孩子被打併不是因為做了什麼十惡不赦的壞事,而是教育者心情不好,拿孩子當出氣筒。是對孩子真好,還是拿孩子出氣,孩子是能夠感受得到的。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心理學中有一個踢貓效應,踢貓效應是指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對象發泄不滿情緒,而產生的連鎖反應。這就像是食物鏈,父母處在食物鏈的上游,而孩子處於食物鏈的下游,父母因為自己足夠強大,如果對情緒不加以控制,往往會將弱小的孩子施以暴力,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2017年1月,河南鞏義市魯庄鎮魯庄村4歲多的姚紫涵,被其親生母親虐打致死!死亡的時候,身上遍體鱗傷,而孩子被打的原因竟然是孩子與奶奶親近與母親不親近。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2017年3月2日,6歲男童僅因窗戶沒有關好,遭父親暴打併跪了一夜,全身青紫,驚嚇過度。第二天孩子躲在車底睡覺不敢回家。此前,父親多次暴打男童,有一次竟然將孩子吊起來打至吐血。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2017年3月10日,34歲的封某在家中和前夫發生矛盾,情緒失控,砍傷前夫(孩子親爸),並把5歲兒子從7樓推下,導致兒子墜亡。

在這3個慘案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因為家長心情不好所以下狠手打了孩子,而不是因為孩子做了什麼天大的錯事,這些孩子就成了父母發泄不滿情緒的可憐貓咪。

明白自己情緒的由來,才能更好地掌控情緒

經常打罵孩子,給孩子身體上、心靈上帶來的傷害,眾所周知,無需多言,可是明白這個道理並不等於我們就能夠控制好情緒,經常聽到有父母說,這孩子太氣人了,我控制不住自己啊,打完了又後悔。

1.思考情緒的由來,是掌控情緒的第一步

我們曾無數次在孩子犯錯誤時提醒自己,「親生的,親生的,控制好情緒。」可往往是越控制火氣越大,其實,我們犯了一個捨本逐末的錯誤,總是在一味地強調控制情緒,卻沒有搞清楚情緒是從何而來的。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我們先來看下面的兩個場景。

情景一:你今天因為做錯了一點小事,被老闆批評了一頓,心裡十分不爽,帶著幾分憤懣回到家,孩子拿著一張考了85分的卷子,讓你簽字。「你怎麼搞的,才讀二年級,你就考這麼低的分數,以後別學了,學也學不好,白耽誤功夫。」你甚至連孩子錯了什麼題目都沒開,只看到那個鮮紅的85分,就開始教訓孩子,也沒容孩子解釋什麼。

情景二:今天老闆找你談話了,說你最近的業績不錯,從下個月開始每個月漲500元工資,你哼著小曲就跨進了家門,孩子拿著一張考了85分的卷子,讓你簽字。「孩子,這次分數不太理想,沒關係,以後得好好努力了。」你不僅沒有責備孩子,反而安慰起他來了。

同樣是孩子拿著考了85分的卷子,讓你簽字,你的態度竟截然不同,為什麼呢?這取決於你的心情好壞,也就是說,真正惹我們生氣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我們的情緒在作怪,誰有情緒,誰才處在問題區,誰才該去解決問題。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很多時候,我們總試圖去改變孩子的行為,讓他們的行為符合我們的意願,比如,孩子們在房間里追跑打鬧,會將房間搞得亂七八糟,我們希望他們安靜下來,坐在沙發上聊天,或者看看書,但這對於五六歲的孩子來說,太難了,頑皮好動是他們的天性,所以,我們應該做的是為自己的情緒負責,在他們將房間搞得亂七八糟後還能保持淡定,只不過,這需要很高的修行才能達到這個境界。

明白了情緒由來的路徑,在孩子做了令我們不愉快的事情時,我們才能真正安靜下來思考,我們的情緒在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個思考的過程本身就能讓我們冷靜下來。研究表明,憤怒所持續的時間不超過12秒鐘,就如暴風雨一般,爆發時摧毀一切,但過後卻風平浪靜,而思考能夠幫助我們很好的控制情緒。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2.象與「別人家的孩子」一樣交談

被我們傷害最深的人,一定是我們最深愛的人,因為親密的關係更容易讓我們變得有恃無恐,可以將自己最真實、最暴怒的一面呈現出來,就像有些人在職場彬彬有禮,回到家面對自己的親人卻專橫跋扈。

這提醒我們在面對孩子時,不要總強調親生的,這會讓我們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妥當的,我們這樣做是為你好,是恨鐵不成鋼,而是我們要把他當成外人,當成別人家的孩子,那麼,我們就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尊重,多一份包容,當我們能夠冷靜地與孩子平等交流時,才會發現孩子很多真實的想法,更多地去了解他,理解他,更好地幫助孩子,教育也可以變得不再雞飛狗跳了。

教育孩子是一場修行,且讓這場修行從那些攪動你內心的情緒入手,好好地去思考,靜靜地去體會,情緒的由來過往,才能讓我們淡定從容地去面對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

不要因為自己心情不好而遷怒於孩子,是為人父母最大的修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