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一群10億隻,綿延500公里,這種動物是如何滅絕的?

一群10億隻,綿延500公里,這種動物是如何滅絕的?

如果我告訴你,一種鳥類一群可達10億隻,形成寬1.6公里,綿延500公里的遮天陰翳,發出的噪音震耳欲聾,幾公里外都能聽見,需數天時間才能飛過同一個地區,你一定會說,這不過是科幻小說里的情節,就像亞當斯《銀河系漫遊指南》里的絕對正常獸,從時空里突然出現,一大群雷霆般穿過安宏朵平原,又突然消失在平原盡頭的時空里,絡繹不絕,時間長達八九天。

如果我告訴你,這種鳥類數量曾達到50億隻,然後在幾十年里突然滅絕,銷聲匿跡,你一定以為這是天方夜譚,連科幻小說都不敢這麼寫。比如亞當斯那本書里,絕對正常獸的原型應該就是這種鳥類,然而亞當斯並未寫這種可穿越時空的動物滅絕了。

但這卻是事實,發生在地球上的物種滅絕悲劇。這種鳥叫旅鴿(學名:Ectopistes migratorius),曾經是世界上最常見的鳥類,飛行速度最快達100公里/小時,主要以果實和昆蟲為食;在旅鴿的棲息地,它們甚至不得不停在彼此的背上休息,大量樹枝因而被壓斷,地面的鳥糞厚達0.3米,以至於沒有什麼植物能夠生長,被指改變了森林結構和物種組成;鴿群飛行的時候,從1米高的地面附近,到400米高空,密密麻麻都是旅鴿在飛,有效地遮蔽了天空;高峰時期,旅鴿的數量曾佔到北美鳥類總量的25%到40%,完全就是其它生物的噩夢。1813年,一位名叫約翰·詹姆斯·奧杜邦的自然主義者,描寫俄亥俄河上空的一次旅鴿遷徙,驚嘆於「正午陽光被像被日食遮蔽了一樣」,時間長達三天。

旅鴿常被美洲土著人獵殺為食,然而歐洲殖民者到達後,旅鴿的命運才從此改變,它們被當做廉價食品和豬飼料大規模捕殺,再加上砍伐森林造成的棲息地破壞,旅鴿數量從1800年到1870年緩慢下降,然後突然在1870年到1890年間加速滅絕。

1900年,最後一隻野生旅鴿在俄亥俄州被一名14歲男孩射殺;1914年,最後一隻人工飼養的旅鴿「瑪莎」在辛辛那提動物園死去。旅鴿就此滅絕,瑪莎的屍體被製成標本,一直保存至今。所以旅鴿並不是科幻,更不是小說,而是有真實證據存在的曾經生存過的現實,然而現在,它早已走進歷史深處。

2014年,一個台灣科學家團隊的基因測序研究表明,旅鴿滅絕的罪魁禍首並不完全是人類的饕餮胃口,而是其遺傳多樣性非常低,被人類大量食用和棲息地喪失後,沒有時間去適應因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滅絕了。

近年來有生物學家企圖復活旅鴿,並列出了時間計劃。第一隻旅鴿或將在2025年重新歸來,而到2040年,旅鴿群就能重新出現在地球上,至於會不會再次遮天蔽日,恐怕就要看科學家們的決心和社會倫理的聲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徐德文 的精彩文章:

女孩海里游泳,突被殺人鯨包圍,攝影師拍下驚人畫面!
2500歲?這傢伙和蘇格拉底同時誕生,到現在還活著!

TAG:徐德文 |